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津液辯證

氣血津液辯證是八綱辯證在氣血津液不同層面的深化和具體化,也是對病因辯證的不可或缺的補充。氣血津液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和動力,因此,它們的不足和運行輸布的失常是人體患病的基本病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診斷時,運用氣血津液理論去辨別分析判斷病人的病情資料,從而確定其氣血津液的具體病機,證型的思維過程和辯證方法,就是氣血津液辯證。

綜述

氣血津液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和動力,因此,它們的不足和運行輸布的失常是人體患病的基本病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診斷時,運用氣血津液理論去辨別分析判斷病人的病情資料,從而確定其氣血津液的具體病機,證型的思維過程和辯證方法,就是氣血津液辯證。

氣血津液辯證是八綱辯證在氣血津液不同層面的深化和具體化,也是對病因辯證的不可或缺的補充。

氣病辯證

《素問·舉痛論》說:“百病生於氣也。”指出氣病的廣泛性,不論外感內傷,最先波及的便是氣,導致氣的異常,由此再影響到血、津液、臟腑、經絡。所以氣病也就最廣泛。氣病臨床常見的證候,概括為氣虛、氣陷、氣滯、氣逆、氣脫、氣閉六種。

一.氣虛證

【基本概念】全身或局部氣的減少,而導致臟腑組織功能減退的虛弱證候。多由久病體虛、勞累過度,年老體弱、營養不足等原因引起。

【主要臨床表現】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自汗,活動時諸症加劇,舌淡苔白,脈虛無力。其中乏力、無力是其主要症狀。各臟腑組織的氣虛證還有其各自的特定的表現。

【病機分析】氣是人生命活動的動力,氣盛則臟腑功能旺盛,氣衰則臟腑功能減退。所以,氣虛以全身功能活動低下的表現為辨證要點。元氣不足,臟腑組織功能減退,故少氣懶言,神疲乏力;氣虛則清陽不升,頭目失養,故頭暈目眩;氣虛則毛竅疏鬆,肌表不固故自汗;勞則氣耗,使氣更衰,故活動時諸症加劇; 氣虛無力鼓動血脈,血不上榮於舌,故見舌淡苔白; 運血無力,故脈虛無力。

二.氣陷證

【基本概念】氣虛而升舉乏力清陽下陷所表現的徵候。多見於氣虛證的進一步發展,或勞累用力過度,損傷某一臟器所致。

【臨床表現】頭暈目花,少氣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墜脹感,脫肛或子宮脫垂等。舌淡苔白,脈弱。

【證候分析】本證以內臟下垂為主要診斷依據。氣虛機能衰退,故少氣倦怠。清陽之氣不能升舉,所以頭暈目花。脾氣不健,清陽下隱,則久痢久泄。氣陷於下,以致諸臟器失其升舉之力,故見腹部墜脹、脫肛、子宮或胃等內臟下垂等證候。氣虛血不足,則舌淡苔白,脈弱。

三.氣滯證

【基本概念】人體某一臟腑,某一部位氣機阻滯,運行不暢所表現的證候。多由情志不舒,或邪氣內阻,或陽氣虛弱,溫運無力等因素導致氣機阻滯而成。

【臨床表現】以局部或全身的脹滿、痞悶、脹痛等自覺症狀為主症 ,且症狀時輕時重,走竄不定,按之無形,叩之如鼓。

【證候分析】本證以脹悶,疼痛為辯證要點。氣機以暢順為貴,一有郁滯,輕則脹悶,重則疼痛,而常攻竄發作,無論郁於臟腑經絡肌肉關節,都能反映這一特點。同時由於引起氣滯的原因不同,因而脹、痛出現的部位狀態也各有不同。如食積滯阻則脘腹脹悶疼痛;若肝氣鬱滯則脅肋竄痛;當然氣滯於經絡、肌肉,又必然與經絡、肌肉部位有關。所以,辨氣滯證候尚須與辨因辨位相結合。

四.氣逆證

【基本概念】氣機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證候。臨床以肺胃之氣上逆和肝氣升發太過的病變為多見。

