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華僑大學是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國家於1960年創辦的綜合性大學。學校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是中國政府重點建設大學和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的大學,是面向海外開展華文教育的主要基地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華僑大學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為辦學方針,堅持“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辦學宗旨和“會通中外、並育德才”的辦學理念。學校設立董事會,實行校長負責制。國家領導人廖承志、葉飛親自擔任首任、次任校長,現任校長為博士生導師丘進教授。學校董事會由海外華僑、港澳同胞、歸僑等各界知名人士、專家、領導組成,莊希泉、胡平、陳明義、宋德福等先後任董事長。
華僑大學有教職員工2115人,其中專任教師1129人,正副教授457人,具有博士學位255人。博士生導師48人,歷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列入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人。
華僑大學有完善的教學、科研設備和公共服務體系。學校在泉州、廈門兩市設有校區,校園總面積226.8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34萬冊,電子圖書80萬冊。各類研究機構6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
近半個世紀以來,華僑大學共培養海內外各類人才9.9萬人,其中境外學生4萬餘人。目前各類在校生2.8萬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2500餘人;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港澳台和外國學生3600餘人,是全國華僑學生最多的大學。學校以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為主導,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一校兩生、因材施教”的教學特色,“一元主導、多元交融”的校園文化和“寬容為本、和而不同”的校園精神,人才培養成績斐然。其中學生男籃在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已舉行的十屆賽事中六次獲得總冠軍。
院系設定
學校設有工商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工學院、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旅遊學院、法學院、文學院、工學院,華文學院、外國語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美術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體育學院、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成人教育學院。
華僑大學現有20個學院,9個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6個碩士點,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法律碩士(JM)、工程碩士等4個專業碩士學位點,62個本科專業;1個國家重點學科,1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科涉及理、工、經、管、法、文、哲、史、農、教育10大門類。
學科簡介
華僑大學貫徹“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帶動整體”的建設思路,發揮以工科為主、工結合的多學科跨學科群體優勢,立足本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面向學科前沿,使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學科取得較好的學術成就和標誌性成果。學校堅持和強化海外華文教育學科特色、工程學科優勢,結合本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華僑大學現有22個學院,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01個二級學科個碩士點,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法律碩士(JM)、工程碩士、建築學碩士等8個專業碩士學位點,以及9個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70個本科專業;1個國家重點學科,1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科涉及理、工、經、管、法、文、哲、史、農、教育10大門類,形成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工管相濟、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
造就一支品德高尚、學術造詣精深、結構最佳化、創新能力強、團結奮進的學術創新團隊,遴選並聘任71名博士生導師,288名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列入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3人,雙聘院士3人,構建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創新平台,推進“福建省機械工程與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福建省數量經濟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脆性材料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分子藥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等平台建設。
在學科建設上,現有數量經濟學為國家重點學科;數量經濟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學、生物化工、結構工程物理、電子學、企業管理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海外華文教育、建築學、計算機套用技術等福建省、國僑辦重點學科。
