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水榭是中國古代建於水邊的觀景建築。戰國時建於高台之上的敞屋原被稱為榭。榭從射,有軍事建築的意義,也有觀賞的作用。
秦漢時期的文獻中多有“高台榭、美宮室”、“層台累榭”的記載。漢以後,隨著高台建築的消失,建於高台的榭就移到了花間水際,成為園林中供人休息的游觀建築了。
水榭多從駁岸突出,以立柱架於水上,建築多為單層,平面或方形或長方形,結構輕巧,四面開敞,以得取寬廣的視野。臨水的一面,常設座凳欄桿和弓形靠背,稱為美人靠或飛來椅,供人憑欄而坐。
中國園林中水榭的典型形式是在水邊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
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設於水面之上。平台臨水圍繞低平的欄桿,或設鵝頸靠椅供坐憩憑依。平台靠岸部分建有長方形的單體建築(此建築有時整個覆蓋平台),建築的面水一側是主要觀景方向,常用落地門窗,開敞通透。既可在室內觀景,也可到平台上遊憩眺望。屋頂一般為造型優美的卷棚歇山式。建築立面多為水平線條,以與水平面景色相協調。例如蘇州拙政園的芙蓉榭。
北京頤和園內諧趣園中的“洗秋”和“飲綠”則是位於曲尺形水池的轉角處,以短廊相接的兩座水榭,相互陪襯,連成整體,形象小巧玲瓏,與水景配合得宜。
木構架
水榭一般都作成歇山形式,其構架是歇山建築中,最簡單的卷棚式木構架,如右圖所示。其中各構件的作用和尺寸,與歇山建築所述基本相同,現分別垂直構件、橫向構件、山面構件等簡述如下。
垂直構件
木構架中的垂直構件包括:檐柱、金柱、瓜柱等。
(1)檐柱
一般大式建築柱高按60斗口,柱徑5~6斗口。小式建築的柱高,按08~1.1倍面闊,柱徑為0.077~0.1倍柱高(高值大者取小數,高值小者取大數)。
(2)金柱
當木構架作成帶廊結構時,應設定有金柱,金柱柱高按下式計算。
金柱高=檐柱高+檐金步舉高
金柱徑:大式建築按檐柱徑加2寸;小式建築按檐柱徑加1寸。
(3)瓜柱
瓜柱一般為矩形截面,但南方多為圓柱形,其方徑尺寸較上層梁厚稍窄即可,其高按各梁之間的分舉高確定。
(4)檁木
檁木一般均為圓形截面,檁徑為:有斗棋建築按4~4.5斗口,無斗棋建築按1~0.9檐柱徑。帶斗棋建築的挑檐桁為3斗口。
(5)檁墊板
檁墊板依其位置分為檐墊板、金墊板、脊墊板等。其板厚帶斗棋建築為1斗口,板高4斗口;無斗棋建築板厚按0.25檐柱徑,板高按0.7檐柱徑。
(6)檁枋木
它是指在檁下的枋木,為矩形截面,帶斗棋建築枋高3.6斗口,枋厚3斗口。無斗棋建築枋高按0.8檐柱徑,枋厚按0.65檐柱徑。
橫向構件
木構架的橫向構件主要有:屋架梁、抱頭梁、穿插枋等。
(1)屋架梁
屋架梁分為:月梁、四架梁、六架梁等。
屋架梁的長度可按下式計算:
屋架梁長=∑步距+2檁徑
兩端出頭尺寸按2檁徑。
屋架梁的截面,清制是以木構架中七架梁為基礎,七架梁的截面寬度按檐柱徑加大2寸,高度按梁寬的1.2倍。五(六)架梁截面尺寸按0.8倍七架梁截面尺寸取定。三(四)架梁又按0.8倍五架梁截面尺寸取定。月梁截面與三架梁截面相同。
(2)抱頭梁
它只在帶廊建築使用,分為無斗棋建築的素方抱頭梁和有斗棋建築的桃尖梁。抱頭梁的長度按下式計算:
抱頭梁長=檐柱與金柱之距離+1檐柱徑
桃尖梁長=檐柱與金柱之距離+斗棋出踩+1檐柱徑
抱頭梁的截面按下法確定:
抱頭梁高=1.4檐柱徑;
梁厚=1.1檐柱徑
桃尖梁高=斗棋耍頭底(或昂上皮)至檐檁中心距離;
梁厚=1檐柱徑
(3)穿插枋
