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鄉

涼山鄉

涼山鄉地處元謀縣東面,東與武定縣環州鄉、白露鄉相連,南與元謀縣老城鄉毗鄰。知名產業有農業、旅遊產業。

基本信息

簡介

涼山鄉涼山鄉

涼山鄉位於雲南元謀縣城東部的雷應山腹地,東與武定縣環州、白路鄉相連,南與老城鄉毗鄰,西與能禹鎮相接,北與黃瓜園鎮相接。本鄉國土面積89平方公里。全鄉所轄把世者、那迪、冷水箐、大水井4個村委會共有35個村民小組,有彝、苗、漢、傈僳等4個世居民族共3971人,少數民族比例占96%;境內最高海拔2803米,最低海拔1527米,平均海拔1800米,地勢中間高,東西低,屬高寒冷涼山區鄉。

氣候環境

境內最高海拔2803米,最低海拔1527米,平均海拔1800米,鄉政府所在地活佛寺村海拔2200米,地勢中間高,東西低,中間大,兩頭小,屬高寒冷涼山區。全鄉年日照時數2980小時,年平均氣溫18℃,最熱月平均氣溫25℃,最冷月平均氣溫1325℃,極度端最高氣溫28.1℃至31.9℃最低氣溫-10.7至-7.6℃,年平均降水量900mm—1100mm,年相對濕度12℃,年蒸發量600mm。

資源環境

優質林果優質林果

涼山鄉地處元謀縣東面,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7公里,交通方便,全鄉國土面積89平方公里,轄4個村委會,35個自然村。全鄉耕地面積4530畝,其中水田548畝,占12.1占%,旱地3982畝,占87.9%,人均占有耕地1.16畝。農作物播種面積7652畝,其中:糧豆作物4520畝,菸葉792畝,蔬菜2246畝。林地面積6648.98公頃,境內森林資源豐富,灌木蔥蘢,松柏青青,森林覆蓋率達 74.71%。涼山鄉是典型的山區鄉,境內最高海拔2803米,最低海拔1527米,鄉政府所在地活佛寺村海拔1800米,屬高寒冷涼山區。

境內有常年河一條,過境全長17公里,年地表徑流0.27億m3;發源於境內的季河5條,過境總長26公里;境內儲存有礦產資源。涼山鄉山前氣候溫暖,適宜種植烤菸、無公害蔬菜和早熟型桃、梨、大青棗、李子等經濟林果,地域寬闊,草場資源豐富,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山後氣候冷涼,山青水秀,生態優美,傳統民族風情濃厚,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良好前景。

歷史記事

涼山鄉涼山鄉

涼山鄉原為武定轄地,清代為環州所屬,民國初自治屬武定縣第六區轄。1955年為環州區涼山鄉,鄉政府設在把世者村。1955年11月,涼山鄉由武定縣環州區劃出,併入元謀,為元謀縣直轄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屬元馬(紅旗)人民公社,設把世者、何家村、阿蚌大隊。1961年改公社為區,改大隊為小公社,分設把世者、何家村公社,屬元馬區。1969年4月,改元馬區為元馬人民公社,政權組織稱革命委員會,改把世者、何家村人民公社為把世者、何家村大隊,政權組織稱革命領導小組。1973年,社隊規模調整,改大隊革命領導小組為管理委員會,分把世者、何家村、石夾箐、阿羊4個大隊。1980年3月,把世者、何家、石夾箐、阿羊個大隊由元馬公社劃出,組建涼山人民公社。1984年,進行農村體制改革,設區建鄉,撤銷涼山人民公社,所屬大隊併入元馬區,改阿羊大隊為大水井鄉,改何家村大隊為那迪鄉,改石夾箐大隊為冷水箐鄉,改把世者大隊為把世者鄉。1988年2月,區鄉規模再次調整,改區為鄉,改鄉為行政村,將把世者、大水井、那迪、冷水箐4個行政村從元馬區劃出,恢復涼山鄉,鄉政府設在活佛寺村。