院系設定
學校設有工商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工學院、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旅遊學院、法學院、文學院、工學院,華文學院、外國語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美術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體育學院、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成人教育學院。
辦學歷史
華僑大學於1960年由國家創辦,是一所為方便華僑青年回國升學而設的大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委員會領導,首任校長由中僑委主任廖承志兼任。學制5年(醫學系醫療專業為6年)。1963年華僑集資興建陳嘉庚紀念堂,1983年落成。紀念堂矗立在校園中心,成為學校的主建築。1960年,華僑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招收學生,1961年秋,增設數學系套用數學專業和化學系化學專業,借集美華僑補習學校上課。校舍陸續建成後,遷回泉州。1962年,增設政治系政治教育專業、物理系物理專業、熱帶作物系熱帶作物栽培專業。1963~1965年,先後增設醫學系醫療專業、土木建築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及農田水利專業、化工系無機物工學專業和基本有機合成專業、外語系印尼語專業、英語專業和日語專業。至1965年秋,連同設在北京的藝術系,全校共有11個系15個專業,在校學生2300多人,教師480多人,幹部職工340多人。至1966年夏,該校共畢業兩屆學生228人。華僑大學90%以上的學生來自東南亞等17個國家和地區,以印尼華僑青年為多數。華僑學生熱愛祖國,學習勤奮,外語基礎較好,文體活動開展活躍。1966年,華僑大學已建成校舍9萬平方米,購置圖書30多萬冊,期刊1.4萬多冊,其中外文書刊2萬多冊,建成理、工、醫、農等幾十個實驗室及外語視聽教室,還設有印刷廠、自來水廠、國小、幼稚園及其他福利設施。“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停課,1969年底,被迫停辦,多數教師、幹部下放勞動,圖書、儀器設備被分給其他單位,校舍分配給福建醫科大學使用,校產、家具損失殆盡。
1978年4月,國務院批准教育部和僑務辦公室報告,決定復辦華僑大學,專業設定以工科為主,理工結合,學制4年,以招收海外華僑以及港、澳、台青年學生為主,同時招收部分國內僑屬子女。復辦後的華僑大學,設有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化工、計算機科學、電子工程、數學和物理等7個系。並開辦專修班和夜大學。復辦不久,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的領導下學校開始籌備設立華僑大學董事會,1980年元月,華僑大學董事會正式成立並召開第一屆一次會議。1980年開始,華僑大學對招收華僑、港澳台學生,採取單獨命題,提前考試和錄取的辦法。華僑大學是國家學位委員會授權可以授予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的首批高等學校之一。
1983年被中國政府確定為國家重點扶持大學。1983年後,增設建築系、中國文化系、外語系、旅遊系和藝術系等。1984年9月,經國務院僑辦批准,華僑大學正式成立了工商管理系,這是中國高校中最早以“工商管理”命名的科系。1996年7月通過全國建築學專業評估,準許授予建築學學士學位,當時國內僅有14所高校通過此評估,學校同時成為教育部最早批准成立的全國八所旅遊高等院校之一。2002年11月,國務院僑辦與廈門市政府簽訂共建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協定。2004年1月3日,廈門校區一期568畝土捷運絲網圍欄開工。2004年11月7日,占地面積2000畝的廈門校區工程正式動工,華僑大學廈門校區綜合教學樓、鄭年錦圖書館、王源興國際會議中心等三項工程舉行了奠基典禮。2006年10月,廈門校區一期主體建設工程宣告竣工,並於10月16日舉辦正式啟用儀式和校區開學典禮。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校徽
華僑大學新校徽為紅色圓形徽章圖形,以“為世界培育優秀人才,向全球傳播中華文化”為立意,彰顯全球化時代的華僑大學,將秉承“為僑服務”的辦學宗旨和“會通中外、並育德才”的辦學理念,全心全意培育華胄子孫和世界各國人才,責無旁貸地向全球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該標識中心圖案取材於中文繁體“華”字意象,構成球狀經緯線,演繹成一個鏇轉的地球,寓意華僑大學“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面向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辦學方針和在變化的世界中謀發展的信念;典雅大方的中國紅,是吉祥與活力的象徵,作為校徽主色調,象徵華僑大學將以無與倫比的信心和熱情,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涵養於莘莘學子心中,傳播到五洲百國之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世界和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心圖案與學校的中、英文校名和建校年份以簡潔的構圖形式構成完整的校徽圖案。
整個標識既內蘊中國傳統藝術虛實相生的特質,又深具當代文化審美簡潔大氣的優點,圖樣清新,寓意鮮明,親和力強,識別性好。
校訓
“會通中外”:側重於強調某種治學方法,倡導做學問應具備國際視野,能夠融會中外文化而貫通之;
“並育德才”:側重於闡明辦學方針,意指育人必須以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為原則。
校歌
《一方沃土》
喬羽詞谷建芬曲
造一方沃土,播種我們的希望,引一道清泉,灌溉我們的理想。
昨日五洲四海,遙遙相望,今日弦歌聲聲,歡聚一堂。
造一方沃土,播種我們的希望,引一道清泉,灌溉我們的理想。
昨日五洲四海,遙遙相望,今日弦歌聲聲,歡聚一堂。
會通中外今古,攻讀世紀新章,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鄉。
會通中外今古,攻讀世紀新章,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鄉。
品牌活動
科技創新活動
