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歷史
祖先由中亞高原東部逐漸南遷,約於公元初期定居於緬甸。各村寨為獨立單位,由世襲頭人統治。1889年後受英國殖民統治。1948年緬甸獨立,成立欽族特別區,頭人改由民選。1974年改為欽邦。主要從事農業,至今保持刀耕火種。作物有旱稻、玉米、薯類、豆類和香料;並種植棉花,製作藍靛,自織自染。喜愛捕魚。還有鐵器、制陶、編織等手工業。
蒙古血統的部落群體,分布於緬甸與印度之間的分界山脈的最南端。自17世紀到19世紀末期,他們的歷史是連綿不斷的部落讎隙和部落戰爭。1889年英國首次遠征欽山,隨即併吞該地。英國的統治結束了欽人襲擾緬甸平原活動。農村是傳統的自給自足單位,往往有幾百家。有些由長老議事會統治,有些則由頭目單獨統治。還有世襲的酋長,對大片地區進行政治控制,並接受土地耕種者的貢物。
傳統
農業是欽人的經濟基礎,實行輪作制,經連續數年種植後即將土地改為森林。水稻、黍稷、玉米是主要的糧食作物。飼養家畜主要食其肉而不飲其乳或用於牽引車具。重要家畜是一種馴化的印度野牛。欽人勇猛善獵具有宗教意識,認為大量捕殺獵物的人,來生將享有高位。社會地位乃至構想中的來生身份都要通過舉辦宴會來獲得。欽人與庫基人(Kuki)、米佐人(Mizo)、拉克爾人(Lakher)有很多共同點,他們操關係較近的藏緬諸語言。實行一夫多妻制,由父系追溯家世,青年人結婚要在父母所屬氏族之外擇偶。傳統的宗教包括多神信仰,以祭品和犧牲向神鬼邀寵。許多人已信基督教,然而部落一直保持其特徵,外界的影響終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