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資料

英文名稱: Waterton Glacier International Peace Park
國家:加拿大 美國
所屬洲:北美洲
批准時間:1995
批准標準
1995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 (II), (II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該國際和平公園經過來自艾伯塔省和蒙大拿州的國際扶輪(Rotary International)成員的不懈努力,終於在1932年得以成立。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和平公園,象徵著美加兩國的和平與友誼。成立時由查爾斯·亞瑟·孟德爵士(Sir Charles Arthur Mander)致辭。
沃特頓—— 冰川國際和平公園由沃特頓國家公園和冰川國家公園兩座公園組成。沃特頓國家公園在加拿大境地內,冰川國家公園在美國境內。這兩座公園在地理上渾然一體,只不過被國界線隔開了。
地質形成

公園內還有650多個湖泊(以巨大的冰川風景著名的冰川國家公園有湖泊200多個),主要有沃特頓湖、羅烏亞湖、米德爾湖、阿帕湖、森特·梅里湖(公園東側)和麥克唐納湖(公園西側)。這些湖泊相互貫通,美麗非凡。沃特頓湖在公園的東南部,它的命名來自一位英國自然科學家查爾斯·沃特頓。巨大的冰川刻蝕山岩,形成了兩側岩壁筆直陡峭、底部寬闊的冰川谷,分外壯觀。探險家克特奈伊·布朗於1865年發現了這個景致迷人的地方,30年後的1895年,這裡才被正式命名為沃特頓國家公園。
這裡曾是驍勇驃悍的黑腳族印第安人的領地。印第安人與進入這片地區的白人之間發生了數不清的流血事件。而1932年,美國與加拿大將位於這片冰河區的國家公園合而為一,希望國家之間也像這安寧靜美的大自然一樣,和平之門永不關閉。
冰川國家公園的歷史要從18世紀說起。當時,原本居住在北美東部的黑腳族印第安人,受到歐洲移民遷往北美洲東岸的影響,才遷移到現在的蒙大拿地區。他們輾轉得到了西班牙人引進美洲的馬匹和英法移民傳人的槍枝,在馬背上建立了稱霸北美大平原的平原印第安文化。黑腳族人平日住在平原上靠獵捕野牛等野生動物為生,現在屬於冰川國家公園的山區則是他們舉行宗教儀式的聖地。
以兇猛勇悍而著稱黑腳族人靠著有馬和槍的優勢不停地與周邊部落開戰,他們在戰爭中壓倒了周邊的弱小部族。他們對進入這片領土的白人捕獵者毫不留情。整個落基山區幾乎成了他們的天下,捕獵河狸的白人進入這片地區總是心驚膽顫,甚至一聽到黑腳族的名字就嚇得發抖。長期以來,沒有白人敢踏入黑腳人的聖地。
第一個踏入今天冰川公園領域的白人是彼得·費德勒,他是來自加拿大的一名商人,1792年他行經此地時,還是靠黑腳族人隨行才得以平安通過。18年後,第一個真正穿過這個區域的白人名叫費尼安·麥克唐納,因為是用薩里施人作嚮導,結果遭到黑腳族戰土的襲擊,差點送了命。不過,他回去之後,向旁人繪聲繪色地地描繪了那裡的美景一一皚皚的雪山、清澈的湖泊、遍地的野花和無窮無盡的野生動物。
由於黑腳族人的恐怖控制,在以後的80年間,除了幾個為鐵路公司探查路線的白人嘗試尋找印第安人的穿山路線外,沒有其他白人敢進入冰川公園的現址。
後來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機:19世紀後半葉,黑腳族人因感染上白種人帶來的多種傳染病而大批死亡,活下來的人還不足原來的l/4。元氣大傷、雄風不再的部族剩餘人口也被美國政府一廂情願地劃入在了保留區內。
歷史沿革

