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毀茶事件

波士頓毀茶事件是自17世紀至18世紀前半期,英國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一系列殖民地。

概述

自17世紀至18世紀前半期,英國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一系列殖民地。英國會通過了《茶葉稅法》,以中國五夷茶葉向北美殖民地徵收高額茶稅。英殖民地的殘酷統治,激起了多次起義戰爭。為擴充軍備,英皇喬治三世於1765年規定,凡殖民地所用茶葉及其它物品均需課稅,進一步激起殖民地人民強烈反對。1767年英國議會又通過了廢除其它物品稅,而對北美人民喜愛的中國茶葉,每磅仍需課稅3便士。

原因

1773年英政府為幫助瀕臨破產的壟斷殖民地茶葉運銷權的英屬東印度公司,英議會又通過救濟該公司茶葉的條例。調低銷價,準許他們在北美殖民地銷售積壓的茶葉專利,堅持輸往北美50萬磅的計畫。

反抗

同時重申禁止殖民地人民購買走私茶。但殖民地人民為維持自己主張,仍反對茶稅,拒購茶葉,一些著名城市如波士頓、紐約費城格林威治等地人民團體紛紛組織抗茶會。波士頓青年們在韓寇克(綽號走私王)和知識分子薩姆爾·亞當斯的支持下,組織波士頓茶黨。經常舉行集會與示威活動。茶迷們寧願放棄飲茶嗜好,改飲咖啡與其他代用品,或宣布停止飲茶;並提出凡為東印度公司藏茶,裝卸茶葉,出售茶及買茶者,當視為公敵。1773年11月27日,第一艘運載茶葉的“達特默斯號”到達波士頓港口,波士頓民眾便在范乃依教堂集會,憤怒要求原船將茶葉運回,不得卸茶上岸、按海關規定,抵港船隻超過20天不卸貨,便將貨物拍賣。“達特默斯號”和相繼到達的“愛琳娜號”、“河狸號”3條載茶船,一直停泊在港內無法卸貨。
12月16日,波士頓茶黨又一次在老南教堂組織民眾集會,參加者達5000多人。集會決定令茶葉船須在當天下午駛出波士頓港,要船主再向海關交涉,仍遭海關拒絕;又要船主向總督交涉,又遭總督拒絕。當船主返回會場轉達總督的答覆時,群情激憤,高聲抗議,湧向波士頓港口的格林芬碼頭。有數十名打扮成印第安人,手持短斧,分三組登上了茶葉船,打開船艙,劈開木箱,把那批有瓷器和漆器精裝密封的五夷茶葉傾人海里。他們在岸上人群圍觀下,把3艘船上價值18000英鎊的342箱茶葉,3個小時內全部傾入海。人們搖鈴相告,無不拍手稱快。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波士頓茶黨毀茶事件。
這一事件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對英國殖民暴政的反抗,觸發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獨立戰爭,美國發行的“波士頓茶黨”200周年紀念郵票的主圖,描寫的就是波士頓茶黨人和青年正向港口海里傾倒茶葉。
這一事件使英國統治集團腦羞成怒,一連頒布了5項法令,並封鎖波士頓港,企圖用飢餓迫使波士頓人民屈服。然而,北美新興的資產階級和人民的憤怒,不屈不饒的起來抗爭。
1774年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擬就呈交英皇的請願書和抵制英貨的法案。次年4月19日北美獨立戰爭在列克敦正式爆發,1776年7月4日,美利堅合眾國宣告成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