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血症

由此可以推測許多看不見的症狀,如“有所墮墜,惡血留內”、“大怒則形氣絕,則血菀於亡”“病久入深,營衛之行澀”之類。 如病程愈長,痰血的程度亦愈重;面色愈晦暗無華,淤血亦愈重;舌暗或有淤斑、甲床晦暗、肝脾腫大質地偏硬者.均是淤血阻滯的可靠見症。 因此,識別淤血的有無或程度的輕重,應參考思者的病史,現症和全身氣血陰陽的虛實,方能獲得比較明確的判斷。

腦淤血
腦淤血(cerebral heamorrhage)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常形成大小不等的腦內血腫,有時穿破腦實質形成繼發性腦室內及(或)蛛網膜下腔積血。主要發生於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的病人,臨床主要表現是卒中發作,出現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偏身癱瘓及(或)感覺障礙等,又稱出血性腦卒中,是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的一種常見病。
腦淤血年發病率為81/10萬人,患病率為112/10萬人,占全部腦血管病患者的20%~30%。發病年齡多在50~70歲,男性略多於女性,寒冷、炎熱季節或乍冷乍熱,氣候變化劇烈之季多發,暴怒興奮、重體力勞作是其主要誘因。預後取決於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是否伴有合併症,一般來講,輕型患者經治可顯著改善並能恢復工作,但應注意防止復發。再度出血以及重型患者預後欠佳,多於發病後數天甚至數小時內因腦疝死亡,昏迷1周以上者大多數死於合併症。
皮下淤血
比較常見。由於皮下的微血管受損破裂,血瘀在皮下,便形成皮下瘀血。瘀血皮膚呈青紫色,傷處附近表面除有微微隆起和疼痛外,一般無大問題,應注意是否涉及下面骨骼、內臟的損傷。
盆腔靜脈淤血
盆腔淤血症是由於長期慢性盆腔靜脈淤血引起的一組綜合性病症,主要表現有下腹部墜痛,並伴有大腿根部或髖部酸痛無力,低位腰痛,白帶增多,疲勞等。症狀在經前期或長久站立及性交後加重。患者多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常出現心煩、易怒、多夢、驚悸等非特異症狀。
症狀體徵:慢性腹痛、腰骶痛、性交痛、易疲勞乏力、白帶過多痛經、陰道直腸墜痛和全身性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症狀。 體檢 可見宮頸肥大,呈紫藍色,子宮大而軟,有時有移動痛,宮旁附屬檔案區及後穹窿柔軟如海綿,壓痛明顯。
注意慢性腹痛、腰骶痛、性交痛、易疲勞乏力、白帶過多痛經、陰道直腸墜痛和全身性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症狀。
我國古代醫籍中對“淤血”的認識由來已久,如《黃帝內經》曾有“血脈凝澀”(《素問·至真要大論》)“血凝澀”(《索問·調經論》)“惡血”(《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留血”(《素問‘調經論》)“杯血”(《素問‘五臟生成篇》)等記載。可以想見,跌打損傷或受寒冷天氣的影響,最易發現的症狀是局部青紫和疼痛。由此可以推測許多看不見的症狀,如“有所墮墜,惡血留內”、“大怒則形氣絕,則血菀於亡”“病久入深,營衛之行澀”之類。至漢代《傷寒論》對淤血的認識便進一步綱領化、系統化了。如從皮膚上可見“肌膚甲錯,兩目暗黑”“目青面黑”等,從舌質上可見“唇痿舌青”,舌紫暗或有淤斑,從自我症狀上則有“口操但欲嗽水不欲咽”、“腹不滿,其人言我滿”以及後世不斷補充的如局部刺痛,痛有定處。固定不移等。由於淤血病證常隨其淤阻部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證候。如肝炎患者若兩肋下有痞塊(多指肝脾腫大,特別是質地偏硬的),則為淤血在肝。若胸悶心痛、口唇青紫的則淤阻心脈;胸痛咳血,則為淤阻肺絡:大便見血紫暗或嘔吐褐色血塊,則為淤血阻胃或阻腸;神志如狂或發狂的,則屬淤血乘心、神明被擾;肢體局部腫痛青紫,固定不移的,為局部淤血,絡脈失和。
從肝病臨床來看,望麵包、察舌質、看甲床、問病程、觸肝脾五者為最基本的方法。如病程愈長,痰血的程度亦愈重;面色愈晦暗無華,淤血亦愈重;舌暗或有淤斑、甲床晦暗、肝脾腫大質地偏硬者.均是淤血阻滯的可靠見症。至於刺痛。似無明確的代表性。
另有—類是久治無效者,用活血通絡化淤法治療後病情有明顯好轉、屬於“久病入絡”,亦應屆淤血阻滯者。
淤血易於發生於陽氣不足、肝鬱不疏、邪熱入營及寒入經脈之人。因此,識別淤血的有無或程度的輕重,應參考思者的病史,現症和全身氣血陰陽的虛實,方能獲得比較明確的判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