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雲寺塔

法雲寺塔,又名聖垛寺塔,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馬山口鎮北約13公里處的聖垛山南麓山腰之坳地。 景泰染年(1456).法雲寺塔一名後沖寺塔,位於安徽省岳西縣城東南6公里的金山鄉後沖。 塔為四方形七級,通高28米,飛檐斗拱,屬樓閣式建築;塔基寬3.5米,高1.35米,為條石砌成。

1、河南省南陽市]法雲寺塔b]

法雲寺塔,又名聖垛寺塔,位於河南南陽內鄉縣馬山口鎮北約13公里處的聖垛山南麓山腰之坳地。這裡位居深山,祟山俊嶺,層巒疊障,古樹參天。在碧綠松杉翠竹蕩漾的林海之中,古塔隱若隱現,更顯得格外俊秀壯觀,令人留戀忘返,讚嘆不已。1982年內鄉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內容

根據法雲寺塔底層外壁鑲嵌一寬50厘米、高70厘米的“重修法雲禪寺石記”載,該塔是重修於明“景泰七年(1456)".塔旁又有一碑刻記載清代重修法雲寺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由此可見,法雲寺建於明代以前,而在明、清時期佛事、香火最為興盛,清末至民國開始衰敗.據居住在塔旁的山民講。1928年寺院內還有和尚,民國後期,寺院全毀.僅存塔群.由於年久失修,五十年代中期塔群倒塌毀壞.現僅有一塔,從建築特點上看,該塔為明代所建,現基本保存完好。
該塔七層八角呈錐狀,全部是青磚砌築而成,造型簡潔,比例適度,是一座莊嚴古樸的樓閣式密檐磚塔。高23米,塔底座直徑5.8米。塔身由下而上每層依次降低,塔身向內收,層次分明。第一層最高.塔身最粗;第七層最低,塔身最細。第一層為空心,有一面南向券門,內為口形,上為窟窿頂。第二層及以上各層均為實心,不能攀登.從外表結構上看,僅第一層與第二層密檐銜接處為木質斗拱。
塔前有一高1米,寬0.8米的團雕坐姿婦孺石像,形態慈祥逼真,刻畫古樸有力,線條流暢.像的背面刻字為“嘉靖十八年(1539)已亥歲次口月,聖垛法雲寺僧達禪。”.傳說該像是為紀念塔主人的母親而雕刻的。根據塔碑所載,法雲寺塔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歷盡蒼桑,依然挺立.而今保存完好.充分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忿和創造能力,顯示了具有顯著的時代建築風格和卓越的民族特色。

碑文詳記

附:“重修法雲禪寺石記”
伏以古蹟,禪師雲風持修寶山,峰高郁地龍盤虎,並風朝金佛之殿。月嚴風暖,應雲閒雨睛,石晶水繞日霧,青松明朗幽然,曰:聖垛景邑,黎庶保鎮封疆,共享生平,維曰護衛仇覺義。葵新捨身起蓋天王殿,喜舍資材修理舍利建塔一座,慶佑宿生法輪常轉俱常利樂.故云。如意保輪王陀曼尼神咒: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南無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俱大悲心者怛你也、他崦,斫揭�伐底震多末尼摩訶何、缽蹬迷���底瑟叱‘窩哆阿揭利沙夜釁發莎何.略林擠摩多末尼篡哆嶺,吟林拉陀林。
龍集歲次丁丑(1457)春二月吉旦,主持海通公德主仇覺義 景泰染年(1456).

2、安徽省岳西縣法雲寺塔

法雲寺塔 一名後沖寺塔,位於安徽省岳西縣城東南6公里的金山鄉後沖。清同治年間重修法雲寺碑載:“潛北後山寺,又名法雲寺,浮屠七級,建於晉鹹和年間(326―334年)。鹹豐之際,劫火四起,塔存而棟宇皆毀……”。重修的法雲寺於1958年拆毀。現存的古塔,為本縣最高的佛教建築。塔為四方形七級,通高28米,飛檐斗拱,屬樓閣式建築;塔基寬3.5米,高1.35米,為條石砌成。中有塔心室,中空至頂,每層每面砌有10個磚雕神龕,每龕有1大2小3個佛像,形象生動逼真,塔頂稍壞,余皆完好。縣人民政府於1983年8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