人文地理

涼山彝族是火的民族,是的民族,是歌的民族,是舞的民族。火是涼山彝族永恆的靈魂,酒是涼山彝族直爽的性格,歌是涼山彝族沸騰的熱血,舞是涼山彝族奔放的情懷。舊志《華竹新編》中記載:“家餵牛羊,戶養驢騾,婦也能騎。肩不能挑,背則善馱。松針散地,一望青蔥,以多牲豚為敬。”其民風民俗,可一斑見全豹。涼山彝風古樸,氣息濃厚,風情萬種,魅力無限。
擇山而居習俗。古時彝家人選擇居所,主要看是否方便防禦、方便放牧。後演變為習俗,定居時首選山頭,喜歡占山為王,喜歡獨居,“一個兒子一個山頭”。過去,為方便經常遷徒,他們對住房不是怎么在意,多住草房、地掌房、要垛房和樹皮房等,現在相對定居,多為瓦房。
舉行“成人禮”習俗。姑娘長到13歲,請畢摩做法事,殺羊祭祖,給姑娘換筒裙,分辮子,以示她成人。男孩長到15歲,請畢摩祭祖,舉行摔跤活動,與夥伴比技巧,比英雄行為,15歲前頭髮留“天菩薩頭”,行成人禮後則留成人頭。

民族風情

多彩的文娛體育風情。涼山彝族最具民族特色的體育競技活動形式有鬥牛、賽馬、摔跤、耍刀、打磨擔鞦韆陀螺等。這裡還是一個歌的世界,舞的海洋。獨具特色的山歌小調豐富多彩,如“敬酒歌”、“哭嫁歌”、“放牧歌”、“誇讚歌”、“送親調”、“迎親調”、“對唱調”、“新年調”、“跳腳調”等。別具風格的舞有“耍刀舞”、“火把舞”、“畢摩舞”、“蘇尼舞”、“過門舞”、“唱喜舞”等。

穿戴習俗

彝族穿戴彝族穿戴

歷史上的涼山彝族男子穿對襟衣裝,外罩無袖凌羊皮褂,黑包頭,披百折羊毛氈,穿剪口布鞋;老年婦女戴黑包高筒帽,穿對襟窄袖衣和著花邊寬大筒褲;青年婦女穿白色或粉色襯衣和天籃色長褲,外套色彩艷麗的對襟短衣,前胸和肩部鑲嵌著馬櫻花圖案,穿淡幫繡花鞋,喜戴耳環,手鐲和戒指。到現在,涼山彝族服飾在傳統款式的基礎上,經過更合理的搭配和刺繡,其顏色更加鮮艷,圖案和款式更加新穎,從服飾款式中可以明顯地辯清年齡大小。

狂歡的節慶

涼山彝族最具民族特色的節日是農曆十冬臘月過大年和6月24日“火把節”。每年農曆臘月下旬屬兔的日子是涼山彝族過大年的吉日。過年要進行一次衛生大掃除,在院心栽兩棵天地樹,在松樹腳碼一堆新柴,砍青枝打掃衛生,以示清除一切舊的東西,祝來年事事平安。過年這一天家家殺年豬,從村里最長的一家開始,依次殺到最小的那一家結束。全村人一邊殺豬一邊喝酒,一邊鋪松毛,燒豬肉祭祖,很是熱鬧。第三天要舉行祭祖儀式,家家打槍、放鞭炮。第五天牧童們要自帶米、肉吆牛羊上山,集中於一棵大樹下,各自將所帶的食物煮好後拼合祭祀山神,集體聚餐。第七天,家家戶戶掃松毛送年,人們又開始恢復往日的繁忙、辛勤的勞作。“為把節”一般持續三天。彝家老少穿著嶄新的民族服裝到約定的火把梁子參加節慶,白天開展跌腳(民族舞)、摔跤、打籃球、賽馬、鬥牛、穿花衣比賽等活動,夜間燃起篝火,男女青年邊唱邊跳,通宵達旦,山山寨寨成了不夜天。

