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俄戰爭

波俄戰爭

1654~1667年波蘭和俄國為爭奪烏克蘭而進行的戰爭。從15世紀末起,波蘭-立陶宛不時與俄羅斯國家發生戰爭,爭奪烏克蘭、白俄羅斯和波羅的海沿岸利夫蘭地區。

簡介

17世紀初,波蘭利用俄國內部的混亂,兩次出兵俄國,一度占領莫斯科,奪取斯摩棱斯克。1632年,俄國出動大軍包圍斯摩棱斯克,波蘭-立陶宛出兵解圍,挫敗俄軍。1632年波俄媾和。1648年,烏克蘭哥薩克發動反對波蘭富豪的民族起義,波蘭出兵鎮壓。1654年,哥薩克統領Б.М.赫梅利尼茨基在俄國支持下,宣告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與俄國合併。波蘭-立陶宛兩次出兵烏克蘭,與俄軍重開戰端。俄軍擊敗波蘭-立陶宛聯軍,於1655年占領維爾諾(今維爾紐斯),包圍利沃夫。該年,瑞典入侵波蘭。俄國考慮到瑞典是自己爭霸波羅的海地區最強大對手,於1656年與波蘭簽訂停戰協定,轉而反對瑞典人。
1658年,波蘭與烏克蘭上層人物哥薩克統領扎波拉斯基、韋霍夫斯基在烏克蘭的哈齊亞奇達成協定,使烏克蘭脫離俄國,重新承認波蘭的最高權力。烏克蘭民眾拒絕承認協定,並在俄軍支持下發動起義,波俄之間再次爆發戰爭。1667年 1月,兩國簽訂停戰協定。協定確認俄國取得第聶伯河左岸的烏克蘭土地;俄波結盟以反對土耳其克里木汗國。1667年是波俄關係史上的轉折點,標誌波蘭力量的衰落和俄國力量的上升。
波俄戰爭波俄戰爭

配圖

波俄戰爭波俄戰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