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嵩山作》

《歸嵩山作》

《歸嵩山作》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是作者辭官歸隱嵩山途中所作,通過描寫途中所見景色抒寫了作者細微複雜的心情。全詩質樸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間兩聯,三四句移情於物,意象疏朗,五六句寄情於景,感情濃郁。詩人隨意寫來,不見斧鑿之跡,卻得精巧蘊藉之妙。

基本信息

詩詞原文

《歸嵩山作》《歸嵩山作》
《歸嵩山作》
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詩詞解釋

注釋
1、閒閒:從容貌。
2、迢遞:遠貌。
3、且閉關:有閉門謝客意。
譯文:清沏溪流兩岸林木枝茂葉繁,我乘著車馬安閒地歸隱嵩山。流水有意與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鳥有心跟我一起倦飛知還。荒涼的城郭緊挨著古老渡口夕陽的餘輝映著經秋的重山。遠遠地來到嵩山下安家落戶,決心歸隱謝絕來客把門閉關。

詩詞評析

這首詩是寫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首聯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頷聯寫水寫鳥,其實乃托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頸聯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於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末聯寫山之高,點明歸隱之高潔和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的宗旨。寫景寫情並舉,於寫景中寄寓深情。層次整齊,景象蕭瑟。

詩詞賞析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在今河南登封縣北。
在歸隱的途中,詩人面對一片秋景,寫詩抒懷,顯示出詩人歸隱的閒適,也表現了他歸隱的決心。雖然秋色也使他感到了淒清,但很快他就調適過來,趨於淡薄恬靜。全詩沒有任何修飾,隨意寫來,情真意切,平淡自然,不著痕跡。

作者簡介

王維(七零一-七六一),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他是一個早熟的作家,九歲就負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試,舉解頭(即第一名舉子),二十一歲成進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時間在朝任職。安史之亂,被執,拘禁於菩提寺中,他偽裝病疾。安史亂平,以諂賊官而論罪,因曾作詩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處分。後官至尚書右丞。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無論律詩、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王維又是一位著名的繪畫大師。蘇軾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創作背景

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東都洛陽,所以王維從濟州(今山東省濟寧市)貶所返回後,在洛陽附近的嵩山也有隱居之所。這首詩就是他從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時所作的。

【主要作品】
《送元二使安西》《山居秋暝》《竹里館》 《相思》《春中田園作》 《少年行》 《觀獵》《送別》《青溪》 《渭川田家》《田園樂》 《鳥鳴澗》 《老將行》《秋夜曲》《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歸嵩山作》 《終南山》 《酬張少府》 《過香積寺》《送梓州李使君》《漢江臨眺》 《終南別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積雨輞川莊作》《贈郭給事》《鹿柴》《山中送別》 《雜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