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及榮譽
天坑發現第一人研究員,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洞穴學與岩溶學家。
朱學穩,1932年11月12日生,安徽舒城人。1954年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早年在地質部與我國著名工程地質學家谷德振、戴廣秀共事。參加過長江三峽壩址比選勘探及庫區滲漏調查論證,貴州區域岩溶研究,成昆鐵路工程地質勘察。1965至1977年間是地質部南江大隊的技術負責人。上世紀80年代以來,致力於洞穴與岩溶學研究及岩溶旅遊資源調查與開發規劃設計,並長期組織領導中外聯合洞穴探險工作。曾是加拿大McMaster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出訪過英國、愛爾蘭、加拿大、美國、匈牙利、奧地利、古巴、澳大利亞、法國和瑞士等國。在國內外發表論著近百篇。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二等獎(集體)、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多項。在學術上提出“峰林喀斯特的同時態系統演化論”,“地下河洞穴的系統發育和演化模式”等理論。是國內外“岩溶天坑”命名、科學概念建立的第一位學者。
近十幾年間,為我國南方岩溶區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業的發展,不顧年邁,盡心盡力。特別是在重慶市武隆縣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及奉節天坑地縫和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群的評價、開發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貢獻,受到了當地政府的表彰,在當地人民民眾中有口皆碑。
曾任岩溶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廣西科協委員,中國地質學會理事。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高級科技諮詢中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岩溶專業委員會委員,徐霞客研究會常務理事,旅遊地學研究會委員,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理事,“中國岩溶”編委會副主任。
人物生平
1933年11月生於安徽舒城195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系
1999年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正式候選人。
自1986年以來,領導中英《China caves project》及中美、中意、中澳等多項長期合作項目,取得重要成果並有重大科學發現。
他自任洞穴研究會會長以來,在提高我國旅遊洞穴開發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提高風景名勝區解說詞的科學含量、傳播科學知識、反對封建迷信和偽科學,以及在洞穴資源保護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成績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