1871年黃石國家公園建立後,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自然風光是一筆價值連城的財富。當時的美國人正朝氣蓬勃,為自己的國家感到無限的驕傲。於是,有人開始倡議:這片領域也應該建成國家公園。
1896年,窮困的黑腳族人將現在的冰川公園內大分水嶺以東的土地,以1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政府。1910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塔夫脫應自然保護團體及鐵路公司的要求籤署了一項法案,明文規定這一片山區必須開放給美國人民作為自然保護區,這宣布了冰川國家公園的正式成立。
公元1818年,美國與加拿大(當時屬英國政府管轄)劃分國界,將界線設定在北緯49度與大陸分水嶺之間:國界以南的部分為公元1910年成立美國冰川國家公園,國界以北的部分(加拿大方面)則為早在公元1895年就成立了的沃特頓(湖)國家公園。
1931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州(省)和美國蒙大拿州的扶輪會會員在邊界聚會,他們認為,這兩個國家公園不論自然景觀或動植物都極為相似,不應以國界刻意一分為二,而應該在一個國際生態保護區下,共同來維護公園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由於他們的不斷努力,第二年美、加兩國國會分別通過法案,把這兩個公園合併而成立世界上第一個國際和平公園(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Waterton-Glacier Inter-National Peace Park)。從此這座國家公園不僅僅是自然生態得到更有效的保護,也更象徵著兩國永遠的和平和友誼。
加拿大有位叫做伯朗的愛爾蘭商人。他住在加美邊界,對沃特頓湖無比鍾愛,很早他就夢想有一天這些可愛的湖沼會闢為國家公園,並曾為這個夢想多方遊說。當這個理想實現後,他被指派為首任狩獵和山林管理人。後來,當他故去,這個執著的愛爾蘭商人的墳墓就離他所愛的湖不遠——他永遠守候著這個美麗的地方。
加拿大和美國因國界綿延相當長,故沒有設藩蘺,一些偷渡客,都輾轉由加拿大再進入美國,此和平公園園中有一處美加界碑,讓你一腳即可橫跨北美兩大國。兩國分界處還樹立著一道石門,門的中央右邊寫著“1814 open one hundred 1914(於1814打開100年至1914年)”,左邊寫著“May these gates never closed(希望此和平之門永不關閉)”。
冰川國家公園成立初期,由於它深處山區,路途艱難。大北方鐵路公司是推動觀光遊客來這裡遊玩的早期倡導者之一。正因為有了鐵路,東西海岸的人們才可能到達這裡。被譽為“北方鐵路之父”的詹姆斯·J·希爾居功至偉。
北方原是許多印第安原住民的保留區及渺無人煙的草原,希爾為了建築鐵路,每隔16公里就建立一個小鎮,還蓋了許多運送穀物的升降梯,這些升降梯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看來相當醒目,被稱為是“草原里的摩天大樓”。作家惠靈頓曾讚美在美國北部打造出不同凡響的鐵路王國的希爾是鐵路之父,這條鐵路為原本居住於此的農民、木工、礦工開創了新的生活方式與視野,也創造了更美好的未來。
1929年6月11日,“帝國創始者”鐵路正式通車。它是當時美國北部最有活力的一條路線,行駛西雅圖與芝加哥之間長達3500公里的路段的這條,由於途經冰川國家公園、白魚鎮等度假勝地,因此夏天總會載運許多前往美國北部休閒度假的遊客。
大北方鐵路公司不僅解決了公園的交通問題,它也真正為開發公園做出了貢獻——它在公園不同地方興建了許多旅館和小屋,這給遊客帶來了方便,也給公園帶來了生機。直到現在,大北方鐵路公司蓋築的一些小屋還在供遊客使用。
被譽為自然保護之父的約翰·穆爾曾這樣評價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既然要游公園,至少就得花上一個月的時間,因為它有遊覽一個月的價值。”
穿越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的這條雄偉的落基山脈,這條從海中誕生的美洲脊柱!這道綿延5000餘公里、縱穿北美大陸,將北美洲活生生劈分成西部太平洋沿海和中部平原兩大部分的“北美的脊樑”一一人們這樣稱呼它——用“父親”來比喻落基山脈是再好不過的了。(註:公園中央即為大陸分水嶺里根峰,里根峰的北側分布著格林奈爾、加登華爾等現代冰川。)對每一個美洲大陸的新居民而言,高聳綿長的落基山脈阻擋了視線,卻放飛了夢想,對大山的另一邊一一西部的黃金、自由和榮耀的嚮往,驅使著一代又一代拓荒者踏上征程。
多年的地質勘查,在落基山區的沉積岩中發現了大量奧陶紀、寒武紀的海洋生物化石。和喜瑪拉雅山脈一樣,這些巍峨雄偉的山脈,在億萬年前,卻是一片海洋。泥沙、生物殘體等沉淤海底,日積月累逐漸變得堅硬,形成厚厚的石灰岩、泥岩和沙岩層。當地球地殼板塊相互衝撞、擠壓,海底岩層隆起,露出海面,形成眾多的山脈鏈,這就是最初的落基山脈。造山的活動至今仍沒有結束,大約6000萬年前,地殼板塊再次相互擠壓碰撞,強大的壓力使山脈岩層開始彎曲、摺疊、最終斷裂。這時,一塊巨大堅硬的岩石板塊在壓力的推動下,被從西向東楔進另一塊岩石板塊,楔入部分足有480公里長,數公里厚,楔入深度達80多公里,這就是著名的“劉易斯上沖斷層”。
世界上以同樣的地質作用造就出的山脈很多,但能與“劉易斯上沖斷層”相媲美的卻寥寥無幾。通常,上沖斷層的結構多為“老岩石”楔人“新岩石”,而在“劉易斯上沖斷層”中,楔在裡面的白堊紀岩,要比躺在表面的原生代岩年輕15億年,這種現象實屬罕見。更珍貴的是,歷經幾千萬年,斷層的原始岩層結構卻依然保存完好,因此,“劉易斯上沖斷層”成了科學家探究地質歷史的視窗。
基本概況