【臨床表現】肺氣上逆,則見咳嗽喘息;胃氣上逆,則見呃逆,噯氣、噁心、嘔吐;肝氣上逆,則見頭痛,眩暈,昏厥,嘔血等。

【證候分析】本證以症狀表現是氣機逆而向上辨證要點。肺氣上逆,多因感受外邪或痰濁壅滯,使肺氣不得直發肅降,上逆而發喘咳。胃氣上逆,可由寒飲、痰濁、食積等停留於胃,阻滯氣機,或外邪犯胃,使胃失和降,上逆而為呃逆。噯氣、噁心、嘔吐。肝氣上逆,多因郁怒傷肝,肝氣升發太過,氣火上逆而見頭痛、眩暈、昏厥;血隨氣逆而上涌,可致嘔血。

五.氣脫證

【基本概念】元氣衰微而氣欲外脫的危急症候。氣脫乃全身功能極度衰竭的病理變化,若未能及時搶救,便會氣絕身亡。

【臨床表現】呼吸微弱不規則,神情淡漠或者昏聵無知,大汗不止,口開目合,手撒身軟,二便失禁,面色蒼白等。

【證候分析】肺主氣司呼吸,肺氣衰微則呼吸微弱不規則;心主血脈,主神明,其華在面,在液為汗,心氣衰竭則脈微欲絕,神情異常,面色蒼白,大汗不止;脾主肌肉四肢,開竅於口,肝藏血主筋,開竅於目,脾肝氣衰竭則口開目合,手撒身軟;腎藏精,開竅於二陰而司二便,腎氣衰竭則二便失禁。

六.氣閉證

【基本概念】人體某些臟腑及其管竅閉塞不通所引起的危急證候。氣閉證比氣滯氣逆證嚴重。

【臨床表現】忽然昏仆或者神昏,喘急窒息,頭胸腰腹等處劇痛或者絞痛,四肢厥冷,胸悶腹脹,二便不通,舌暗苔厚等

【證候分析】心腦絡脈竅道被邪氣侵入,則神明受蒙蔽,故突然昏仆或者神昏,肺氣閉塞則喘急窒息,經絡或者管竅被堵塞則氣血不通導致劇痛絞痛,陰陽格拒則四肢厥冷,臟腑氣閉則胸悶腹脹,二便不通。

血病辨證

血是人體維持生命最寶貴的物質,它必須有規則的在脈管內循環運行而布散全身。血的病證表現很多,因病因不同而有寒熱虛實之別,其臨床表現可概括為血虛、血瘀、血熱、血寒四種證候。

-.血虛證

【基本概念】血液虧虛,臟腑百脈失養,表現全身虛弱的證候。血虛證的形成,有稟賦不足;或脾胃虛弱,生化乏源;或各種急慢性出血;或久病不愈;或思慮過度,暗耗陰血;或瘀血阻絡新血不生;或因患腸寄生蟲病而致。

【臨床表現】面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爪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經血量少色淡,經期錯後或閉經,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證候分析】本證以面色、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全身虛弱為辨證要點。人體臟腑組織,賴血液之濡養,血盛則肌膚紅潤,體壯身強,血虛則肌膚失養,面唇爪甲舌體皆呈談白色。血虛腦髓失養,睛目失滋,所以頭暈眼花。心主血脈而藏神,血虛心失所養則心悸,神失滋養而失眠。經絡失滋致手足發麻,脈道失充則脈細無力。女子以血為用,血液充盈,月經按期而至,血液不足,經血乏源,故經量減少,經色變淡,經期遷延,甚則閉經。

二.血瘀證

【基本概念】因瘀血內阻所引起的一些證候。形成血瘀證原因有:寒邪凝滯,以致血液瘀阻,或由氣滯而引起血瘀;或因氣虛推動無力,血液瘀滯;或因外傷及其它原因造成血液流溢脈外,不能及時排出和消散所形成。

【臨床表現】疼痛和針刺刀割,痛有定處,拒按,常在夜間加劇。腫塊在體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內者,緊硬按之不移,稱為症積。出血反覆不止。色澤紫暗,中夾血塊,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膚甲錯,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膚表絲狀如縷,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筋青脹痛等。婦女常見經閉。舌質紫暗,或見瘀斑瘀點,脈象細澀。