學校於1992年就舉辦了首屆“挑戰杯”華僑大學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於2000年舉辦了首屆“挑戰杯”華僑大學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校團委組織學生參與的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主要有:“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等,有關“挑戰杯”競賽的詳細情況請訪問學校團委網站。學校每年都舉辦代表學校最高水平的“挑戰杯”華僑大學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並依託信息學院舉辦電腦大賽、依託商學院舉辦商務談判競賽、依託土木學院舉辦結構設計競賽等專業技能大賽。
青年志願者活動
校青年志願者協會於2001年成立,協會隸屬於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在共青團華僑大學委員會的領導下。
建有三月份的學雷鋒活動、為貧困學生提供勤工儉學服務的華大學生青年科技服務中心、為校外來賓介紹校園校情的“青春使者”志願導遊隊、畢業生服務西部計畫活動的宣傳組織等。
華大青年報
《華大青年報》創刊於1993年4月15日,出版周期為一個月。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周強同志於2005年6月18號蒞臨華僑大學參觀,熱情洋溢地為本報題詞:“華大青年,服務青年”。
主題團日活動競賽
主題團日活動是指團支部要以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同學綜合素質、服務他人與社會為原則,圍繞特定的主題,自主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團支部作為最基層的團組織,其職能的發揮直接關係到團的先進性和先鋒性的體現,而開展主題團日活動就是增強團支部的活力、凝聚力、戰鬥力的重要方式。校團委每年都將通過立項招標制度,對活動主題、活動內容、活動組織實施三方面規劃比較好的一些主題團日活動予以一定的資金資助。
CUBA
籃球是華僑大學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學校創辦初期,以境外生為主的男子籃球代表隊在福建省和東南亞地區享有盛譽。1978年復校以來,華大更加重視男籃高水平隊建設,曾多次代表福建省大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籃球比賽,華大男籃征戰CUBA的戰績可謂輝煌,校男子籃球隊勇奪第二、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三和第十五屆冠軍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總冠軍和第四屆,第十四屆亞軍,實現“四連冠”,成就“八冠王”。2008年7月,在菲律賓,校男籃還摘取了亞洲大學生籃球錦標賽的桂冠,給了當地華人、華僑以極大的鼓舞。2013年6月13日第15屆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總決賽在北京大學和華僑大學之間展開。經過一番激戰,華僑大學加時賽以79比74擊敗北京大學,奪得CUBA第8個總冠軍。
主要領導
現任領導
賈益民校長
1956年10月生,山東惠民縣人,漢族,暨南大學中文系畢業,獲文學學士、碩士學位及泰國吞武里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現任華僑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華僑大學董事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華文教育研究院院長、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海外華文教育與中華文化傳播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僑務公共外交研究所所長;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榮獲泰王國國王頒授“一等泰皇冠勳章”。
關一凡黨委書記、副校長
主持學校黨委工作,分管黨委組織部、黨委統戰部、離退休工作處,聯繫經濟與金融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旅遊學院、數量經濟研究院。
歷任校長一覽表
姓 名 | 任 職 時 間 | 職務 |
廖承志 | 1960.10-1983.06 | 校長 |
韋愨 | 1964.04-1970.01 | 副校長、代校長 |
葉飛 | 1983.10-1988.08 1988.08-1999.04 | 校長 名譽校長 |
陳覺萬 | 1988.08-1993.08 | 校長 |
莊善裕 | 1993.08-1999.12 | 校長 |
吳承業 | 1999.12-2008.12 | 校長 |
丘進 | 2008.12- | 校長 |
校董事會
1978年,華僑大學復辦不久,即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的領導下籌備設立華僑大學董事會,1980年元月,華僑大學董事會正式成立並召開第一屆一次會議。董事會的宗旨是“為把華僑大學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使之適應海外和港澳台地區的需要,協助政府辦好華僑大學,對華僑大學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實質性的支持,對學校重大事務起決策和審議的作用”。第一屆董事會由海內外熱心華僑高等教育事業的知名人士、專家學者和社會賢達組成,共45名。董事長由全國僑聯主席莊希泉擔任。1983年,召開華僑大學第一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董事會成員增至65名。
第二屆董事會任期從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1986年7月至1988年10月由時任福建省省長的胡平擔任董事長,1988年10月至1992年10月由全國僑聯副主席黃長溪接任董事長。1986年11月董事會設立了華僑大學基金會,並在香港設立辦事處。
第三屆董事會任期從1992年10月至1997年10月,由時任福建省委書記賈.慶.林擔任董事長。1994年1月,董事會在香港註冊成立華僑大學香港教育基金有限公司,進一步激發了董事捐資興學的熱情。
第四屆董事會任期從1997年10月至2002年12月,由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陳明義擔任董事長。
第五屆董事會於2002年12月成立,由時任福建省委書記宋德福擔任董事長。第五屆董事會現有董事102名,其中海外董事84名,來自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來、馬來西亞、新加坡、高棉、緬甸、日本、美國、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亞、巴西、香港、澳門等15個國家和地區。
