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下蘭芽

浣溪沙·山下蘭芽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描寫雨中的南方初春,表達作者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

作品原文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泡在水中。 瀟瀟:形容雨聲。子規:布穀鳥。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髮:老年。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作品譯文

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苗,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布穀鳥的啼叫聲。誰說人生只會變老,不能再變得年輕?你看門前的溪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嗎!不要再發白髮暮年時光流逝這樣的感概了。

作品賞析

這首詞寫於元豐五年(1082年)春,當時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淨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瀟瀟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於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

寫作背景

詞人遠謫黃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寫清泉寺的風光,下片情景生情,迸發一段坦蕩、樂觀、令人奮發的議論。

作者簡介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詞人、詩人。蘇軾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為人寬大如海。蘇軾中進士時二十一歲,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1080年(元豐三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人稱“蘇東坡”。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諡文忠公。
代表作品:《水調歌頭》、《赤壁賦》、《江城子·記夢》、《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江城子·密州出獵》、《飲湖上初晴後雨》《浣溪沙》 《臨江仙》 《西林》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