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俄土戰爭

第六次俄土戰爭

第六次俄土戰爭是指1787—1791年的俄土戰爭,是俄羅斯帝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後期對奧斯曼土耳其發動的又一次大規模擴張戰爭。這次戰爭與1768—1774年的第五次俄土戰爭一脈相承,都是俄國傳統南下政策的繼續。

經過

金布恩之戰

1787年,奧斯曼帝國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要求俄國歸還克里米亞,承認喬治亞為土耳其的屬地,並對出入海峽的俄商船進行檢查。俄國拒絕土耳其的要求,土耳其遂出動軍隊對俄開戰。

1787年9月2日,土耳其艦隊向停泊在金布恩附近的俄國護衛艦發起攻擊,俄軍艦隊和要塞炮兵還擊,戰爭首先從海上打響。9月25日夜,小股土耳其部隊在艦隊支援下,企圖在金布恩登入,被俄軍擊潰,登入未遂。

1787—1791年的俄土戰爭 1787—1791年的俄土戰爭

1787年10月12日,土軍從奧恰科夫獲得增援後,再次攻擊金布恩。經多次爭奪,土軍遭到俄軍蘇沃洛夫軍團重創,幾乎遭全殲。金布恩之戰的失利,打亂了土耳其的戰略計畫,為俄軍集結主力發動進攻爭取了時間。

奧恰科夫之戰

1788年1月,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正式對土耳其宣戰。同年5月,俄軍主力編組完成,黑海艦隊力量加強。俄軍計畫攻占奧恰科夫。6月下旬,俄國格里戈里·亞歷山德羅維奇·波將金元帥率領5萬人渡過布格河,從陸上包圍奧恰科夫,同時以艦隊海上襲擾,對其長圍久困。

奧恰科夫攻防戰以海戰開始。6月中、下旬先後發生3次海戰,土軍損失各型艦艇共32艘,其餘艦艇或逃往黑海西岸,或避入奧恰科夫。土耳其統帥部為挽回敗局,調兵增援。俄土兩艦隊海上遭遇。1788年7月14日,雙方艦隊進行菲多尼西島海戰。俄軍烏沙科夫率艦全速出擊,搶占上風位置,從而使土艦隊處於俄艦隊夾擊之中。俄軍擊毀土艦1艘,其餘土艦先後撤回黑海西部沿海。

在奧恰科夫陸戰場上,俄軍繼續圍困要塞。直到1788年12月17日,俄軍兵分6路強攻奧恰科夫,經數小時戰鬥,俄軍奪占奧恰科夫,斃俘土軍1.35萬人,繳獲火炮310門。

瑞典插曲

1788年夏,正值俄軍圍困奧恰科夫之時,土耳其盟國瑞典參戰,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立志復仇,向俄國首都彼得堡進軍。俄國遭土耳其和瑞典南北夾擊。俄力圖避免兩線作戰,但無濟於事。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俄以次要兵力在北線實施防禦,把主力放在南線,以對付土耳其。俄軍波羅的海艦隊一部,7月上旬,奉令出海尋殲瑞典艦隊。7月16日,俄瑞雙方在霍格蘭島附近遭遇,各自俘獲對方戰艦1艘,打成平手。海上交戰的同時,瑞典地面部隊分兩路向彼得堡方向進軍,由於瑞軍內部芬蘭籍官兵發生“騷動”,拒絕越境作戰,瑞軍進攻計畫破產,撤回本土。俄國艦隊乘機向瑞典進軍,但隨即在第二次斯文斯克松德海戰中大敗,被擊沉、俘獲軍艦53艘。瑞典海軍獲得了最大的一次勝利。8月14日,俄瑞簽訂《韋雷爾和約》,確認兩國戰前邊界不變。

1789年春,俄軍對土耳其作戰的部隊合編為南方集團軍,由波將金指揮。波將金1789年作戰計畫是:主力集團首先攻占比薩拉比亞,爾後聚殲土軍於賓傑拉地區;牽制集團配合主力行動,並與奧地利軍隊保持聯繫。為配合俄軍作戰,奧軍主要在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行動。

雷姆尼克會戰

雷姆尼克會戰 雷姆尼克會戰

1789年的土耳其作戰計畫規定:在多瑙河下游集結15萬大軍,北上殲滅俄軍主力於賓傑拉地區。為免除後顧之憂,保證主力機動自由,土軍統帥部派出牽制部隊於福克沙尼方向,以切斷俄奧兩軍的聯繫。

1789年6月下旬,集中於多瑙河下游一帶的土軍主力大舉北上,進抵福克沙尼。7月下旬,俄、奧兩軍在阿茹得會師,隨時準備攻擊進駐福克沙尼的土軍。俄軍指揮為蘇沃洛夫。

俄軍作戰方案是:俄奧聯軍從行進間強渡普特納河,對福克沙尼實施進攻。8月1日,蘇沃洛夫將軍指揮的5000俄軍和一個奧地利軍(1.2萬人,由科布爾格斯基親王指揮)經10小時激戰在福克沙尼擊潰奧斯曼巴夏的一個軍(3萬人)。土軍陣亡1500人,聯軍傷亡約300至400人。戰鬥結束後,俄軍撤回原駐地。與此同時,波將金指揮的南方集團軍主力正向德涅斯特河推進,企圖迂迴賓傑拉,但行動遲緩。土軍趁機加緊準備發動進攻,計畫主攻方向指向聯軍接合部,殲滅蘇沃洛夫部隊,爾後回頭攻擊俄軍主力。另一支牽制部隊進駐伊茲梅爾。