【證候分析】本證以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拒按,腫塊,唇舌爪甲紫暗,脈澀等為辨證要點。由於瘀血阻塞經脈,不通則痛,故疼痛是瘀血證候中最突出的一個症狀。瘀血為有形之邪,阻礙氣機運行,故疼痛劇烈如針刺,部位固定不移。由於夜間血行較緩,瘀阻加重,故夜間痛甚。積瘀不散而凝結,則可形成腫塊,故外見腫塊色青紫內部腫塊觸之堅硬不消。 出血是由於瘀血阻塞絡脈,阻礙氣血運行,致血涌絡破,不循經而外溢,由於所出之血停聚不得,故色呈紫暗,或已凝結而為血塊。瘀血內阻,氣血運行不利,肌膚失養,則見面色黧黑,肌膚甲錯,口唇、舌體、指甲青紫色暗等體徵。瘀血內阻,沖任不通,則為經閉。絲狀紅縷、青筋顯露、脈細澀等,皆為瘀阻脈絡,血行受阻之象。舌體紫暗,脈象細澀,則為瘀血之症。

三.血熱證

【基本概念】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本證多因煩勞,嗜酒,惱怒傷肝,房室過度等因素引起。

【臨床表現】咳血、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婦女月經先期、量多、血熱、心煩、口渴、舌紅絳,脈滑數。

【證候分析】本證以出血和全身熱象為辨證要點。血熱逼血妄行,血絡受傷,故表現為各種出血及婦女月經過多等。火熱熾盛,灼傷津液,故身熱、口渴。火熱擾心神則心煩。熱迫血行,壅於脈絡則舌紅絳,脈滑數。血分火熱熾盛,有內傷外感之別。此處所指血熱主要為內傷雜病。在外感熱病辨證中,有熱入血分的“血分證”亦是指血熱。但於此處所指的血熱在概念上完全不同。外感熱病之血熱,詳見“衛氣營血辨證”。

四.血寒證

【基本概念】局部脈絡寒凝氣滯,血行不暢所表現的徵候。常由感受寒邪引起。

【臨床表現】手足或少腹冷痛,膚色紫暗發涼,喜暖惡寒,得溫痛減,婦女月經衍期,痛經,經色紫暗,夾有血塊,舌紫暗,苔白,脈沉遲澀。

【證候分析】本證以手足局部疼痛,膚色紫暗為辨證要點。寒為陰邪,其性凝斂,寒邪客於血脈,則使氣機凝滯。血行不暢,故見手足或少腹冷痛。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所以喜暖怕冷,得溫痛減。寒凝胞宮,經血受阻,故婦女經期推遲,色暗有塊。舌紫暗,脈沉遲澀,皆為寒邪阻滯血脈,氣血運行不暢之徵。

氣血同病辯證

氣血同病辨證,是用於既有氣的病證,同時又兼見血的病證的一種辨證方法。

氣和血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資生,相互為用的密切關係,因而在發生病變時,氣血常可相互影響,既見氣病,又見血病,即為氣血同病。氣血同病常見的證候,有氣滯血瘀,氣虛血瘀,氣血兩虛,氣不攝血,氣隨血脫等。

-.氣滯血瘀證

【基本概念】由於氣滯不行以致血運障礙,而出現既有氣滯又有血瘀的複合證候。多由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襲,導致肝氣久郁不解所引起。

【臨床表現】胸脅脹滿走竄疼痛,性情急躁,併兼見痞塊刺痛拒按,婦女經閉或痛經,經色紫暗夾有血塊,乳房痛脹等症,舌質紫暗或有紫斑,脈弦澀。

【證候分析】本證以病程較長和肝臟經脈部位聘的疼痛痞塊為辨證要點。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條達氣機,調節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則肝氣鬱滯,疏泄失職,故見性情急躁,胸脅脹滿走竄疼痛。氣為血帥,氣滯則血凝,故見痞塊疼痛拒按,以及婦女閉經痛經,經色紫暗有塊,乳房脹痛等症。脈弦澀,為氣滯血瘀之徵。

二.氣虛血瘀證

【基本概念】氣虛運血無力導致血液瘀滯於體內所產生的證候。多因久病氣虛,運血無力而逐漸形成瘀血內停所致。

【臨床表現】面色淡白或晦滯,身倦乏力,少氣懶言,疼痛如刺,常見於胸脅,痛處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脈沉澀。

【證候分析】本證虛中夾實,以氣虛和血瘀的徵候表現為辯證要點。面色談白,身倦乏力,少氣懶言,為氣虛之症。氣虛運血無力,血行緩慢,終致瘀阻絡脈,故面色晦滯。血行瘀阻,不通則痛,故疼痛如刺,拒按不移。臨床以心肝病變為多見,故疼痛出現在胸脅部位。氣虛舌淡,血瘀紫暗,沉脈主里,澀脈主瘀,是為氣虛血瘀證的常見舌脈。

