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遺傳 基本資料
大量試驗數據和QTL作圖結果表明:控制數量性狀的基因中既有遺傳效應較大的主基因,又有遺傳效應較小的多基因,其分離世代表現出多峰性,即出現多個分布混合的特徵.本文研究利用混合分布理論鑑定和分析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模型的具體方法,推導了鑑定主基因存在和多基因存在的EM算法.以大豆開花期性狀為例說明了該方法的套用,在所分析的兩個雜交組合的F_2世代數據中均發現有主基因的存在、骨綠豆×泰興黑豆雜交組合中主基因幾乎不存在顯性,骨綠豆×上海紅芒早雜交組合中主基因(晚開花)表現出完全顯性,並且有多基因存在.
相關內容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模型分析了5個抗感交組合對水稻白葉枯病菌抗性的基因效應,結果表明5個組合中的3個在主基因抗性遺傳符合孟德爾分離比的前提下存在多基因抗性,而且這3個組合彼此間抗病基因的加性效應、主基因和多基因遺傳方差及其遺傳率存在變異。說明水稻白葉枯病抗性雖以主基因作用為主,但考慮到抗性的持久性,建議在水稻白葉枯病育種中構建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遺傳體系,以有效抑制白葉枯病菌群體中小種的波動。
網址:http://dict.cnki.net/dict_result.aspx?searchword=%e6%b7%b7%e5%90%88%e9%81%97%e4%bc%a0%e6%a8%a1%e5%9e%8b&style=&tjType=article
遺傳效應:概述
所謂遺傳效應就是對蛋白質合成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部分,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就是能夠直接指導或間接調控蛋白質合成的鹼基序列。
研究發現,人體每個體細胞染色體DNA上共有鹼基對三十億個,其中絕大部分遺傳信息並不會表達出來,同時對性狀也沒有直接的影響,這些我們稱之為沒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反之即為有遺傳效應,稱為基因。基因分編碼區和非編碼區兩部分,編碼區可直接指導或調控蛋白質的合成,而非編碼區只能調解蛋白質的合成,但是無論是非編碼區還是編碼區對於生物性狀的正常表達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都是基因的一部分,也就都有遺傳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