在歇山建築中它與抱頭梁配對使用,穿插枋的尺寸,枋長按抱頭梁長再加出榫;枋高帶斗棋按4斗口,無斗棋按檐柱徑;枋厚帶斗棋按3.5斗口,無斗棋按0.檐柱徑。
山面構件
山面構件包括:趴梁、踩步金、踏腳木、草架柱、山花板和博風板等。
(1)趴梁
這是指歇山建築中趴在前後檐檁上的趴梁。趴梁的截面尺寸,高為1.5~1檐柱徑,厚為1.2~0.8檐柱徑,長按進深。
趴梁的兩端做階梯榫,趴在檁上的階梯槽口內,踩步金落腳在趴樑上。
(2)踩步金
踩步金正身部分的截面及其尺寸,與相應標高的三(四)梁、或五(六)架梁相同;兩個端頭的截面及其尺寸,與其所搭交的檁木相同。
(3)踏腳木
踏腳木是承托幾根草架柱的橫向受力構件,它的底皮為斜面,壓在山面檐椽上,其截面尺寸為4.5×3.6(斗口),長與架梁相同。兩端與正身部分延伸過來的前後金檁扣接。
(4)草架柱
草架柱是支承歇山部分檁木的支柱,在柱頂鑿梳槽以承接脊檁和上金檁,柱腳作榫插人踏腳木卯口內。其截面為矩形尺寸,2.3×1.8,高依其位置按舉架的分舉確定。
草架柱、踏腳木等是形成水榭歇山山面的骨架,在它們的外皮,用木板封閉起來形成三角形的“山花板”。
(5)山花板和博風板
山花板是歇山山面三角形的封面板,三角形的斜邊與各檁木上皮對齊,山花板下底邊與踏腳木下皮或上皮平。山花板厚,一般大式建築為1斗口,小式建築0.8~1椽徑。
歇山山面各檁木,要伸出山花板外皮約0.5斗口或1/3椽徑,這伸出的檁頭用博風板封堵,博風板的板寬為6椽徑,板厚與山花板同,在板厚背面挖檁梳嵌入檁頭。
角梁
角梁截面尺寸,老仔角梁截面尺寸相同,有斗棋建築,角梁高按4.5斗口,厚按3斗口;無斗棋建築,角梁高按3椽徑,厚按2椽徑。
形式及特點
從宋畫以及明、清園林現存的實例中,所看到的中國過去水榭的基本形式是:在水邊架起一個平台,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於岸邊,平台四周以低平的欄桿相圍繞,然後在平台上建起一個木構的單體建築物,建築的平面形式通常為長方形,其臨水一側特別開敞,有時建築物的四面都立著落地門窗,顯得空透、暢達,屋頂常用卷棚歇山式樣,檐角低平輕巧,檐下玲瓏的掛落、柱間微微彎曲的鵝頸靠椅和門窗、欄桿等都是一整套協調的木作做法,顯示出匠師的智慧及其對自然的感情。這種水榭的建築形式,成為當時人們在水邊一個重要休息場所。
在南方的私家園林中,由於水池面積一般較小,因此水榭的尺度也不大,形體為取得與水面的協調,以水平線條為主。建築物一半或全部跨入水中,下部以石樑柱結構支承,或用湖石砌築,總讓水深入底部。臨水一側開放,或設欄桿,或設鵝頸靠椅。屋頂多為歇山頂式,四角起翹輕盈纖細。建築裝飾比較精緻、素潔。蘇州拙政園的“芙蓉榭”、藕園的“山水間”、網師園的“濯纓水閣”、上海南翔古猗園的“浮筠閣”等都是一些比較典型的實例。
蘇州拙政園的“芙蓉榭”位於東部池畔,座東面西,有深遠的視野,是園林東部景區的重點點景建築。暮春夾岸桃紅柳綠,景色醉人,夏日賞荷,此處尤涼,故以“芙蓉”取名。建築基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池岸,跨水部分以石支柱凌駕於水面之上。平台四周設鵝頸靠椅,供坐憩時憑依之用。平台上部為一歇山頂獨立建築,其內圈以漏窗、粉牆和圓洞落地罩加以分隔,外圍形成迴廊。四周立面開敞、簡潔、輕快,與環境很協調。
同樣,在江南園林中,還有一些水榭做得非常簡樸,它們以一般樹桿作木樁支於水中,上面扣著草頂,完全是一派江南農村水鄉情調。如揚州冶春園臨河而築的“茅蓋水榭”,與邊上的水閣都三面凌空架在水面上,窗子非常通敞,地面也以木板建造,後部有香影廊相連通成為一組小巧玲瓏、清素雅潔的鄉土建築群。這裡過去原是清代詩人墨客飲酒和詩的場所,現在成了賣黃橋燒餅的餐店,依窗眺望,河光樹影,別有情趣。