三.氣血兩虛證

【基本概念】氣虛與血虛同時存在的證候。多由久病不愈,氣虛不能生血,或血虛無以化氣所致。

【臨床表現】頭暈目眩,少氣懶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黃,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脈細弱等。“

【證候分析】本證以氣虛與血虛的徵候共見為辨證要點。少氣懶言,乏力自汗,為脾肺氣虛之象;心悸失眠,為血不養心所致。血虛不能充盈脈絡,見唇甲淡白,脈細弱。氣血兩虛不得上榮於面、舌,則見面色淡白或萎黃,舌淡嫩。

四.氣不攝血證

【基本概念】氣不攝血證,又稱氣虛失血證,是指因氣虛而不能統血,氣虛與失血並見的證候。多因久病氣虛,失其攝血之功所致。

【臨床表現】吐血,便血,皮下瘀斑,崩漏,氣短,倦怠乏力,面色白而無華,舌淡,脈細弱等。

【證候分析】本證以出血和氣虛證共見為辨證要點。氣虛則統攝無權,以致血液離經外溢,溢於胃腸,便為吐血、便血;溢於肌膚,則見皮下瘀斑。脾虛統攝無權,沖任不固,漸成月經過多或崩漏。氣虛則氣短,倦怠乏力,血虛則面白無華。舌淡,脈細弱,皆為氣血不足之證。

五.氣隨血脫證

【基本概念】氣隨血脫證,是指大出血時所引起陽氣虛脫的證候。多由肝、胃、肺等臟器本有宿疾而脈道突然破裂,或外傷,或婦女崩中,分娩等引起。

【臨床表現】大出血時突然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暈厥。舌淡,脈微細欲絕,或浮大而散。

【證候分析】本證以大量出血時,隨即出現氣脫之症為辨證要點。氣脫陽亡,不能上榮於面,則面色蒼白;不能溫煦四肢,則手足厥冷;不能溫固肌表,則大汗淋漓;神隨氣散,神無所主,則為暈厥。血失氣脫,正氣大傷,舌體失養,則色淡,脈道先充而微細欲絕,陽氣浮越外亡,脈見浮大而散,證情更為險惡。

津液病辨證

津液是體內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津液的化生輸布和排泄是維持人體生命不可缺少的代謝活動。津液病辨證,是分析津液病證的辯證方法。津液病證,一般可概括為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兩個方面。

-.津液不足證

【基本概念】由於律液虧少,失去其濡潤滋養作用所出現的以燥化為特徵的徵候。多由燥熱灼傷津液,或因汗、吐、下及失血等所致。

【臨床表現】口渴咽乾,唇燥而裂,皮膚乾枯無澤,小便短少,大便乾結,舌紅少津,脈細數。

【證候分析】本證以皮膚口唇舌咽乾燥及尿少便乾為辯證要點。由於津虧則使皮膚口唇咽乾失去濡潤滋養,故呈乾燥不榮之象。津傷則尿液化源不足,故小便短少;大腸失其濡潤,故見大便秘結。舌紅少津,脈細數皆為津虧內熱之象。

二.水液停聚證

水液停聚證,是反指水液輸布,排泄失常所引起的痰飲水腫等病證。凡外感六淫,內傷臟腑皆可導致本證發生。

1.水腫

水腫,是指體內水液停聚,泛濫肌膚所引起的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腫的病證。臨床將水腫分為陽水、陰水兩大類。

(1)陽水發病較急,水腫性質屬實者,稱為陽水。多為外感風邪,或水濕浸淫等因素引起。

【臨床表現】眼瞼先腫,繼而頭面,甚至遍及全身,小便短少,來勢迅速。皮膚薄而光亮。併兼有惡寒發熱,無汗,舌苔薄台,脈象浮緊。或兼見咽喉腫痛,舌紅,脈象浮數。或全身水腫,來勢較緩,按之沒指,肢體沉重而睏倦,小便短少,脘悶納呆,嘔惡欲汪,舌苔白膩,脈沉。

