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寧寺石窟,現存造像27龕,近300軀,全系佛教造像藝術。主要內容有“釋迦說法像”、“藥師三尊變”、“釋迦多寶並坐說法像”、“五佛”、“釋迦真如舍利塔”、“觀音菩薩”等。這些造像多為盛唐作品,少數為晚唐雕刻。它雖出自佛經,是宣揚佛教思想的,是為剝削階級服務的封建主義文化。但,它又是石窟藝術古代匠師們在雕造和彩繪中發揮了卓越的才能,創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植物形象,達到了引人入勝的境界,堪稱我國唐代石窟藝術中高水平的作品之一。尤其是菩薩、伎樂天神的雕造和彩繪,“女性化”十分明顯,肌體細膩豐滿,體態婀娜多姿,容顏俊麗動人,衣飾富利堂皇。真謂之曰“菩薩似宮娃”。這不僅使“神”具有美的形象,而且有一定的世俗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氣息。第1號龕是“藥師三尊變”。主尊藥師如來,左脅侍為日光菩薩,右脅侍是月光菩薩。龕楣兩角各刻一飛天背向起飛。這些彩雕,均為世俗人物中典型的“美人”形象。第2號窟中的二供養人,男者秀麗,女似宮娃,純是漢民族中的美男子和窈窕少女形象。總之,在造像中的人物形像,各具有不同性格和神情。大體上,佛和菩薩像是溫靜慈和,天王、力士是威武勇猛,弟子和供養是人恭敬虔城,飛天是歡樂活潑。第2是“釋迦牟尼說法”窟。主尊釋迦佛,身披圓領袈裟,結跏跌坐於須彌座上,左手揚掌作“施無畏印”說法狀,情態溫和。迦葉立於佛左,雙眼深陷園睜前視而炯炯有神,刻劃出了一個年高望重的弟子形象。阿難於佛右,面相清秀、神姿虔誠。第8號窟,二脅侍菩薩,左文殊,右普賢,均體態豐肥嬌柔,面部表情溫善嫻靜。二天王,左者,齒咧眼鼓,神態兇惡。右側飛天,身長才33厘米,而飄帶長達95厘米,幾乎為身長的三倍,飛動之形十分可愛。
水寧寺石窟藝術,小巧玲瓏,雕刻精細,造像多變,設計新穎,體態婀娜,多彩多姿。它同我國的莫高窟、龍門石窟等一樣,凝結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聰明才智。
相關詞條
-
固原須彌山石窟
固原須彌山石窟位於寧夏六盤山脈北端,在固原市西北55公里處,海拔1700多米。這裡峰巒疊嶂,岩石嶙峋,曲徑幽深。自北朝、隋、唐至宋、明各代,在山的東麓開...
簡介 地理位置 石窟特色 時代特點 石窟保護 -
石空寺石窟
石空寺石窟位於中寧縣石空鎮西北的雙龍山南麓,又名大佛寺,雙龍山古稱石空山,山東側石壁峭立,適於開窟造像。這裡原有大佛洞、萬佛寺、百子觀音洞、靈光洞等,但...
簡介 石空夜燈 大佛寺 參觀須知 相關詞條 -
水寧寺摩崖造像
水寧寺摩崖造像為佛教摩崖雕塑造像,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巴中市巴州區清江鎮。唐代鑿刻。現僅有27完窟、300餘尊造像。保存完好的有11龕窟,其中第1、2、...
簡介 特點 -
大足石窟
大足石刻摩岩造像達五萬多尊。它以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技藝精湛而著稱。大足石刻在重大足縣,距重慶市中心130公里。全縣有石刻40餘處。以寶頂山、北山的規模...
簡介 多姿多彩的石窟特色 藝術寶庫-文化分析 -
石窟
依山岩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一種就著山勢開鑿的寺廟建築,裡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畫。著名的有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
簡介 莫高窟 雲岡石窟 麥積山石窟 龍門石窟 -
巴中石窟
巴中石窟始於梁魏,續鐫於隋代,盛鐫於唐代,後經歷代增鑄,逐漸形成今天斑斕玲瓏,櫛比相連的石窟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石窟59處500餘龕窟、80...
簡介 主要特點 米倉道上留奇觀 石刻藝術的瑰寶 這裡的石頭會說話 -
文殊寺
文殊寺院主持是格日扎西第17世轉世旦白尼瑪活佛,旦白尼瑪活佛為最高金持勘布。自幼修習,深修禪經、佛法,嚴守戒律,證得了三根本,大圓滿等一切法,精通藏醫。...
簡介 發展概況 景點 五百羅漢堂 千佛洞 -
天都山石窟
天都山亦稱西華山,位於海原縣西安州古城西15里,從山口循溝進約2.5公里,便可望見一座古剎,這就是天都山石窟。因民間傳說在山中發現過金牛,故此窟又叫金牛...
景點簡介 景觀特色 歷史發展 -
四川石窟
四川石窟又叫巴中石窟,聞名遐邇。它始於梁魏,續鐫於隋代,盛鐫於唐代,後經歷代增鑄,逐漸形成今天斑斕玲瓏,櫛比相連的石窟群。至今保存有88龕,一萬餘尊,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