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灘涂

海洋灘涂

灘涂一般多指沿海灘涂。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將灘涂界定為平均高潮線以下低潮線以上的海域,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將沿海灘涂界定為沿海大潮高潮位與低潮位之間的潮浸地帶。兩部門對灘涂的表述雖然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灘涂既屬於土地,又是海域的組成部分。海洋灘涂系指大潮時,高潮線以下,低潮線以上的,亦海亦陸的特殊地帶。陸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的交錯過渡地帶。按國際濕地公約的定義,濱海濕地的下限為海平面以下6米處(習慣上常把下限定在大型海藻的生長區外緣),上限為大潮線之上與內河流域相連的淡水或半鹹水湖沼以及海水上溯未能抵達的入海河的河段。與此相當的用語有海濱濕地、海岸帶濕地或沿海濕地等。地形上包括河口、淺海、海灘、鹽灘、潮灘、潮溝、泥炭沼澤、沙壩、沙洲、瀉湖、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海灣、海堤、海島等。

具體作用

我國海洋灘涂總面積217.04萬公頃,是開發海洋、發展海洋產業的一筆寶貴財富。灘涂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土地資源和空間資源,而且本身也蘊藏著各種礦產、生物及其他海洋資源。灘涂資源用途很廣,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第一, 可以開闢鹽田,是發展鹽化工原料基地的好場所。我國目前有鹽場50多個,鹽田總面積33.7萬公頃。年產量達2000萬噸,是世界第一產鹽大國,其中80%為海鹽。

第二, 圍海造地,增加耕地面積。我國沿海地區人口稠密,耕地稀少的矛盾尤為突出。建國以來,在療河口、渤海灣、蘇北、杭州灣、珠江口等地進行了大量圍墾,總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這些地方現已成為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及熱帶水果生產地。

第三, 發展灘涂水產養殖業。目前水產養殖面積已達16.4萬公頃。主要養殖對象有扇貝、牲蠣、蚶、蛤等貝類及海帶等。

第四, 填築灘涂,解決沿海城市、交通及工業用地問題。這是改革開放以來,解決沿海城市和經濟開發區非農業用地問題的重要途徑。如上海金山化工總廠,占地10多平方公里,有2/3建在灘涂上,節省了大量征地獎金還有浙江秦山核電站、上海浦東新機場、杭州與舟山新機場,以及數以萬計的大、中、小企業,也在圍塗的"新大陸"上興建起來。

海塗是發展海洋旅遊業的重要場所,無論是沙質海灘,還是泥質灘涂,都可發展具有特色的濱海旅遊。

資源分布

福建沿海灘涂、淺海面積廣闊,開發利用潛力大、效益佳。據有關資料表明,福建沿海擁有灘涂面積約20萬公頃,淺海面積42萬公頃。這些灘涂、淺海大部分布在港灣、河口附近地帶,開發利用方便。莆田灘涂、淺海面積最大,達7.72萬公頃;其次是霞浦縣,面積達6.96萬公頃;仙遊面積最小,僅0.06萬公頃。

灘涂按其底質的不同,大體可分為泥質、沙泥質和沙質三種。泥質灘涂主要分布在閩江口以北的灣內和灣口,寬約1000~3000米,這些地方一般受風面小,灘面較平坦。沙泥質灘涂主要分布在沙埕港、羅源灣、三都澳、福清灣、興化灣和泉州灣等港灣內。這些地方受風面較小,寬度可達1000~4500米,灘涂舒坦。按照本省縊蟶、花蛤、泥蚶和牡蠣等四大貝類的生活習性,均可在上述兩類灘涂中養殖。沙質灘涂主要分布在南日島、湄洲島、琅岐島、平潭島和東山島向風的一側及閩江、九龍江等河口的南側,受風面大,寬約1000~4500米,灘面坡度較大,某些貝類也可以在這類灘涂中養殖。在全省約20萬公頃潮間帶灘涂中,可供養殖的有7.3萬公頃,農業圍墾的7.53萬公頃,鹽場1.7萬公頃,漁、商港口0.16萬公頃。本省灘涂,尤其是港灣、河口灘涂,目前仍處於淤漲中,如惠安到詔安沿海11個縣,1950~1980年,年均淤漲面積達7平方千米,搞好圍墾開發,可適當彌補沿海人多耕地少的不足。淺海面積廣闊,條件優越,開發潛力很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