【證候分析】本證以發病急,來勢猛,先見眼瞼頭面,上半身腫甚者為辨證要點。風邪侵襲,肺衛受病,宣降失常,通調失職,以致風遏水阻,風水相搏,泛溢於肌膚而成水腫。風為陽邪,上先受之,風水相搏,故水腫起於眼瞼頭面,繼而遍及肢體。若伴見惡寒,發熱,無汗,苔薄白,脈浮緊,為風水偏寒之徵;如兼有咽喉腫痛,舌紅,脈浮數,是風水偏熱之象。若由水濕浸漬,脾陽受困,運化失常,水泛肌膚,塞阻不行,則漸致全身水腫。水濕內停,三焦塊瀆失常,膀胱氣化失同,故見小便短少。水濕日甚而無出路,泛溢肌膚,所以腫勢日增,按之沒指,諸如身重睏倦,脘悶納呆,泛惡欲嘔,舌苔白膩,脈象沉緩等,皆為濕盛困脾之象。

(2)陰水發病較緩,水腫性質屬虛者,稱為陰水。多因勞倦內傷、脾腎陽衰,正氣虛弱等因素引起。

【臨床表現】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悶腹脹,納呆食少,大便溏稀,面色晃白,神疲肢倦,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脈沉緩。或水腫日益加劇,小便不利,腰膝冷痛,四肢不溫,畏寒神疲,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證候分析】本證以發病較緩,足部先腫,腰以下腫甚,按之凹陷不起為辨證要點。由於脾主運化水濕,腎主水,所以脾虛或腎虛,均能導致水液代謝障礙,下焦水濕泛濫而為陰水。陰盛於下,故水腫起於足部,並以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脾虛及胃,中焦運化無力,故見脘悶納呆,腹脹便溏,脾主四肢,脾虛水濕內漬,則神疲肢困。腰為腎之府,腎虛水氣內盛,故腰膝冷痛。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不能溫養肢體,故四肢厥冷,畏寒神疲。陽虛不能溫煦於上,故見面色晃白。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為脾腎陽虛,寒水內盛之象。

2 痰飲

痰和飲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以致水液停滯所產生的病證。

(1)痰證:痰證是指水液凝結,質地稠厚,停聚於臟腑,經絡,組織之間而引起的病證。常由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產生。

【臨床表現】咳嗽咯痰,痰質粘稠,胸脘滿悶,納呆嘔惡,頭暈目眩,或神昏癲狂,喉中痰鳴,或肢體麻木,見瘰癘、癭瘤、乳癖、痰核等,舌苔白膩,脈滑。

【證候分析】本證臨床表現多端,所以古人有“諸般怪證皆屬於痰”之說。在辨證上除掌握不同病變部位反應的特有症狀外,一般可結合下列表現作為判斷依據:吐痰或嘔吐痰涎,或神昏時喉中痰鳴,或肢體麻木,或見痰核,苔膩,脈滑等。痰阻於肺,宣降失常,肺氣上逆,則咳嗽咯痰。痰濕中阻,氣機不暢,則見脘悶,納呆嘔惡等。痰濁蒙蔽清竅,清陽不升,則頭暈目眩。痰迷心神,則見神昏,甚或發為癲狂,痰停經絡,氣血運行不利,可見肢體麻木。停聚於局部,則可見瘰癘、癭瘤、乳癖、痰核等。苔白膩,脈滑皆痰濕之徵。

(2)飲證:飲證是指水飲質地清稀,停滯於臟腑組織之間所表現的病證。多由臟腑機能衰退等障礙等原因引起。

【臨床表現】咳嗽氣喘,痰多而稀,胸悶心悸,甚或倚息不能半臥,或脘腹痞脹,水聲漉漉,泛吐清水,或頭暈目眩,小便不利,肢體浮腫,沉重酸困,苔白滑,脈弦。

【證候分析】本證主要以飲停心肺、胃腸、胸脅、四肢的病變為主。飲停於肺,肺氣上逆則見咳嗽氣喘,胸悶或倚息,不能半臥。水飲凌心,心陽受阻則見心悸。飲停胃腸。氣機不暢,則脘腹痞脹,水聲漉漉。胃氣上逆,則泛吐清水。水飲留滯於四肢肌膚,則肢體浮腫,沉重酸困,小便不利。飲阻清陽,則頭暈目眩,飲為陰邪,故苔見白滑,飲阻氣機,則脈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