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銅礦

氯銅礦

氯銅礦是一種稀有礦物,斜方晶系。柱狀、板狀晶體,纖維狀、放射狀、粒狀、塊狀等集合體。深綠色。玻璃光澤到金屬光澤,透明到半透明。硬度3-3.5,比重3.76.作為次生礦物與孔雀石、藍銅礦和石英伴生於銅礦床的氧化帶中,氯銅礦也形成於火山口周圍。

氯銅礦氯銅礦
氯銅礦是一種稀有礦物,斜方晶系。柱狀、板狀晶體,纖維狀、放射狀、粒狀、塊狀等集合體。深綠色。玻璃光澤到金屬光澤,透明到半透明。硬度3-3.5,比重3.76.作為次生礦物與孔雀石藍銅礦石英伴生於銅礦床的氧化帶中,氯銅礦也形成於火山口周圍。

簡介

氯銅礦氯銅礦
氯銅礦(Atacamite)鹼式氯化銅,屬於鹵化物礦物。斜方晶系。晶體柱狀或板狀,晶面具垂直條紋。又為塊狀、纖維狀、粒狀、腎狀、緻密狀之集合體。顏色有美綠色、翠綠色或黑綠色。條痕為蘋果綠色。光澤金剛石狀或玻璃狀。透明至半透明。解理依軸面而完全。斷口貝殼狀。硬度3~3.5。比重3.75~3.77。性脆。以火燒之,火焰現天藍色,置閉口管中加熱則生水。酸類能溶解之成綠色溶液。

見於乾旱地區銅礦床的氧化帶,系含銅硫化物經氧化後所產生的硫酸銅溶液與下滲的含鹵族元素的地面水反應而成。這樣由其他礦物變成的另一種礦物被稱作次生礦。大量聚積時可作為煉銅的礦物原料。

名字來源

源於其產地智利Atacama省

化學組成

Cu2Cl(OH)3 ;Cu 59.51%,H 1.42% ,Cl 22.47% ,O 16.60%;

理化特性

氯銅礦氯銅礦
晶系和空間群:正交晶系,Pmcn。

晶胞參數:a0=0.684nm,b0=0.913nm,c0=0.601 nm;

形態:晶體常沿C軸呈細長柱狀或薄板狀,柱面常有條紋,也以塊狀和粒狀集合體產出;柱狀、條板狀、纖維狀、放射狀、粒狀、塊狀、皮殼狀集合體。

顏色:蘋果綠色至暗綠色;

條痕:蘋果綠色;

透明度:透明至不透明;

光澤:玻璃光澤到金屬光澤

硬度:3-3.5;

解理和斷口:解理完全,貝殼狀斷口;

比重:3.76g/cm3;g/cm3

鑑定特徵

氯銅礦氯銅礦
鮮綠色和蘋果綠色條痕,及金剛光澤為其鑑定特徵;溶於鹽酸,但不起任何泡沫。易於火焰中即熔化,火焰呈藍色。其綠色纖維狀、放射狀晶體,鮮艷的色澤放射狀晶形,顯得生機盎然,具有觀賞性。

成因和產地

在銅礦床的氧化帶中呈次生礦物產出,尤其是在乾燥氣候條件下,通常與孔雀石、藍銅礦和石英伴生。氯銅礦也形成於火山口周圍;最早發現於智利Atacama,還在美國秘魯英國,前蘇聯等地發現。

副氯銅礦和氯銅礦的區別

下面是副氯銅礦和氯銅礦的物理性質、組成和晶體的晶胞參數。

副氯銅礦和氯銅礦的物理性質

粉狀銹名稱

晶型

顏色

光澤

硬度

密度(g/cm3)

副氯銅礦

三方晶體集合體呈顆粒粉末

鮮綠色,條痕綠色

玻璃光澤,半透明到幾乎不透明

3

3.74

氯銅礦

斜方晶系,呈球狀、疏鬆沙土狀晶體

寶石綠至墨綠色,條痕蘋果綠

玻璃至金剛光澤,微透明到透明

3—3.5

3.76

副氯銅礦和氯銅礦的組成及晶胞參數

粉狀銹名稱

組 成

晶 胞 參 數

Cu

Cl

O

H2O

a0(nm)

b0(nm)

c0(nm)

Z

副氯銅礦

59.51%

16.60%

11.24%

12.65%

13.68

13.68

13.68

24

氯銅礦

59.51%

16.60%

11.24%

12.65%

6.02

9.15

6.85

4

藥用價值

氯銅礦在藥書中稱為綠鹽,出自《唐本草》

【異名】石綠(《海藥本草》),鹽綠(《綱目》)。

【來源】為鹵化物類礦物氯銅礦的礦石。

【化學成分】主成分為2Cu2(OH)3C1。理論上含銅59.5%,氯16.6%,水12.7%。

氯銅礦《本草綱目》

【集解】〔恭曰〕綠鹽出焉耆國,水中石下取之,狀若扁青、空青,為眼藥之要。今人以光明鹽、硇砂、赤銅屑,釀之為塊,綠色,以充之。〔繤曰〕出波斯國,生石上,舶上將來,謂之石綠,裝色久而不變。中國以銅、醋造者,不堪入藥,色亦不久。〔時珍曰〕方家言波斯綠鹽色青,陰雨中乾而不濕者為真。又造鹽綠法:用熟[1]銅器盛取漿水一升,投青鹽一兩在內,浸七日取出,即綠色。以物刮末,入漿水再浸七日或二七取出。此非真綠鹽也。(《本草綱目》

