簡介
清康通寶,北宋欽宗趙桓靖康年間所鑄年號錢,直徑3.3厘米重6.7克,此錢為北宋最後一套錢幣,剛鑄成適逢金兵南下故流傳甚少。
相關記載
“通寶”是中國自唐至清末銅幣的一種名稱。早期多以重量作為錢幣名稱,如半兩、五銖。唐朝賞賜錢“乾封泉寶”是中國第一種年號錢。唐高祖武德四年,鑄造開元通寶。開元意思為開創新紀元,通寶的意思是“通行寶貨”,以後歷代沿用,並常在“通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朝代或國名。從唐朝起,錢就不再以重量為名稱了,而改稱寶。如南唐的“大唐通寶",“唐國通寶”、宋“太平通寶”、明“永樂通寶”、清“康熙通寶”等等。貨幣稱寶是有其社會意義的,這就是貨幣的威力增大了。
除了“通寶”以外,歷代古幣上還多有“重寶”“元寶”等(明朝只有通寶)。以清朝鹹豐年間的鑄幣分類最為複雜,制錢稱通寶,當五至當五十稱重寶,當百至當千稱元寶。直至民國早期還有“民國通寶”和“福建通寶”等。
專家分析
專家指出,宋代錢幣中錢文稱為通寶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治平、熙寧、元豐、元佑、元符、建國、聖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
收藏價格
清康通寶小平收藏價格150000元
清康通寶小平銀質收藏價格350000元
清康通寶折二正樣真書收藏價格48000元
清康通寶折二正樣收藏價格40000元
清康通寶折三收藏價格300000元
古錢幣中的五大珍品之一
一、十布,是王莽恢復貝、布、刀布所鑄十種布幣的總稱。其特徵為嚴格遵循從小到大的形制,以求與其面文相符。即:小布一百、麼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時下,十布中大布黃千較為習見,其它九布均為珍品。
二、愛金,愛是戰國時期楚國金幣重量標度。此幣多鑄成方形、餅狀或長方版狀,每版重0.5公斤,含金量大多96以上,有的達99,上面多鑄壓成帶有“郢愛”、“陳愛”、“少卣”、“鬲愛”、“壽春”等文字的小方戳,所以又稱“印子金”、“餅金”或“金愛”。愛金流通於河南、湖北、河北、山東、江蘇、安徽等省,流通時間直至西漢。
三、清康通寶,北宋欽宗趙桓靖康年間所鑄年號錢,直徑3.3厘米,重6.7克,此錢為北宋最後一套錢幣,剛鑄成適逢金兵南下,故流傳甚少。
四、貞祐通寶,金宣宗貞祐年間所鑄,隸書,直徑3厘米,它有小平、折二兩種,即大小二品,均罕見。大珍品原為方藥雨收藏,後轉讓陳仁濤,解放前夕陳攜寶物赴港,因經濟拮据有意賣給祖國,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惟一發現一枚孤品小貞祐通寶,現為日本收藏家平島春水珍藏。
五、鹹豐通寶,清鹹豐三年福建寶福局當十型試鑄錢。青銅質,直徑3.9厘米,穿孔0.7厘米,重16克,因其“鹹”字兩側有“大清”國號,在我國歷代孔方圓錢中實屬罕見。大收藏馬定祥1940年在蘇州購得一枚,現藏上海博物館。
中國古代錢幣的名稱
簡介:古代貨幣形制十分複雜,僅用作貨幣的的幣材就不下幾十種,如銅、鉛、鐵、金、銀、玉、龜、貝、牲畜、皮革、谷帛、紙張等。但沿襲幾千年的基本形態是方孔圓形銅錢,其標準式樣是西漢元狩五銖、上林三官錢及唐初開元通寶。至於錢幣鑑定和文物考古方面所定的專門分類,那就更多了。 |
玳瑁 | 刀幣 | 半兩錢 | 五株錢 | 開元通寶 | 交子 | 佩飾錢 | 洗兒錢 | 撒帳錢 | 雕母 | 母錢 | 鐵范銅 | 鐵母 | 樣錢 | 對錢 | 剪輪錢 | 綖環錢 | 傳形錢 | 記重錢 | 記值錢 | 年號錢 | 國號錢 | 記號錢 | 紀年錢 | 鎮庫錢 | 紀數錢 | 厭勝錢 | 八卦錢 | 廟宇錢 | 羅漢錢 | 祖錢 | 開爐錢 | 天聖元寶錢 | 天禧通寶錢 | 記年錢 | 明道元寶錢 | 皇宋通寶 | 清康通寶 | 宣和通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