1932年加拿大埃爾伯塔州的沃特頓湖區國家公園與美國蒙大拿州的冰河國家公園進行合併,組成世界上第一個國際和平公園。該公園位於加拿大和美國邊界,風光迷人,特別是植物以及哺乳動物種類豐富,同時還擁有草原、森林、山地和冰川等地貌。
沃特頓湖公園與冰川公園這兩個國家公園,並非因冰河發達而著稱,而是因為境內的冰河地形得名。例如沃特頓湖本身就是一個冰蝕湖,而冰川國家公園內典型的U 形谷地形,則是昔日冰河切蝕山谷所留下的遺蹟。此區另一顯著的地形特色,就是在平坦的草原上隆起聳峙的高山。草原與高山間缺乏緩坡地帶,這也是昔日的山嶽冰河與大陸冰河共同強力切鑿侵蝕山腳的結果。而陡峭山壁間起伏的草原地層,則是過去冰積作用所遺留的沉積物在冰河融化退卻後所形成的。
現在這一地區的冰河早已消融退卻。特別在盛夏之際,幾乎只剩下山頭積雪。公園高海拔處殘存的冰河雖是幾萬年前留下來的,但也有約50 處的小規模冰河。
大片湖光山色才是這裡最吸引人的景觀。此地散布著兩百多個如寶石般的大小湖泊,並有加起來超過1500 千米長的溪水河流。在這近4600 平方千米的若大腹地里,除了處處是被冰河切蝕過的U形谷遺蹟,還有數不清的階狀瀑布、無盡的原野景觀、為數甚豐的野生動物。
地理位置

