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維制鹼法

索爾維制鹼法

索爾維制鹼法,1861年,比利時人索爾維(Ernest Solvay,1832-1922)以食鹽、石灰石和氨為原料,製得了碳酸鈉和氯化鈣,是為氨鹼法(ammonia soda process)。

基本信息

反應步驟

索爾維制鹼法索爾維制鹼法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CaCO3=高溫=CaO+CO2↑,2NH4Cl+CaO===2NH3↑+CaCl2+H2O
2NaHCO3=高溫=Na2CO3+CO2+H2O
反應生成的CO2和NH3可重新作為原料使用。
總反應式為:CaCO3+2NaCl+H2O+CO2=高溫=CaCl2+2NaHCO3
後來侯德榜改進了該方法,即為侯氏制鹼法。

缺點

索爾維制鹼法的缺點,主要在於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比分沒有利用上,只用了食鹽中的鈉和石灰中碳酸根,二者結合才生成了純鹼。食鹽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鈣結合生成了氯化鈣,這個產物都沒有利用上。

發展歷史

氨鹼法使生產實現了連續性生產,食鹽的利用率得到提高,產品質量純淨,因而被稱為純鹼,但最大的優點還在於成本低廉。1867年索爾維設廠製造的產品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獲得銅製獎章,此法被正式命名為索爾維法。此時,純鹼的價格大大下降。訊息傳到英國,正在從事路布蘭法制鹼的英國哈琴森公司取得了兩年獨占索爾維法的權利。1873年哈琴森公司改組為卜內門公司,建立了大規模生產純鹼的工廠,後來,法、德、美等國相繼建廠。這些國家發起組織索爾維公會,設計圖紙只向會員國公開,對外絕對保守秘密。凡有改良或新發現,會員國之間彼此通氣,並相約不申請專利,以防泄露。除了技術之外,營業也有限制,他們採取分區售貨的辦法,例如中國市場由英國卜內門公司獨占。由於如此嚴密的組織方式,凡是不得索爾維公會特許權者,根本無從問津氨鹼法生產詳情。多少年來,許多國家要想探索索爾維法奧秘的廠商,無不以失敗而告終。直到1933年,
侯德榜著書《純鹼製造》,將索爾維制鹼法公之於眾。再到後來被更為先進的侯氏制鹼法取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