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武漢歌舞劇院成立於1949年5月,成立之初名為“中南文工團”,1953年更名為“中南人民藝術劇院”,1959年更名為“武漢人民藝術劇院”,1963年更名為“武漢歌舞劇院”。
建院50年來,共創作、排練大型歌劇、舞劇30餘部,其中舞劇《槐蔭記》參加建國10周年調演,歌劇《向秀麗》參加建國20周年調演,歌劇《啟明星》參加建國30周年調演,並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創作、演出一等獎。90年代創演的歌舞詩樂《楚韻》榮獲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
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劇院湧現出以導演崔巍、編劇駱文、程雲、王韋民,作曲莎萊、李井然、馮仲華、胡克、肖善藝、鄒野,著名歌劇藝術家謝芳、吳雁澤,吳杏華,著名舞蹈藝術家劉鳳、肖玉珍、趙蘭,著名演奏藝術家孔建華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人才,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劇院出訪過世界許多國家,在交流演出中展示了中華民族的藝術魅力。
主要藝術家
陳鈞(一級演奏員,代表作品琵琶獨奏曲《茶山新歌》、《琴台抒懷》)、徐奇武(一級演奏員,代表作品單管子獨奏《放驢》、雙管子獨奏《江河水》)、趙鋼(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曲《長江飛出一條龍》、《美麗的江城武漢》)、王丹萍(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曲《三峽,我的家鄉》、《相聚在武漢》)、唐德平(一級演奏員,代表作品塤獨奏《關雎》、笛子獨奏《山林春曉》)、林芳(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曲《黃鶴對我說,白雲對你說》、《王二小新唱》)、傅江寧(一級作曲,代表作品歌曲《謝謝您天南地北好心人》、歌曲配器《山路十八彎》)等。
出國訪問
劇院曾多次擔任出國訪問任務,曾先後赴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高棉、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前蘇聯、義大利、德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馬爾他、蓋亞那、委內瑞拉、蘇丹等二十多個國家進行友好訪問演出,促進了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增進了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
成就
多年來,劇院遵循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方向,共創作排練了大型歌劇、舞劇三十餘部。其中大型歌劇《向秀麗》,全國有八十多個劇團先後上演。大型歌劇《啟明星》參加國慶三十周年獻禮調演,並獲中央文化部頒發的創作、演出一等獎。歌舞詩樂《楚韻》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大型民族舞劇《山水謠》獲文化部一九九九年度“文華新劇目”獎並於2000年9月參加在江蘇舉辦的第六屆中國藝術節,榮獲藝術節“優秀劇目”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