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這是宋朝詞人蘇軾的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性格。

原詞

山下蘭芽短浸溪山下蘭芽短浸溪
游蘄(qí)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注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鎮。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
蕭蕭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註:“江南吳二娘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布穀鳥。 
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這裡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髮,悲嘆衰老。

今譯

遊歷在蘄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對著蘭溪,蘭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腳下蘭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間沙路乾淨得沒有泥,傍晚細雨中傳來布穀鳥陣陣啼叫聲。誰說人老就不可再年少?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邊!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流逝,自傷衰老。

賞析

山下蘭芽短浸溪山下蘭芽短浸溪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性格。 
 
上片寫暮春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淨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么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點出遊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髮感慨和議論。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麼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因為人並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體現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
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緻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

作者簡介

蘇軾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詞牌介紹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張泌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賀鑄名《減字浣溪沙》;韓淲詞,有“芍藥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清和風裡綠蔭初”句,名《清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