另外,在嶺南園林中,由於氣候炎熱,水面較多,因此創造了一些以水景為主的“水庭”形式,所建“水廳”、“船廳”之類的臨水建築,多位於水旁或完全跨入水中,其平面布局與立面造型都求輕快舒暢,與水面貼近,有時做成兩層,也是水榭的一種形式。
榭這種形式被借鑑、運用到北方皇家園林中後,除仍保留著它的基本形式外,又增加了宮室建築的色彩,建築風格比較渾厚持重,尺度也相應加大。有一些水榭已不是一個單體建築物,而是一組建築群體,如北京中山公園水榭,失去了水榭的原有特徵。比較典型的實例有:北京頤和園中的“洗秋”和“飲綠”、“對鷗舫”和“魚藻軒”,北海的“濠濮澗”水榭,被毀的圓明園中也有許多這種水榭建築物。
“洗秋”和“飲綠”是諧趣園內兩座臨水建築物。“洗秋”的平面為面闊三間的長方形,卷棚歇山頂,它的中軸線正對著諧趣園的人口宮門。“飲綠”的平面為正方形,位於水池拐角的突出部位,它的歇山頂變換了一個角度,轉人面向“涵遠堂”方向。這兩座建築之間以短廊連成一個整體。體型上富有變化。紅柱、灰頂,略施彩畫,反映了皇家園林的建築格調。
解放後新建的一些水榭,有的功能上比較簡單,僅供遊人坐憩游賞,體型也比較簡潔;有的在功能上比較多樣,如作為休息室、茶室、接待室、遊船碼頭等,體型上一般比較複雜;還有的把水榭的平台擴大成為供節日演出用的舞台,在平面布局上更加多變。
廣州華南植物園水榭,一半瀕水,一半倚岸,層層寬敞的平台跌落、漂浮於水面上。建築層高較矮,造型呈扁平狀貼伏岸邊,顯得輕快、通達、舒展,與岸邊豎向挺拔、深郁的熱帶植物形成鮮明的對比。建築物通向主要水面,視野寬廣。水榭作為接待室使用,除布置有主要休息廳外,還安排了一些附屬的小房間,以敞廳、矮牆將它們組織成一個整體,空間上變化較多。
關係
水榭與水面、池岸的關係
作為一種臨水建築物,就一定要使建築物能與水面和池岸很好地結合,使它們之間配合得很有機、很自然、很貼切。為此,在設計方面應掌握以下幾個方面的要點:
(1)水榭在可能範圍內宜突出於池岸,造成三面或四面臨水的形勢
如果建築物不易突出於池岸,也應以伸入水面上的平台作為建築與水面的過渡,以便為人們提供身臨水面之上的寬廣視野。例如,北京頤和園的“魚藻軒”,建築突人昆明湖中,三面臨水,後部以矮廊與長廊相銜接,在水榭之中,不僅可觀賞正面坦蕩的湖面,而且向西透過煙波浩渺的朦朧水景,可觀賞到玉泉山及西山群峰的借景,視野異常開闊,成為遊人休息、攝影的好地方。
在水榭不能突出於水中時,通常以寬敞的平台作為過渡。如杭州的“平湖秋月”,蘇州怡園的“藕香榭”,上海浦東公園水榭,北京陶然亭水榭等。
解放後,由於廣大民眾遊園活動的需要,人數多,活動方式多樣,臨水建築又是遊人樂於游賞停留的地方,因此,把臨水露台做得寬敞一些是適宜的。
(2)水榭宜儘可能貼近水面,宜低不宜高
這裡通常容易出現的毛病是在池岸地平離水面較高時,水榭建築的地平沒有相應地下降高度,而是把地平與岸邊地平取齊,結果使水榭在水面上高高架起,支承水榭的下部混凝土粗糙骨架暴露得過於明顯,雖然有時建築物本身比例尚稱良好,但整體感覺是失調的。北京中山公園的水榭也有這個毛病。上海西郊公園荷花池水榭,在這一點上處理得較好,它結合原有地形上的高差,把水榭做成了高低兩個空間,中間以花格牆作了分隔,上面一間地平與岸上的地平相近,作為敞廳,然後通過5-6步梯級降到下面一層空間,做臨水平台,在剖面的高低錯落上,很好地解決了建築與池岸、建築與水面的適宜比例關係問題。
