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簡介
泡玎,是傣族、佤族、克木人和控格人的打擊弦鳴樂器。傣語稱玎麥波,“玎”為琴,“麥波”為龍竹,意為泡玎。克木語稱布領,控格語稱泡玎,均為泡玎之意。又因其發音“叮噹”作響,西雙版納一帶又稱其為叮噹。流行地區
流行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勐臘,思茅地區西盟、孟連,臨滄地區耿馬、滄源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地。形制結構
形制與竹筒琴相近。琴體用兩端帶有竹節的大龍竹製作,筒長50厘米~60厘米、外徑8厘米~10厘米,在兩個竹節之間開有一個圓形出音孔。音孔兩旁分別剜起兩條竹皮篾絲為弦,每條竹絲弦長35厘米、寬0.15厘米,弦兩端下面各支一個竹製琴馬,使竹絲弦離開筒身並具有一定的張力,移動弦下的琴馬,可調節竹弦的音高。在兩條竹弦和筒身之間,還夾有一個棱形篾片以調音。每支泡玎可發出四個樂音。演奏方法
演奏時多為坐姿,左手持握泡玎一端或將其平置於桌面及地面上,右手執小竹棒敲擊竹皮弦,發音叮咚有聲,但音量較小,音色較柔和。泡玎是深受傣、佤兩族、克木人和控格人喜愛的民間擊弦樂器,青年人尤喜歡在夜間獨奏自娛。也用於青年男女的戀愛生活中。不同規格
各地泡玎規格不一,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的傣族和克木人中,既有筒長僅43厘米的玎麥波,也有筒長60厘米的布領。後者由三個竹節組成,是兩琴連為一體的連體泡玎,竹絲弦可調出不同音高,音域可達一個八度。演奏時,左手持琴一端,另一端斜置於地面,右手執小竹桿敲擊。聚居於景洪縣控格鄉的控格人,他們的泡玎規格相對較小,可發出兩三個音。民間藝人有勐臘縣克木人波玉甩等。獨奏樂曲有《布領調》等。
資料來源
1、http://www.chundeng.com/micai/ysxq/lqm_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