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近年來,作為職守中國畫創作和研究的國家權威機構——中國國家畫院,以高瞻遠矚的膽識和魄力,自覺擔當起中國畫建設的重任,開創性地建立了在畫院的形制下,以畫家工作室為依託的教育體系,開展中國畫的教育和教學的實踐活動,旨在為有志於中國畫創作和研究的人才創造有利的條件和發展的空間,收效顯著,頗具影響,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畫家,范揚是一位善於思考、修養全面、具有創造精神的藝術家,在山水、人物及 諸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他曾以人物畫享譽畫壇,又以山水畫蜚聲海內外,是中國畫壇極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讀到他對於傳統精神的無限眷 念,有宋人的骨氣,有元人的風韻,有石幫的粗頭亂服,有石濤的縱橫排異,也有黃賓虹的含渾無盡。然而,這一切又都在似與不似之間,若有若無,它們早已被范揚的大手筆包容其中並脫胎換骨了。他的筆墨是瀟灑的,是激烈動盪的,是隨心所欲的。他那看似漫不經心,橫塗豎抹的水墨境象,分不清何為筆墨何為形象,是古法還是“我”法,是“真境”還是“虛境”,也分不清吸引觀者的是山水清音還是畫家的心聲。
從范揚工作室的單永進、朱振剛、張凡、周義彬、朱零、五位青年畫家所展示的作品表明,范揚的教學思想己結出碩果,顯示出威力。這五位畫家在范揚工作室為期一年的創作研修中面對許多新的時代命題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思考。他們“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用一個畫家的執著和熱情去體驗和感受山川河流、草木亭榭、舟橋人家,那嚴謹的傳統法度和畫面構成的技巧,使這些作品整體的格調和氣息清新、渾然而內蘊著勃勃生機,不僅顯露出他們的天賦和靈性,更體現出他們在冷靜的思考中,使自己的藝術走向突破而更具個性化的語言特徵。
身為威海市美協常務副主席的單永進,深得齊魯文化的浸潤,筆墨功力深厚。他的作品重結構、重氣勢,以表現太行山脈為主,屬於“大景山水”一體,畫風樸實。朱振剛的山水比單永進更為虛靈,畫面由近景向高遠空間發展,同時也由實景向虛境提升,構圖顯得別出心裁而又自然衍化;出生於江南的張凡,擺脫不了江南文化的薰陶,他在無形中承繼了文人畫的遺風。他用新觀念審視、選擇、創造、組合中國畫的程式符號,頗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朱零的作品也同樣屬大結構的表現,但比較前三位,大致可以區分出同中之異,單畫樸實,振剛率意,張凡華滋,朱零的作品有一種在理性中放鬆表達的轉變,以流動遊走的筆勢,多層次、有開合變化地凝固於畫面,其中“勢”的自然勃發,並突破靜止時空,活化和深化了飽含詩情的意蘊。這就使他的畫也顯出他不近凡俗的品質。周義彬是五人中唯一畫人物的畫家,他喜歡讀詩祟尚高古,他的人物畫呈現出兩種面貌,一種是未脫離“范揚風格”的把人物置 於林泉之中的佛像人物作品;而另一種則是更突現他個人風格的簡筆畫作品。
應該說,工作室的學員們用自己的探索性的創作,實踐了范揚工作室的教學訓練和規劃,也實質性的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創作水平。這對於中國畫的推動和發展的意義是深遠的,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