在岸邊的平地距水面高差較大時,也可以把水榭設計成高低錯落的兩層形式,從岸邊下半層到水榭低層,上半層到水榭上層,從岸上看過去水榭仿佛僅為一層,但從水面上看時則為兩層。北京紫竹院與陶然亭的水榭就採取此種方式。
水榭與水面的高差關係在水位無顯著變化的情況下容易掌握,但當水位的漲落變化較大時,就需要在設計前仔細了解水位漲落的原因與規律,特別是最高水位的標高,以稍高於最高水位標高作為水榭的設計地平,以免被水淹。
在建築物與水面之間高差較大,而建築物地平又不宜下降時,應對建築物下部的支承部分作適當的處理,創造出新的意境。如廣州泮溪酒家之臨水餐廳位於二層,距水面很高,在其側畔以英石疊砌假山,塑造一種高懸的氣氛,也很有特色。
(3)在造型上,榭與水面、池岸的結合,以強調水平線條為宜
建築物平扁扁地貼近水面,有時配合著水廊、白牆、漏窗,平緩而開朗,再加上幾株豎向的樹木或翠竹,線上條的橫、豎對比中一般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在建築輪廓線條的方向上,榭與亭、閣那種集中向上的造型是不同的。
水榭與園林整體空間的關係
造園即造景,園林建築在造型藝術方面的要求,不僅應使其本身比例良好、造型美觀,而且還應使建築物在體量、風格、裝修等方面都能與它所在的園林空間的整體環境相協調和統一。在處理上,要恰當、自然,不要“不及”、更不要“太過”。近年來新建的一些水榭容易出現的毛病是“過分”。這種過分,首先是在體量上有時做得過大,與所在水面大小、空間環境的大小不相適宜,超過了環境所允許的建築體量上的限度,把所在的水面相對來說給“比”小了。其次,在“藏”與“露”的關係上,過分暴露,水榭與山石、綠化結合不夠,顯得一覽無餘。在裝飾上,也往往作“過”了頭,不是恰到好處,不是很自然,而是繁瑣堆砌。在風格上,有時南、北不分,互相抄襲、套用,缺少“鄉土建築”的地方特色。這些都與我國園林建築的優良傳統相違背。
當然,現代公園由於大量民眾遊園活動的需要,已非過去少數文人雅士在水榭中品茗賞景那種需求所能相比擬的。因此,在建築的規模上適當加大,做得寬敞些,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是完全必要的,但不能因此而不顧及建築在園林空間環境中應具有的“身份”和恰當的“形象”,而損害了園林的整體性。
南寧盆景園中的一組廊榭建築設計得比較成功;整座建築呈“門”字型,中心環抱著曲線形的水池,水榭向池面伸出了寬敞的平台,可供民眾活動和節日演出之用,在對岸突向水中的半島上,是微微起伏的草地和點綴著的熱帶植物。從整體上看,建築物扁平低矮,體量尚稱恰當,它們穿插於綠蔭之間時隱時現,不盡顯露;在細部處理上,仿竹的構造,亦覺親近自然。
廣州蘭圃公園水榭茶室兼作外賓接待室,曲折的蘭花小徑把遊人引入水榭後部的人口,經過一間矮小的門廳進人三開間的接待廳,廳內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刻花玻璃隔斷將空間作了劃分,面向水池伸出一個大的平台,水面不大,相對來說建築的體量已不算小,但由於位置上偏在水池的一個角落,四周又滿植花木,建築物大都被掩映於綠樹叢中,露出的部分並不過顯,與環境氣氛是融洽的。
園林基本術語標準
園林不只是作為遊憩之用,且具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功能。本任務是盤點園林相關的一些基本術語,讓大家在休閒娛樂之餘了解園林相關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