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物熙樂圖軸

民物熙樂圖軸

《民物熙樂圖軸》(又名《山溪水磨圖》)是元代佚名畫家所繪的國畫作品。《民物熙樂圖軸》可以使我們了解到宋元風俗畫、界畫的面貌。《民物熙樂圖軸》,絹本設色,畫面上無題款及收藏印記,也未見畫史著錄,有印章數枚,但是模糊難辨,系20世紀50年代初遼寧省博博物館從民間收購獲藏。曾經有人認為是明代作品,從畫風看應為元人所作,後來鑑定為元人真跡,是一幅帶有界畫特點的典型的民間風俗畫。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此圖為設色畫山水、樓閣、盤車,山石畫法受北宋風格影響,畫法寫實,界畫整飭,人物生動,富於濃郁的生活氣息。在赴上海博物館展出之前,從來沒有出過遼寧省博物館。其最大的特點是將精緻工麗的界畫和生動的風俗畫結合在了一起。

《民物熙樂圖軸》作為一幅風俗畫,描繪由磨坊奔流而下的泉水匯集成河流、車隊絡繹涉水渡河的情景。整幅畫分遠、中、近三個部分,內容各有側重,又以流水將畫面貫穿一氣,簡約概括,描繪巧妙。

畫面正中央主題是詳細刻畫的水碓磨房,水流與轉動的水碓精緻生動,磨房中的人物有的往來奔走,有的忙著操作水磨,有的在互相言語,其言態情貌,無不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一派秩序井然、真實生動的勞動場面,所傳達的是民間喜聞樂見的自然而生動的生產、生活場景,是描繪市橋舟車的現實生產活動的優秀風俗畫卷。

而畫中作為界畫成分的磨房建築則高柱飛檐,氣宇不凡,其形式為單檐十字歇山頂,樓頂處還繪有採光通風的氣窗,又具有宋元時期界畫的典型特點。此一圖畫的中心內容是畫面中間的盤車水磨。由於是全景式的描繪,整個流水經過盤車水磨的情形一目了然:水流自遠處山間奔流而來,經過磨房明顯有一個陡坡,水從進入磨房到從下面的出水口流出,經過了一個巨大的落差,水磨結構清晰,主軸、立輪、臥輪等歷歷在目,左側的一間房屋裡,描繪的是一幅咬合著的平輪和側輪。如此精緻、真實的描繪,使畫作不僅僅具有藝術上的價值,也使得古代機械的技術信息得以留存。

圖上水磨的精緻生動、逼真工細,建築形式的真實可信,可以看出界畫要求高度精確之一斑。畫面的近處,描寫的是盤車隊伍過河的場景,其中人物的拉車、趕牛的動態,互相之間的往來呼應、應答神情也有如神來之筆,表現出作者嫻熟的繪畫技巧。所以,在這幅作品中,我們又可以看到:它在忠實於對象的同時,但並不等同於刻板的建築或者是機械圖樣,而是美化了的建築和生動的場景,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畫家的思想感情。既忠實表現錯綜複雜的層樓重閣、迴廊曲欄,符合實際的比例尺寸,合乎科學,又把對象以藝術美化,使其在畫面上顯出巧妙、靈動,具有美的感染力,這充分體現了作者高度的匠心和卓越的技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