1789年9月中旬,土軍主力進逼福克沙尼。9月21日,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部隱蔽進至福克沙尼,與奧軍會合。當日夜10時,聯軍在距土軍7—8公里處乘夜偷渡雷姆納河。22日晨,勒姆尼克河戰役打響,雙方激戰達12小時。土軍遭重創,放棄陣地潰逃,傷亡、溺斃者達1萬餘人。雷姆尼克一戰打亂了土耳其的整個作戰計畫。俄軍在此役之後,攻克賓傑拉,並且不戰而奪取阿克爾曼,控制整個摩爾多瓦。

強攻伊茲梅爾

俄軍為迫使土耳其停戰議和,計畫在多瑙河左岸展開積極的軍事行動,並做好打到右岸的準備。土軍依託沿岸一系列堅固設防的要塞進行戰略防禦。伊茲梅爾在諸要塞中,戰略地位最為重要。伊茲梅爾控制著多瑙河下游,直接威脅俄軍翼側和後方,不拔除伊茲梅爾,俄軍難以在多瑙河左岸行動;該地集中土軍精銳部隊,一旦被殲,土軍戰鬥力銳減。攻克伊茲梅爾不僅震撼土耳其,也有助於提高俄國在歐洲的地位。因此,伊茲梅爾勢在必克。

1790年3月,烏沙科夫就任黑海艦隊司令,先後在錫諾普海域、刻赤海戰和堅得拉島海戰中連續突擊,擊敗土耳其艦隊,牽制土海軍力量。然而,波將金指揮的地面部隊行動遲緩,貽誤了戰機。9月,奧地利帝國由於國內矛盾單獨與土耳其締結和約,從而增加了俄軍的困難。

1790年10月中旬,俄軍向伊茲梅爾開進。12月上旬,兩次圍攻伊茲梅爾,均未奏效。波將金指派蘇沃洛夫指揮伊茲梅爾地區的俄軍(地面部隊3.1萬人、火炮600門,多瑙河區艦隊小型艦艇200餘艘、艦炮約400門)。

蘇沃洛夫的作戰計畫是:地面部隊編成三個集團,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同時發起猛攻。從作戰部署看,主攻方向指向防禦較薄弱的南面,俄軍在該方向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和四分之三的火炮。1790年12月22日凌晨3時,俄軍在夜幕和濃霧掩護下秘密接近城牆。5時30分,按統一號令,兵分三路同時發起攻擊,多瑙河區艦隊輸送地面部隊上陸,並以艦炮支援。8時,外城被攻破,雙方展開激烈的巷戰,16時戰鬥結束。土耳其守軍陣亡2.6萬人,被俘9000人。俄軍傷亡約1萬人。伊茲梅爾戰役基本上決定了俄土戰爭的結局。

1791年夏,蘇沃洛夫部將庫圖佐夫兩次打敗土軍地面部隊,6月15日,在巴格達附近擊潰土軍2.3萬人。同時,烏沙科夫兩次打敗土耳其艦隊。8月11日,在卡利亞克里亞角海戰,趁土艦隊官兵多數在岸上度伊斯蘭教節日之際,發動突然襲擊,重創土艦隊。雙方軍事行動至此基本結束。

1792年1月,俄土簽訂雅西和約,土耳其承認俄國兼併克里米亞,宣布放棄喬治亞。至此,整個黑海北岸廣大地區劃歸俄國版圖。

點評

1787—1791年俄土戰爭的結束,沙俄實現了稱霸黑海的野心,為進一步向巴爾幹、地中海和中亞方向侵略擴張創造了有利態勢。俄軍取得這次戰爭的勝利,在於葉卡特琳娜二世善於把外交和軍事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戰前進行充分的外交準備,拼湊軍事同盟,孤立敵人,避免兩線作戰。俄國面對土耳其和瑞典兩個對手,始終把主力用在南線對付土耳其,而在次要方向的北線,只用少量兵力進行防禦。

這次俄土戰爭也充分展示了俄國統治集團內部軍事思想上的鬥爭。在較長時期,革新派與保守派的鬥爭一直不斷。從總體上說,保守派占優勢,18世紀後半期,以蘇沃洛夫和烏沙科夫為代表的革新勢力已嶄露頭角。他們兩人在作戰中相互配合,進一步發展了地面和海上作戰的基本原則。蘇沃洛夫的進攻思想充分反映了沙皇政府的擴張政策對軍事的要求。這種思想,較之西歐盛行一時的避免決戰、依靠“機動”取勝的消極作戰思想略勝一籌。然而,俄國封建農奴制決定了革新派在對外戰爭中雖然打勝仗較多,但在統治集團內部鬥爭中卻往往敗北,成為宮廷陰謀的犧牲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