這裡有高山與深谷,林帶與草原,以及冰山槽狀河流和寶石般的冰蝕湖。大片湖光山色是這裡最吸引人的自然景觀。此外還有數不清的階狀瀑布、無盡的原野景觀。像這樣在一個地區集中這樣多的不同生態環境是十分少見的。這裡不僅風光迷人,而且 有種類繁多的植物和珍奇罕見的動物,在壯麗山川的映襯下,儼然一幅絕美的自然風景畫。這裡的自然生態環境得到了周密保護。 一九九五年該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沃特頓國家公園面積526平方公里,冰河國家公園4051平方公里,劉易斯山脈穿越其中,包括很多典型的冰川湖,高山風景琦麗,動植物資源豐富。公園內的山峰多在10000英尺以上,包括近50處冰川、許多湖泊和溪流。動植物物種多種多樣,自然繁殖了很多大的哺乳動物和食肉動物,如狼、熊和獅子。活特頓國家公園是美國本土48個州內唯一狼、熊和獅子能自然繁衍之處。公園裡野生花卉、動植物眾多,有大角的山羊和禿鷲。公園已被擗為生物保護區。因它是一處地理過程的典型例證,包含了無比的自然現象,並富含大量信息與自然美景。
國際和平公園內,建有總長1360千米的公路。公園的東南部是沃特頓湖,它因英國自然科學家查爾斯·沃特頓而得名。從北向南是羅烏亞、米德爾、阿帕等湖,它們相互貫通。1865年,探險家克特奈·布朗發現了這一處景點。1895年,這裡設立了沃特頓國家公園。
生態環境

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坐落於落基山脈,面積4576平方千米。遠古時期,這裡曾經是茫茫大海。後來由於造山運動,這裡才隆起為高山。從200萬年前開始的冰川時期,巨大的冰川刻蝕山岩,形成了兩側岩壁筆直陡峭、底部寬闊的冰川谷山谷,以及650多個湖泊。
冰川國家公園因巨大的冰川風景而得名。公園裡有3000多個山頭和200多個湖泊。公園東側的森特·梅里湖和西側的麥克唐納湖鋪設了道路。公園中央是大陸分水嶺里根峰,分水嶺兩側是道格拉斯冷杉、美國側柏等生長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地植物。分水嶺北側有加登華爾和格林奈爾等現代冰川。
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裡生長著1258種植物和275種地衣植物,其中有18種是這裡特有的。這裡還生長著60多種哺乳類動物,其中有美洲熊和美洲野牛等珍稀動物。公園內的眾多湖泊中,生長著240種魚。
沃特頓湖

沃特頓湖地區夏季晴朗涼爽,冬季濕潤多雪。兩種相對的氣流強烈影響著沃特頓湖區的氣候,一種是乾冷的來自北極大陸的冷空氣;另一種是對沃特頓湖影響相對較大的來自太平洋的濕潤空氣。沃特頓湖區年平均風速達每小時32 千米,在冬季的個別日子裡,風速超過每小時120千米。北美特有的奇努克風使這裡冬季的氣溫在大部分日子裡都保持在0℃以上,使得這裡成為加拿大冬季最溫暖的地區之一。奇努克風是一股強烈的乾暖西風,冬春兩季從太平洋海面上吹向美國西部海岸和加拿大西北部海岸,並順著落基山脈南下。它對北美洲的氣候有較大影響。為了保護這裡的美景,美國和加拿大在1932年共同建立了沃特頓湖國家公園。沃特頓湖國家公園與冰川國家公園在地理上渾然一體,只不過被國界線隔開了。
沃特頓湖公園內,建有總長為1360 千米的公路。湖泊密布是沃特頓湖國家公園的特色之一。從北向南依次是羅烏亞湖、米德爾湖、阿帕湖和沃特頓湖。其中沃特頓湖和沃特頓湖國家公園一樣,都是為了紀念英國自然科學家查爾斯·沃特頓。查爾斯·沃特頓對沃特頓湖國家公園的環境保護以及公園的設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冰川表面上看上去靜止,但能量十分強大,在過去和現在一直不停地塑造著沃特頓湖區獨特的地表。在沃特頓湖區,冰川的侵蝕對地形的塑造起了決定作用,創造出了沃特頓湖區獨特的山脈與大草原相連的景觀。
沃特頓湖區最古老的岩層是遠古海洋時期沉積形成的沉積岩。它們已經有15 億年的歷史。在這一岩層里,經常可以發現古代海洋生物化石。沃特頓湖區有種板岩紅綠相間,在陽光的照耀下,非常耀眼。這種岩石中紅色的成分是氧化程度高的氧化鐵,綠色的成分是氧化程度低的氧化鐵。
冰川公園