神秘的祭祀

諾蘇人拜祖先,家中最神聖的是“馬堵”,用竹子製作的祖先靈牌。過節、殺牛、殺羊也要繞馬堵九轉( 七轉)才殺,割下七塊肉先供祖靈,一傳一代,三代後送到祖靈洞藏起來。涼同彝族一般不信教,認為萬物皆有靈,在信奉祖先的同時,還信奉山神、樹神、水神、莊稼神、土地神、財富神等。所以涼山彝族每逢過年過節,一定要向祖先祭祀,每逢家人小病小災或天不下雨時,向祖先、樹神祭祀,以求靈驗。涼山彝族有自己的“畢摩”和“巫師”,凡遇到家人大病大災時,一般先請“畢摩”和“巫師”念咒驅鬼,若還不靈才找醫生。在祭祀活動中,若殺豬祭祀,祭品為十三塊燒豬肉加兩杯酒;若殺羊祭祀,祭品為七塊燒羊肉加兩杯酒;殺雞祭祀時,祭品也是七塊燒飯雞肉加兩杯酒。這是第一道祭品。第二道祭品為煮肉加一碗新煮的飯和兩杯酒。每道祭品都必須過“腸”後才能正式祭祀,醋腸是把冷水潑在燒紅的石頭上冒出青煙,作祭品在青煙上來迴轉九次的做法,用於祭祀活動。

特色產業

1、糧

按照“穩糧調結構,提質增效益”的糧食生產方針,圍繞市場定計畫,明目標,辦現場,樹樣榜,抓措施,促落實,狠抓糧食生產。糧食生產穩步發展,糧食生產水平和比較效益有新的提高。

2、煙

烤菸生產要緊扣目標,圍繞中心,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嚴格契約管理,強化輪作,紮實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克服乾旱和冰雹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提高菸葉生產整體水平。在山前宜煙村要繼續高產穩產煙田建設,落實示範榜樣,搞好產前、產中、產後的管理和服務,推廣各項科技措施。認真執行烤菸收購政策,繼續實行菸葉收購入戶預檢制和全封閉收購,堅持國標平穩收購,嚴厲打擊倒買倒賣,維護收購秩序。

3、菜

按“政府引導,部門服務,農民自願、區域布局”的原則,積極推廣“協會、公司、經紀人,科技、市場、信息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堅持“短、平、快”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以青碗豆、小香蔥、早蘿蔔、洋芋洋蔥大蒜為主的無公害蔬菜產業,形成“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的生產格局。

4、畜牧業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圍繞“引良種,抓示範,促推廣,抓規模,活流通,強防治,控疾病,增效益,促增收”的工作思路,依託涼山鄉山林、草場資源優勢,引導扶持農戶發展黑山羊、肉牛、生豬、家禽養殖。抓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有效防止疫病發生;大力推廣科學飼養技術,主攻畜禽出欄率;

5、林果

林果是涼山鄉最具優勢的產業之一,發展潛力具大,但長期以來,涼山鄉林果產業發展緩慢,林果品種老化,品質低劣,管理粗放,商品化率低的問題突出。今後,要在進一步鞏固水保工程、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的同時,依託涼山鄉距縣城較近的優勢,大力發展冷涼水果生產。要加大對老品種林果的改造力度,積極引進桃、梨、李、核桃新品種到本地最佳化種植,並加強對老品種林果的嫁接改良。

6、特色旅遊業

以境內活佛寺、入定石、治嬰泉等名勝和氣候、群山、海底水庫獨特的旅遊資源為依託,大力發展旅遊業。一是依託涼山鄉距縣城較近,氣候涼涼爽的特點,使涼山成為休閒避署的聖地;二是依託涼山獨特旅遊,開發名勝游、林海拾貝、林海探險、山頂觀日、水庫攬勝等旅遊項目;三是依託涼山鄉獨特的彝族文化資源,開發民族風情游。

人口

涼山鄉涼山鄉

涼山鄉地處元謀縣東面,東與武定縣環州鄉、白露鄉相連,南與元謀縣老城鄉毗鄰,西與元謀縣元馬鎮相接,北與元謀縣黃瓜園鎮接壤,國地面積89平方公里,轄把世者、那迪、冷水箐、大水井4個村民委員會,35個自然村。2007年末,全鄉有農戶914戶,4017人,居住著漢、彝、苗、傈僳、蒙古和傣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720人,占94.87%。全鄉耕地面積4530畝,其中水田548畝,占12.1占%,旱地3982畝,占87.9%,人均占有耕地1.16畝。

教育醫療

涼山鄉現有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所,一師一校複式教學點7個,在校學生590人,教師34人,有文化室3個;有衛生院1所,有醫務人員2名,鄉村醫生4名。近年來,通過各項基礎建設,至2005年,涼山鄉自然村通水率達88.2%,自然村通電率達100%,行政村通電話率達100%,自然村通電視率達94%,自然村通公路率達63%,自然村廣播覆蓋率22.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