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86年畢業於華僑大學套用數學系的楊恩輝,現在已是國際知名的多媒體壓縮、資訊理論和數字通信領域研究專家,加拿大信息理論和多媒體壓縮領域首席科學家,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終身教授。
1982年,不滿16歲的楊恩輝從江西九江的一個普通小鎮考入了華僑大學。由於年輕,加上身體發育不好,甚至大三時,走在校園仍有人問他:“你是大學生嗎?”這成為已是博士生導師的楊恩輝至今想來仍忍俊不禁的記憶。
1986年楊恩輝以優異的成績從華大畢業,之後去南開大學攻讀研究生,這一讀就是五年。1991年,楊恩輝獲得南開大學數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次年,26歲的楊恩輝被提升為副教授,成為南開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副教授。
1993年1月至1997年5月,楊恩輝先後以客座科學家和研究員身份前往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和美國南加州大學從事科研工作,並於1996年獲得南加州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1997年6月起,楊恩輝開始受聘於加拿大滑鐵盧大學。
多年來,楊恩輝在多媒體壓縮、多媒體水印、多媒體傳輸、數字通信、信息理論、Kolmogorov理論、信源和信道編碼、量子信息理論和套用機率理論與統計等研究領域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就:他成功開發了在信息工業有廣泛用途的七個編解碼軟體包,發明了世界上最好的一種無損線上數據壓縮算法;他的研究解決了一些多年來一直無法解答的資訊理論難題,消除了數據壓縮理論和套用之間的界限,並使民眾的生活標準提高,在加拿大產生直接經濟效益;在多媒體數據壓縮和資訊理論文獻中,他的研究成果被多次引用,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他還擁有4項專利,在國際主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00多篇,贏得多箇中國和加拿大科研獎,並40餘次被邀請到世界各地講學……
在享受成功解決研究難題喜悅的同時,楊恩輝並沒有忘記母校華僑大學對他的培養。他說,大學四年,他的最大收穫在於“人生觀的培養”和“數學的基本訓練”。正是在華僑大學,楊恩輝懂得了“必須經過努力去創造機會,必須靠自己去奮鬥”;也是華僑大學,給了楊恩輝基本的技能訓練,如自學能力,如邏輯思維能力等;還是在華僑大學,他學習了有關數學的基本知識,奠定了今後研究的數學基礎。
現年38歲的楊恩輝,不僅成為滑鐵盧大學第一個獲得加拿大專業領域研究主席殊榮的教授,而且獲聘為該校終身教授。由此,他獲得了到世界各地自由講學一年的機會。楊恩輝最終選擇了香港中文大學,他說:“我從心底希望能與內地的關係更密切一點。”
也正是因為這種選擇,畢業18年後,楊恩輝重回母校華僑大學。2010年5月24日至27日,他以學者的身份回母校講學,並欣然受聘為母校客座教授。他表示,只要他有機會,一定會回到母校,為母校今後的發展、為母係數學系的學科建設等盡心盡力。
楊恩輝說,時間會證明一切。
入選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
2009年12月加拿大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RSC)增選了81位新會士。其中入選科學院的有3位華人科學家,他們是:套用科學與工程部的楊恩輝(YANG, En-hui)、生命科學部的卓敏(ZHUO, Min),和數學與物理科學部的鮑曉毅(Xiaoyi, Bao)。另有一位華人入選社會科學院的社會科學部,他是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社會學系的李勝生(LI, Peter)。
華僑大學建校五十周年慶祝大會發言
在2010年11月6日舉行的華僑大學建校五十周年慶祝大會中,數學系 1982 級學生、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楊恩輝作為校友代表發言。楊恩輝在慶祝大會上代表全體校友向母校表示衷心的祝賀。他說:“華僑大學的生源來自五洲四海,在我的記憶里,是一所國語不純正、外國語不地道、學習背景不相同的大學。然而,正是這個體的差異組成和造就了華僑大學的包容文化。在包容文化的薰陶下,學生在學習的進步中培養了自信,在知識的積累中培養了理性,在對未知的探索中培養了務實。包容、自信、理性、務實,在我看來就是華僑大學的大學文化精神。”他同時衷心祝願母校在包容、自信、理性、務實的文化精神指引下,在自主創新的辦學道路上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譜寫出新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