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著名愛國詩人。生於1125年,他的祖父陸佃官至尚書左丞,很有文學修養。他的父親陸宰也官至朝請大夫, 一個著名的世故書家,也是一位名望很高的學者。他家的藏書達1.3萬餘卷之多,經、史、子、集,應有盡有。這樣一個有文化教養的官僚家庭,使陸游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學薰陶。他憑藉這得天獨厚的條件,潛心讀書治學。他在自己的詩里曾寫道:“我生學語即耽書,萬鄭縱橫眼欲枯”,“少小喜讀書,經夜守短檠”,生動地記述了他少年時代的刻苦精神。他讀書範圍很廣,先秦兩漢以來的各種重要菱,無不披覽鑽研。那時,和他父親來往的,有許多是當時知名的文人學士,他們常在一起談詩說文,談論詩文的系統派別辭韻律的得失。陸游總是在一旁洗耳恭聽,不管夜裡談得多晚,他也要傾聽到底。陸游在學習中遇到難題,就主動向他們請教。由於他聰穎好學,到十二三歲時,他的詩文已經相當可觀了。
歷史背景
陸游生活的時代,是宋金兩朝相對抗的時代。陸游能成為一個愛國主義詩人,與他的親職教育也息息相關。陸游童年時,金王朝女真族大舉南侵,祖國山河,四分五裂,中原人民,妻離子散。陸游還在襁褓之中,就隨同全家逃避兵亂,流離轉徙,困苦萬狀。他的父親陸宰是個具有愛國思想的士大夫,曾和廣大軍民一道進行過反抗侵略的鬥爭。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大敗金兵,趙構、秦檜連下十二道金牌,將岳飛調回,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下獄致死。看到這種情況,愛國志士痛心疾首。陸游的父親和朋友們在一起聚會,總要談到人民生靈塗炭、金人殘暴肆的情景,常常氣得咬牙切齒,談到秦檜的賣國行為,更是個個怒髮衝冠,拍案痛罵。客人走後,陸游的父親經常一個人呆呆地坐著,黯然落淚。這一幕幕動人肺腑的情景,給陸游 上了一堂堂生動的愛國憂民教育課。
這個封建家庭曾經給幼年的陸游很好的教育,但是後來也給他帶來了婚姻上的悲劇。他20歲便和舅父的女兒唐琬結婚。他們婚後感情很好,但陸游的母親對唐琬不滿,硬將他們拆散了。10年後,兩人在當地的沈園相逢,陸游曾在粉牆上題了一首悲痛異常的《釵頭鳳》詞。不久,唐琬死了,陸游對她還念念不忘,到75歲時還寫了有名的愛情詩《沈園》。這場著名的愛情婚姻悲劇,曾被編成多種戲劇廣為演出,劇名為《釵頭鳳》。
仕途
為了效力國家,陸游和其他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一樣,也走上了科舉的道路。1154年,他到當時的京都臨安科考,名列第一。因為他的名次排在奸相秦檜的孫子秦塤前面,再加上他又學談抗金,秦檜非常恨他,到複試時便把他的名字勾去了。從此,陸游失去了由科舉取得功名的機會。直到秦檜死後,陸游34歲時方才到福州寧德縣做主簿。後來,又在朝廷擔任樞密院編修官,起草法令、檔案。他一有機會就上書朝廷,苦諫北伐。後來由於 北伐失利,加之他又揭發了皇帝親信大臣結黨營私的罪惡,引起了孝宗的不滿,便把他調到建康、鎮江任通判。1164年,主戰派張浚舉兵北伐,陸游積極參與謀劃,提出很多建議。不料初戰失利,投降派又重新上台,腐敗的朝廷,為向金人表示議和的“誠心”,罷免了張浚。陸游憤然上書,那些賣國賊乘機給他加上了一個“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撤職(《宋史》本傳)。陸游在家閒居了4年後,才又調到四川夔州府任通判,接著又到四川宣撫使王炎部下任幹辦公事。王炎是一個抗戰派的領袖,對陸游十分器重。他們的駐地南鄭,同金人占據的關中地區僅一嶺之隔。陸游來到前線,精神抖擻,意氣風發;他苦讀兵書,演兵習武,不辭勞苦,不畏艱險,親臨前線,視察軍情。他曾身披鐵甲,提刀躍馬,橫渡渭河,去奇襲敵人。但是,正當他們積極準備抗戰的時候,朝廷卻把王炎調回了臨安,陸游也被調到成都參議官。陸游離開前線後,心裡非常難過,只好飲酒作詩,解除愁悶。同僚們譏笑他頹放,他就索性自號“放翁”。以後他又回到東南,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做過地方官,但最後又被罷官了。
晚年
他的晚年,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山陰農村里度過的。他和農民親切交往,到附近的村莊中去醫病施藥,還參加一些農業勞動。人民對這位詩人非常尊敬,生的兒子多用“陸”字來做名字。就在這段時期,他寫了不少反映農村生活田園風光的詩篇。
文集由來
陸游既是南宋詩詞大家,其詩稿在生前已有付刊,而文集雖已編就,卻未付諸剞劂。到嘉定十三年(1220年)游幼子遹知溧陽縣,始刻《渭南文集》五十卷於學宮。此集雖陸遹所刋,實游所自定。陸游晚年封‘渭南伯’,遹跋稱先太史未病時故已編輯,凡命名及次第之旨皆出遺意,今不敢紊。又述游之言曰:‘劍南乃詩家事,不可施於文。’故以‘渭南’名集。其《入蜀記》、《牡丹譜》以及樂府詞作為附錄收於文集之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八著錄《渭南集》三十卷,《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同。《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六十六《渭南文集提要》以為‘三十’乃‘五十’之誤,甚是。蓋《渭南文集》除溧陽刻本外,宋代未見別本刊行。《提要》又稱‘游以詩名一代,而文不甚著。集中諸作邊幅頗狹,然元佑党家,世承文獻,遣詞命意,尙有北宋典型。故根柢不必其深厚而修潔有餘,波瀾不必其壯闊而尺寸不失。’評論比較公允。
?
嘉定本今猶有殘帙傳世,本次所收蓋即此。存卷一至二、卷五至十、卷十三至五十,凡四十六卷。是本為錢氏絳雲樓故物,曾經黃丕烈收藏,《百宋一廛書錄》著錄。每半葉十行,每行十七字。前有序一首,稱‘嘉定十有三年十月壬寅幼子承事郎知建康溧陽縣主管勸農公事子遹謹書’。此是家刻之本,故凡‘游’字皆缺末筆。其間部分闕頁為錢叔寶手鈔補足。刻工甚精,紙墨如新,宋刻之中,堪稱精品。又,是本系出陸游後人編刻,保存了陸游作品原貌,後世整理校勘陸游文集,皆當以此為上善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