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是由國家環境保護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的特別支持,由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承辦,由公眾、專家按照科學、公開、公平的方法評選出來的中國環保人物獎,具有權威性、公眾性和國際性的特點。

評選宗旨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是由國家環境保護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共青團中央七部委聯合主辦,得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特別支持,由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承辦,由公眾、專家按照科學、公開、公平的方法評選出來的中國環保人物獎,具有權威性、公眾性和國際性的特點。
本獎項設5-10個年度獎,一個特別獎,用以激勵在本年度內為我國環保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社會各界人士,以鼓勵公眾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而繼續奮鬥。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獎”是一個真正具有“公眾精神”的獎項。為確保公正,候選人名單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評選過程採取公開方式進行,最終結果由網路投票、專家評選與民意調查三項得分綜合評定。該獎項將充分體現民意,組委會將做到最大限度的透明和促進最廣泛的參與,塑造最具公信力的社會品牌。
“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是由政府頒發的環保人物大獎,得到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特別支持。該獎將評選出8-10位本年度內為中國環保公益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和和產生廣泛影響的各界人士,以鼓勵公眾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而努力奮鬥。

主辦單位

(一)主辦單位:
中共中央宣傳部
全國人大環資委
全國政協人資環委
環境保護部
文化部
國家廣電總局
共青團中央
(二)特別支持單位: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三)承辦單位: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

評選流程

評選活動從8月開始準備,從9月正式開始至12月結束,每年的具體時間不固定。評選分為,“公開提名”、“候選人公示”、“候選人評選”、“頒獎”幾個階段。
(一)公開提名階段
9月—10月,所有候選者均產生於民眾提名,公眾可以通過網頁、電子郵件、信函等方式提名。實現方式:(1)公眾可通過評選活動官方網站“tt65”網和人民網搜狐網、環保部網站進行提名;也可通過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將推薦候選人情況提供給組委會。(2)各地環保系統及有關部門推薦。(3)各大學環保組織、環保非政府組織推薦。(4)在網上直接填寫推薦表。
(二)候選人公示階段
10月—11月,組委會將對所有被提名人的資格按評選辦法進行甄別,凡符合要求的被提名人都將在網上公示一周,在公示期間如有民眾舉報哪位被提名人不符合評選要求的,經組委會核實後,將取消候選資格。目的:確認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有效提名人並公示。步驟為:(1)組委會辦公室按評選標準甄別有效提名人。(2)將所有符合評選條件的有效提名人公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公示時間為5個工作日。(3)核實並確認公示結果。
(三)候選人評選階段
11月—12月,組委會將全部候選人在網上公布,通過網民投票、委託專業調查機構調查、評審評選三結合的方式,最終評出“2006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獲獎者。組委會專門設立了十位公眾評審,公眾評審的產生可通過以下方式: 
公眾評審的基本條件:1、在政治上與黨中央始終保持一致。2、比較關注和熱心於環境保護事業。3、能夠積極參與本項評選的各項活動。
公眾評審的職責:在評選結果產生階段,參與評選。
公眾評審的產生:1、自薦:由本人直接向組委會推薦。自薦人須以書面形式向組委會提出申請,同時提交真實的個人完整資料,並著重說明願意擔任公眾評審的原因和優勢。2、推薦:由第三人或組織向組委會推薦公眾評審候選人,推薦者或組織必須向組委會書面提供被推薦人的真實個人情況,被推薦人也須直接向組委會提交接受推薦確認檔案。3、組委會邀請:組委會可根據具體評選情況,直接邀請有關人士擔當公眾評審;
公眾評審的紀律:1、公眾評審必須本著認真、負責、秉公的原則參與本項評選活動。2、公眾評審不得利用自己身份影響其他公眾評審的意見。3、公眾評審在本次評選過程中不得利用任何媒介宣傳具有個人傾向性的觀點。
(四)頒獎階段
評選活動組委會將在首都北京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為獲獎者頒獎。
組委會開設了“緊急通道”,在上述“提名”、“公示”、“評選”等正常期限之外產生的有特殊價值的候選人,可以直接進入最後階段。

評選標準

(一)公益
1、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意識,熱心環境保護事業,積極支持、參與並推動環境保護公益活動的開展。
2、具有鮮明的環保公益意義,體現社會發展方向、社會價值觀取向及時代精神。
(二)行動
1、長期積極組織環保活動,面對重大災難、突發事件能夠挺身而出,在促進環保理念傳播或環境質量改善方面有顯著成就。
2、充分體現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做出傑出貢獻。具有一定的社會知名度和良好的公眾形象。
(三)影響
1、積極弘揚生態文明、綠色奧運環境文化理念,其思想、言論、行為、決策對環境保護事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2、其事跡具有先進性和典型性,對社會公眾具有明顯的帶動、導向和示範作用。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每年將從公務員企業家學者、新聞從業者、非政府組織、學生、市民、工人農民軍人以及國際友好人士中,評選出8-10位年度人物或集體。

歷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獲獎名單

2006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評選產生了8位獲獎者和1個特別團體,他們分別是:
1.開發出中國第一個水污染公益資料庫,發布“中國水污染地圖”的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
2.提出的“G能源替代”戰略被列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的提案人,山東皇明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
3.披露《驚情神農架》劇組破壞自然保護區環境而引發訴訟的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柯藍
4.推動和支持中國國家環保總局五大環保督查中心能力建設的亞洲開發銀行地區與可持續發展局局長賓度·羅哈尼
5.對青藏鐵路建設提出大量環保措施建議的四川省綠色江河環保促進會會長楊欣
6.身體力行,發起“每月少開一天車”活動的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
7.敲響國有林權改革第一槌,促使生態保護與經濟利益相結合的黑龍江伊春市長兼林業管理局局長許兆君
8.拍攝了以傳統生態文化為主題的紀錄片《天知道》,主編了“鄉土中國綠色叢書—村民環保讀本”的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負責人廖曉義
9.發布了中國第一份綠色GDP核算研究報告的綠色GDP課題研究小組
2007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評選產生9位獲獎者和1個集體獲獎者,他們分別是:
1.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張曉健
2.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欄目記者柴靜
3.河南周口市“淮河衛士”會長霍岱珊
4.北京綠家園負責人汪永晨;
5.吉林省紅石林業局退休工人趙希海
6.香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前局長廖秀冬;
7.江蘇省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
8.著名導演張藝謀馮小寧分獲年度人物個人獎。
9.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司作為集體,獲得特別獎。
2008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2008綠色中國年度人物”已於2008年9月22號啟動,將於12月上旬結束,目前評選結果尚未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