董事會成立近30年來,廣泛團結海內外華僑華人,獻計獻策,捐款捐物,在擴大學校海外影響、開拓海外生源、獎勵或資助優秀學生、資助教師海外學術交流、開展科學研究、開展海外華文教育以及教學生活硬體設施建設等方面為華僑大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五十周年
滄桑砥礪,春華秋實。2010年11月1日,華僑大學將迎來五十周年華誕。在此,謹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華僑大學建設和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海內外校董、校友致以誠摯的感謝和由衷的敬意!弦歌不輟,薪火相傳。1960年,華僑大學創立於著名僑鄉——福建泉州,由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和教育部共同領導。傑出的國務活動家、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為首任校長。1983年,中央決定華僑大學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列為國家重點建設大學。1997年,原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併入華僑大學。2002年,為進一步發揮華僑大學在僑務工作、國際友好和兩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決定建設華僑大學廈門校區。2006年,廈門校區正式啟用。目前華僑大學一校兩區、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基本形成。
在近50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牢記國家和民族之殷殷重託,遵循“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之辦學宗旨,秉承“會通中外,並育德才”之辦學理念,勵精圖治,孜孜求索,實現了跨越式的科學發展。目前,華僑大學在校各類學生2.8萬人,其中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港澳台和外國學生3600餘人,成為一所國際化色彩濃郁的綜合性大學。
承五秩積澱,譜盛世華章。五十年校慶既是華僑大學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學校承前啟後、再鑄輝煌的新起點。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總結辦學經驗,宣介辦學成就,振奮師生精神,擴大社會影響,為將華僑大學建設成為基礎雄厚、特色鮮明、海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續寫新的壯麗篇章。
歲月流轉,光陰荏苒。春秋五十載,彈指一揮間,卻飽浸著一代又一代華僑大學建設者的辛勞和汗水,承載著十餘萬校友的光榮與夢想。華僑大學五十年校慶各項籌備工作已經正式啟動,慶典活動將於2010年11月6-7日舉行。我們至誠相邀各級領導、各界朋友,海內外華僑華人、校董、校友同聚華園,舉觴歡慶,共襄盛典。百場學術盛典慶建校50周年。華大從2月起至11月舉辦百場國際性、全國性等各種級別的重要學術及報告會議,其中包括有50多位院士參加的中國科學院技術與信息科學部院士常委擴大會議,邀請諾貝爾經濟學獎大師光臨的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年會,WTO總幹事拉米先生參加的第八屆中國WTO研究會年會及第三屆中國民營企業行銷高峰論壇等。同時,還將開展“奧運健將與華大”、環境綠化與園林植物展和各類以校慶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華僑大學第二屆世界校友聯誼大會,以及十多項僑捐工程項目奠基落成等活動也將在校慶期間舉辦。
校區建設
華僑大學泉州校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城東,以社科類專業為主,兼有理工科專業。華僑大學廈門校區:位於福建省廈門市集美文教區,以理工科專業為主,兼有藝術類,社科類專業。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位於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集美學村,設有對外漢語專業和預科班。
廈門校區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位於集美文教區東南部,總體規劃以“生態型、景觀型現代化高等學校校園”為目標,形成和諧的教育環境。結合基地水資源及景觀的特點,引申出“水與陸”的概念。隱喻祖國大陸與海外華僑華人的文化地理格局。在環形的水域上,架設五座橋樑,引導五條放射性大道通貫整個校園,形成“水陸雙環抱,五橋通五洲”的總體意象。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總規劃用地132公頃(1980畝),分三期建設。學校本著合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綜合環境質量,規劃了“三大功能帶區”,即:校園南面沿集美大道一側布置的教學區,校園中部由服務與居住為主組成的生活區,校園北端由體育活動及球類場地為主組成的運動區,運動場地與居住生活區成雙環抱結構。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的綠化景觀是生態科學理念與人文相融合的體系。基地內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北部小山包上的原生態樹林,30多棵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水塘溝渠,總體規劃將這些生態節點和生態板塊以生態廊道連線起來,形成完整的生態網路體系,構成整個校園的綠化景觀平台。北部保留山林的特色,南部強調濕地的景觀。尊重生態和物種的多樣性。豐富的綠色植被覆蓋全區。同時結合亞熱帶濱海城市的地域性,通過植物品種體現華僑大學面向東南亞、面向港澳台的特點。
廈門校區建有包括原全國僑聯副主席、著名僑領王源興女兒王石筠伉儷、王穗英伉儷共同捐資六百萬元人民幣資助建設的“王源興國際會議中心”、華大董事會董事兼副秘書長陳捷中伉儷捐贈三百多萬港元、襄助興建的“陳捷中蔡蝴蝶行政大樓”、華大董事會董事顏金煒伉儷捐贈三百多萬港元、襄助興建的“顏金煒陳秀吉行政大樓”以及華大董事會董事李碧蔥女士、董事柯伯誠兒子柯少奇、柯少傑各捐贈一百萬元人民幣,襄建的三棟學生宿舍大樓等由旅居海外的華大校友、校董和知名僑領資助興建的華大廈門校區僑捐工程。
綜合行政樓群:綜合行政樓群由A、B、C、D、E、F、G、七個區組成,貫穿這7個區的是一條長683米的長廊,這是一條全亞洲最長的教學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