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園二首

沈園二首

《沈園二首》是宋代詩人陸游的組詩作品。這是作者在75歲時創作的兩首悼亡詩。第一首詩寫觸景生情之悲。首句寫斜陽黯淡,畫角哀鳴,是通過寫景渲染悲涼的氣氛。後三句寫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襯手法。第二首詩寫詩人情感的專一,也用反襯手法:以草木無情反襯人物的深情。全詩體現了詩人忠實、篤厚、純潔、堅貞的品格。這組詩寫得深沉哀婉,含蓄蘊藉。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1987、1993年政府與有關部沈園碑刻沈園碑刻
沈園二首
其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其二
夢斷香銷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作品譯文

其一
城牆上的角聲仿佛也在哀痛,沈園已經不是原來的亭台池閣
那座令人傷心的橋下,春水依然碧綠,當年這裡我曾經見到她美麗的側影驚鴻一現。
其二
她去世已經四十年有餘,我連夢裡也見不到,沈園的柳樹和我一樣都老了。
柳綿都沒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將就木,仍然來此憑悼,淚落潸然。

創作背景

陸游一生最大的個人不幸就是與結髮妻唐琬的愛情悲劇。據《齊東野語》等書記載與近人考證:陸游於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二十歲時與母舅之女唐琬結琴瑟之好,婚後“伉儷相得”,但陸母並不喜歡兒媳,終至迫使於婚後三年左右離異。後唐氏改嫁趙士程,陸游亦另娶王氏。紹興二十五年春,陸游三十一歲,偶然與唐琬夫婦“相遇於禹跡寺南之沈氏園。唐以語趙,遣致酒肴。陸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壁間”。唐氏見後亦奉和一首,從此鬱鬱寡歡,不久便抱恨而死。陸游自此更加重了心靈的創傷,悲悼之情始終鬱積於懷,五十餘年間,陸續寫了多首悼亡詩,《沈園二首》即是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兩首。
《齊東野語》曰:“翁居鑑湖之三山,晚歲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又賦二絕云:(引詩略)。蓋慶元己未也。”慶元己未為公元1199年,是年陸游七十五歲。

作品鑑賞

沈園沈園
這是陸游七十五歲時重遊沈園(在今浙江紹興)寫下的悼亡詩。
作者三十一歲時曾在沈園與被專制家長拆散的原妻唐琬偶爾相遇,作《釵頭鳳·紅酥手》題壁以記其苦思深恨,豈料這一面竟成永訣。晚年陸游多次到沈園悼亡,這兩首是他的悼亡詩中最為深婉動人者。
詩的開頭以斜陽和彩繪的管樂器畫角,把人帶進了一種悲哀的世界情調中。他到沈園去尋找曾經留有芳蹤的舊池台,但是連池台都不可辨認,要喚起對芳蹤的回憶或幻覺,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橋是傷心的橋,只有看到橋下綠水,才多少感到這次來的時節也是春天。因為這橋下水,曾經照見像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說這番沈園游的潛意識,是尋找青春幻覺,尋找到的是美的瞬間性。
承接著第一首“驚鴻照影”的幻覺,第二首追問著鴻影今何在?
“香消玉殞”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詞,唐琬離開人世已經四十餘年了,尋夢、或尋找幻覺之舉已成了生者與死者的精神對話。在生死對話中,詩人產生天荒地老、人也蒼老的感覺,就連那些曾經點綴滿城春色的沈園楊柳,也蒼老得不再逢春開花飛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這把老骨頭,年過古稀,也即將化作會稽山(在今紹興)的泥土,但是割不斷的一線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來到沈園尋找遺蹤,泫然落淚。
梁啓超讀陸游那些悲壯激昂的愛國詩章時,曾稱他為“亘古男兒一放翁”,豈料沈園詩篇又展示了這位亘古男兒也知兒女情長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愛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復一年地體驗生命的青春,並且至老不渝。如果說《釵頭鳳》詞在吟味稍縱即逝的相遇時,還未忘昔日山盟海誓,還有珍藏心頭的錦書,隱約地發散著生命的熱力的話,那么這裡在體驗驚鴻照影的虛無飄渺時,已感受到香消為土、柳老無綿的生命極限了。在生命限處,愛在申辯自己的永恆價值,這是《沈園二首》留給後人的思考。

作者簡介

山陰陸游山陰陸游
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公元1158年(紹興二十八年)入閩任寧德縣主簿,曾任鎮江隆興通判。公元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第三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後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