【性味】

鹹、苦、辛,平,無毒。

①《唐本草》:"味鹹苦辛,平,無毒。"

②《海藥本草》:"味鹹澀。"

【功用主治】

治眼目生翳,亦澀昏暗,淚多眵多。目赤淚出,膚翳眵暗。唐本點目,明目消翳。療小兒無辜疳氣。李繤

①《唐本草》:"主目赤、淚,膚翳眵暗。"

②《海藥本草》:"主明目消翳,點眼;及小兒無辜疳氣。"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細點眼。

【宜忌】不宜內服。

【選方】

①治目昏暗赤澀淚多出:鹽綠一分,蕤仁一兩(湯浸,去赤皮)。上藥一處熱研,入好酥一分,更研令勻。每夜臥時,取麻子大點之。(《聖惠方》)

②治齒漏疳,蟲蝕齒疼痛,出膿水不絕:鹽綠、麝香(細研)、黃連(去須)各一分,石膽一錢。上藥同於乳缽內細研為散。每用一字,摻於濕紙片上貼之,日二、三度。忽患口瘡者,綿裹半錢,含。(《聖惠方》鹽綠散)

胎赤眼痛鹽綠一分,蜜半兩,於蚌蛤殼內相和。每夜臥時漿水洗目,炙熱點之,能斷根。(《聖濟錄》

敦煌壁畫顏料

氯銅礦敦煌壁畫
八十年代初,在進行敦煌壁畫、彩塑顏料分析時,人們發現敦煌壁畫、彩塑中套用了大量鹼式氯化銅及其水合物,由於它和氯銅礦、水氯銅礦的組成相同,所以就將這兩種顏料也以兩種礦物的名稱代替,時至今,日各地分析出的這兩種顏料仍然以兩種礦物名稱代替。據日前的科學分析結果可知,以氯銅礦、水氯銅礦作為綠色顏料的使用以中國西北地區為最早,甘肅永靖炳靈寺石窟西秦(385-431)時期的壁畫、彩塑中就有,套用最廣泛的是甘肅河西走廊各地石窟和墓室彩繪壁畫。而敦煌石窟套用的時間最長,用量最多,從北(397-439年)到元代千餘年間一直套用。從大量顏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北朝以來的綠色顏料中,即有單獨套用氯銅礦的,也有氯銅礦與石綠(孔雀石)或石青(藍銅礦)混合的,說明早期的銅綠是從自然銅礦氧化帶中採集的伴生礦物加工的。唐代以來,敦煌、新疆等石窟中綠色顏料主要是氯銅礦,這與當地製取出售銅綠的文獻記載相符。由此可見,新疆吐魯番、敦煌遺書中記載的銅綠顏料應是氯化銅,而不是五代、宋、明朝醫藥書中記載用銅、醋製造的「銅綠」、「銅青」(鹼式醋酸銅)。

青銅病

“青銅病”這個詞是個舶來品。早在十九世紀末, 人們就注意到了這種能夠迅速發展並能蔓延到相鄰的器物上的

氯銅礦青銅器
鏽蝕,其最終能導致整個器物的酥粉、毀潰。 最早描述這種現象的恐怕是義大利語詞中的“rogna” 和 “caries”, 其意為器物上的疤蝕和細菌對骨或牙腐蝕的一個醫學名, 當時人們認為這種腐蝕是由於細菌或黴菌造成的, 並能象人們得傳染病一樣可以迅速擴散、傳染, 由此稱之為“青銅病”。

在金屬類器物的腐蝕產物中,常常把鏽蝕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器物無害的腐蝕產物;另一類就是所說的“有害銹”。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的。

青銅器而言“有害銹”主要是指銅器上腐蝕層中的氯化物、硫化物等。硫化物破壞器物的藝術欣賞價值,而氯化物則促進器物進一步循環往復的反應。如氯化亞銅、副氯銅礦、氯銅礦、羥氯銅礦、水氯銅礦、氯磷鈉銅礦和銅氯絡合物等在一定的條件下都可能產生氯離子,造成對器物進一步腐蝕的威脅。一般說來, “有害銹”是人們研究的根本,在“青銅病”概念中,要有“有害銹”的因子,如氯化亞銅或氯銅礦。

新發現

2008年04月08日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獲八項礦物學新發現,該八項礦物學新發現包括國際上未報導的新礦物(變種)或新認識五項(自然界鎘–鋅硫化物完全類質同象系列、原生硫鎘礦、閃鋅礦的顏色–成分–硫同位素關係、鋅水綠礬、纖維絲狀白雲母),國內新發現和新認識二項(水磷鈣釷石和菱鎘礦),地區性新發現一項(氯銅礦)。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