冰雪消融之際,繞著山峰的陡峭山谷呈現出優美的曲線。谷中溪流自幾十米高處飛瀉而下,有時水花四濺,被風吹散,不知所終。有的溪底傾斜,宛若地震之後被扭得曲曲彎彎的樓梯。溪水便沿著這傾斜的岩層,逐級而下,形成兩百五十多處大小不同的湖泊。最美的聖瑪麗湖長16 千米,四周為群山環抱。馬克唐納湖為最大的湖泊,長18千米,平均寬度2.5千米。急流湖為最小的湖泊之一,坐落在一處風景絕美的地區。冰山湖長僅0.8 千米,位於1830米高的在炎天溽暑時仍雪飄冰封的高山之上。阿瓦蘭切盆地像一座天然的圓形劇場,山勢雄奇險絕,四周陡壁高610米。背景天幕上懸瀑如練,紅色的西洋杉點綴得山色更加俏麗,山泉的鳴聲使四周愈顯清幽,為公園著名一景。
建設歷程

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在於促進兩國的友好關係,兩國之間分享將會出現的收益,更是為了強調原始自然環境的國際化以及為保護這些原始自然環境進行的必要合作。
沃特頓國家公園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地處落基山脈的最窄處,橫跨美、加邊境,為證明自然資源是沒有國界的信條,兩國這一地區沒有劃定邊界線。這兩個國家公園的自然生態環境值得周密保護,這裡有高山與深谷,林帶與草原,注入三大洋的深冰山槽狀河流湖泊。
實際上,國際和平公園已經變成屬於三個民族的公園:加拿大、美國和布萊克福特聯盟。
沃特頓國家公園在加拿大境內,冰川國家公園在美國境內。這兩個公園在地理上渾然一體,只不過被國界線隔開了。為了更好地保護自然環境,1932年,橫跨兩個國家的公園被統一命名為“國際和平公園”。
特有植物

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生長著1258種喬、灌木和275種地衣植物,其中有18種是這裡特有的。道格拉斯冷杉、美國側柏等生長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地區。這裡還有60多種哺乳類動物,珍稀動物有美洲熊和美洲野牛等;公園內的魚類有240種。
此外還發現“落葉松之王”是北美西部的大樹中最上乘的一種,它秀美、壯麗,有著帝王般的威儀,顯然是世界所有落葉松之冠。它的樹高可達45米至60米,地面處的樹幹直徑有1.5米,沒有任何樹木能把枝條伸到它的樹冠頂上。在冰川的植物王國,它顯然是這裡的國君。
與這一巨大的樹種一同構成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森林的還有高大秀麗的山松、龍膽松、扭葉松、雲杉、鐵杉和香柏樹。在公園西北部,有一條“香柏小徑”,一條小路直深入巨大的香柏和鐵杉林。在這裡漫步,嗅著樹木散發的清香,一切世俗的煩惱都會一掃而空。
在森林的覆蓋之下,則是一片片段預告園。這裡的北極花生長得極為茂盛,簡直是一條散發著濃郁芬芳的地毯,上面不時點綴著鮮亮的苔蘚、七筋茹、鹿蹄草和雪靈芝。
生長在高山區的植物十分稀少,但這裡有著北美高山區最棒的野花。當春天來臨,冰雪融化後,冰川百合遍布高山草原,色彩亮黃,繽紛的花色為公園增添不少熱鬧的氣氛。還有美麗的印第安元參草、紅猴花和山石南等等。
國際和平公園內的植物中有一種較奇特的“熊草”,這種花朵是白色的,形狀酷似熊的尾巴。據說探險家路易斯在路過此地時,看到熊正低頭嗅熊(尾)草的花香,以為這是熊最愛吃的青草,該草因而得此芳名。每一株熊草數年才開一次花,但是開花時足足有1.5米高。
棲息動物

