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在生活的環境中,氣壓、氣溫、濕度、光照等很多物理 指標,以及空氣 中的含氧量、負離子 、顆粒物 含量等空氣潔淨度指標都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這些指標的變化會直接影響身體狀況。
比如,天氣要發生突然變化時,像陰天或下雨前,氣壓往往比較低,空氣中的含氧量與負離子減少,人體應對這種缺氧變化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如果自身的調節能力不夠,或是氣候變化超出了人體承受範圍,很多人就會出現胸悶、煩躁、情緒波動明顯等反應;在重污染的環境裡,污染物的擴散條件不好,顆粒物含量增加,而負氧離子較少,也容易使人感到缺氧、胸悶,造成呼吸道感染、心腦血管疾病等。
症狀
夏天,大氣氧化性比較強,大氣光化學產生的二次污染物會加重複合污染的形成,對人體的危害更強;
一旦氣溫高,特別是當周圍環境溫度超過皮膚溫度時,人會出現體溫調節障礙,熱量難以發散,體內的濕熱氣淤積,造成氣血不通,就會出現中暑的症狀,如頭暈、噁心、發熱等;
在濕度大的環境裡,人體皮膚表面的散熱功能不好,體表排泄就會不暢通,這樣也非常容易造成濕疹等皮膚疾病。
在陰雨天氣里,部分人比別人更易患上偏頭痛、胃潰瘍、腦血栓,以及皮疹等疾玻。有關研究也表明,當濕度上升時,身體會從腸道吸收水分,因而呈現浮腫,使腿部和腰部比平日粗2厘米。另外,當濕度增高時,有人會缺乏自控力,煩躁不安。
國外一項研究也指出,濕度上升時,打字員的出錯率會增加10倍。
此外,日照不足會令人心情抑鬱,容易令人情緒低落,工作、學習效率也相應降低,日常生活中的不如意更容易放大。對於體質稍差的人來說,會出現沮喪、抑鬱的情緒,壓抑感特彆強烈,甚至忍不住哭泣;抑鬱症病人則往往症狀加重;神經官能症病人容易感到煩躁、失眠,甚至產生衝動的行為。
易感人群
約10%的人屬於對環境變化反應明顯的易感人群,以老人、孩子、病人、體質差的人和殘障人士居多,主要因為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
有研究表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對天氣變化的反應比別人更強烈。
應對方法
預防“氣象綜合症”的發生,首先要注意補充水分。在這樣的天氣里,人們要注意多喝白開水,最好喝點兒淡鹽開水,以免喝水喝出麻煩,引起“水中毒”。
專家建議,可多去郊外或空氣好的地方走走。沒時間外出的工作族,也要儘量避免空氣污濁的場所,不要久坐在辦公室。多與人交流,不要一個人陷入愁緒。回家後要及時漱口、清理鼻腔、清潔面部。還要注意調節居室環境,提高居住質量。比方說,在濕氣重的環境使用空調除濕。但要注意,沒有換氣功能的空調基本都是室內循環,開久了會使室內二氧化碳和細菌增加,空氣潔淨度下降,這時要及時開窗換氣。最根本的還是要增強體質,提高適應能力。[1]
雙語解讀
Meteorologicalsyndrome氣象綜合症qìxiàngzōnghézhèng
Symptomssuchasdepressionandfrustrationcausedbybadweather.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