落基山山羊是這裡特有的動物,也是冰川公園的象徵。在加拿大落基山脈的國家公園也常可見到。它們其實不是山羊,而是羚羊的表親。它們通常出沒在山區的雪線與森林間,令人驚異的是它們走在冰雪覆蓋或陡峭滑溜的懸崖山陵上卻能如履平地,雪白的毛色非常醒目、美麗。
因為常年生活在高海拔的雪地,雪白的保護色能使它們有效避開兇猛肉食性動物的攻擊。落基山山羊的體積不小,成羊體重約150公斤左右。山羊們除了吃苔蘚及青草外,也要經常補充鹽分,它們在舔岩石中的岩鹽,這便是“山羊舔石”名稱的由來。
公園裡還有另一種優美敏捷的動物一一叉角羚羊。它優雅的體形因為它毛皮的色澤而顯得更加突出:背部和頸後部呈棕紅色;肚子呈白色;臀部和脖子上各有兩塊新月型的白斑。臉的後邊兩邊也各裝飾著一個顏色較暗的斑點。為了發現來臨的敵人,叉角羚羊具有相當靈敏的聽覺器官、視覺器官和嗅覺器官。因此,想要靠近叉角羚羊而不被它發覺是很困難的。事實上,叉角羚羊的天敵給它們構成的威脅並不大,因為它們實在是太能跑了。叉角羚羊無疑是美洲大陸跑得最快的哺乳動物。它們能夠不知疲乏地以每小時48公里的速度跑上5、6千米。在較短的距離上,它們毫不費力地達到每小時65公里的速度。
冰川公園也被稱為“熊的國度”,常可見到棕熊與黑熊的足蹤。棕熊是瀕臨絕種的動物,印第安黑腳族稱它是“真正的熊”,目前全美僅有900隻左右(不包括阿拉斯加),冰川公園及鄰近區域便多達300多隻。但大多數的棕熊性情平和溫馴,食物來源也多是青草與樹根,一聽到有人類的聲響就會自動避開。較常見到的是體積較小的黑熊。
棕熊不一定就是棕色,黑熊也未必就是全黑的,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體形。棕熊平均體重約為160千克,較大可長到200~300千克,背脊的最高處隆起,在頸部有較長的環狀軟毛,隨著年紀增長有些則會變成銀灰色,它的面部較突出,手掌力量較大且爪子鋒利較直(最長可到15厘米),棕熊也需要較大的生存空間,據說可涵蓋260平方公里。
“黑熊”是較容易見到的,黑熊的體重約50~230千克,面部較平。在落基山脈大約有一半的黑熊,口鼻部分都為棕色。黑熊的毛色則呈多樣化,從純黑色到棕色、黃褐色、淺金色都有。黑熊的手掌也較小,爪子呈彎形。
無論棕熊還是黑熊,都有敏銳的嗅覺和快捷的奔跑速度,速度可達到每小時48公里,比人類百米賽跑的世界紀錄還快。熊的食性很雜,它大部分的食物是植物類:各種水果和漿果、塊莖、蕨類等。春天,熊從冬眠狀態解脫出來,開始進食。這個時候,大自然能供給它吃的植物種類還比較少,這時它會變得非常愛吃肉,專門尋找昆蟲、蠕蟲、魚類、野味和牲畜為食。而隨著夏天到來,熊的食譜也慢慢變“素”了,因為各種果實、含油種子、蘑菇、含澱粉的根更加引起它的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