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自然概況次村鄉是典型丘陵地貌,土質為優質紅粘土壤,牧坡寬廣。全鄉共有小河流4條,途經7個行政村。經過多年治理,共建有3座人字壩,小流域治理初見成效。全鄉森林覆蓋面積達65%,地下礦產資源豐富(煉焦煤)有待開發。主導產業與相關產業次村鄉是中國四大名米之一——沁州黃髮源地,歷史淵源流長,康熙年間作為宮廷貢米以來,一直作為皇家貢米。解放後,一直作為中央首長特供產品。自98年以來,次村鄉建立“沁州黃”小米基地,“檀山皇”小米基地,使這一名米更加發揚壯大,走出老區,走向全中國,銷往北京、天津、內蒙、東三省、福建、廣東等地,市場一直看好,產品供不應求。由於牧坡寬廣,水源充足,養殖業也是次村鄉農民主要產業之一,肉牛育肥、肉驢養殖、肉羊養殖一直是農民的傳統產業,全鄉共建有肉牛育肥基地6個,肉驢育肥基地2個。年牛存欄1萬頭,出欄2萬頭,2003年被長治市授予“上黨養牛第一鄉”榮譽稱號。當地政府積極開發利用小流域,沿河兩岸的村莊,在政府引導、農行扶助、農民自願的前提下養起了肉鴨,肉鴨養殖也成為農民致富的又一主導產業。相關產業為玉米、大豆、經濟林等農作物為主,糧食產量年產10萬公斤以上。
招商引資
自1998年,“四荒”拍賣以來,鄉黨委政府創造一系列優惠條件,先後有北京、上海等外地企業家來次村鄉投資開發,建有“檀山皇”小米基地,“沁州黃”小米基地2個,紫岑山林牧開發中心1個,郭家莊綠色示範基地(萬畝核桃林)1個,神堂山休閒旅遊度假村1個,累計引資4500萬元。2005年台商與日本外資也有開發土地、荒坡合作意向。
自然環境
次村鄉是全縣唯一一個沒有污染源的鄉鎮,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新鮮,是一個綠色的天地,全鄉經過近三年退耕還林開發,全鄉退耕還林1萬畝。現在已是樹木成林,鬱鬱蔥蔥,已初現成效。國營檀山林場也駐紮在我鄉。次村鄉交通便利,東臨太長高速公路,西接208國道、太焦鐵路。208國道連線太長高速路的公路也即將動工,總投資1.5億元,連線路穿鄉而過,貫穿全鄉五個行政村,屆時交通將更加暢通便利。
歷史文化
該鄉民風淳樸,人傑地靈,一個個美麗傳說講述著這裡悠久的歷史。八角九頂落鳳凰的鳳凰山就坐落在名米產
地——檀山;前接漳河,後滴關河的檀山寺廟也坐落在名米產地檀山;郭公墓與王莽趕劉秀,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五龍頭,是五龍顯聖的地方;水窪,富戶李萬良與龍王爺比富的地方;魏家寨,曹操駐軍地方等等。抗戰期間沁縣第一位共產黨員——閆旦,當年與薄一波等老革命戰鬥在一起,出生在次村鄉魏家寨,死後當時的縣委書記、公社書記親自弔唁,抬靈打墓,出殯場面壯烈,現人們談起,都肅然起敬。古老的次村已經煥發新姿,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的行列中,開放的次村,張開他那寬厚的胸膛迎接每一位開發投資的客人,讓他們感受到淳樸而又熱情的環境。特產
次村鄉的雞蛋,個大、清多、蛋黃大、營養價值高,是上乘的禽蛋。次村鄉的南瓜籽,粒大、皮薄、肉厚,生食能驅蛔蟲,炒食則為上好的補品,品味清香甜美。
最為珍貴的是米中珍品沁州黃。沁州黃小米以外觀顆粒圓潤,金黃透亮,米飯清香甘甜,綿軟可口而聞名於世,
被譽為“米中之王”。從明朝的嘉靖年間到清朝各代,一直是宮廷貢品。1919年,曾在印度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獎。解放後,多次參加廣交會,受到外商的讚揚。1986年,在石家莊全國賽米會上被評為一級米,榮膺“全國最佳小米”稱號,被列為國宴用品。1988年,在洛陽全國賽米會上又奪得冠軍。據科學分析,沁州黃小米的澱粉含量、米膠長度、糊化溫度、米湯中固形物含量等四方面數據均優於其它小米。所含的營養成分均高於各種主要糧食作物,它的脂肪含量高達4.22%,比普通小米的脂肪含量高1.25%;可溶量糖類的含量高達1.6%;所含的蛋白質也高於大米、小麥,而粗纖維又在各種主要糧食作物中含量最低,相傳,在封建社會,沁州黃小米從穀子播種到收割、碾制,官府一直派人監護,可見此米的珍貴。沁州黃小米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據中醫臨床實踐證明,沁州黃小米味甘,性微寒,為清涼性滋養強壯品,具有養陰、清熱、利尿、消腫等功效。對於高血壓、各種炎症,癌症均有一定的預防和抑制作用,四季可用,老少皆宜,是當地人民自古以來嬰幼兒、產婦、老年人的滋養品。
沁州黃小米是穀子家族中的一個最特殊的品種,它只適宜於在山區瘠薄幹旱的土地上生長,而一旦施以磷肥、鉀肥便會減產,因此,歷年以來,只能在沁縣次村鄉的部分土地上種植。
正是因為沁州黃的特殊營養和傳奇經歷,使得它身價不菲。倍受海內外客商的青睬。沁縣成立了“沁州黃開發公司”,對這一歷史名產進行了科學的養植栽培,使沁州黃小米能為更多的現代人所用。
人物
次村鄉付建偉
提起付建偉,認識他的人知道他先養牛,後販牛,都親切地稱他為“牛大王”。就是這個普通農民的兒子,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創造了一個奇蹟,建起了現代化的肉牛育肥基地,在當地傳為佳話。
付建偉,國中畢業後就隨父親乾起了農活。不安分的他,終究沒有把父親手把手教出的莊稼活乾出名堂,就自己
想自己的出路了。1978年他率先承包本村10餘畝經濟林開始,在商海中摸爬滾打。1984年,當他看到本村水足坡廣、牧草豐富的優勢時,便開始了養牛,1988年又與人合作在屯留縣老軍莊殺牛、販牛。十多年的念牛“經”,使他積累了豐富的養牛經驗,自己成了遠近聞名的“販牛大王”。從養牛、販牛中嘗到甜頭的付建偉沒有忘記鄉親們,在他的帶動下,全村搞起了養牛。全村牛存欄數達到150頭,戶均3頭,該村也成為全縣有名的養牛專業村。隨著村里養牛戶的增多,向他請教學習技術的人多了,想跟著一起販牛的更多。為了使更多的村民掌握技術,他經常走東家、進西家講解養殖技術,傳授飼料配方,成了全村及附近10多個村的義務技術指導。
之後,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紅火。經他手販的牛近的銷往祁縣、文水、太原等地,遠的銷往天津近郊,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經紀人”。名氣大了,信譽高了,可付建偉沒有小富即安。在外出聯繫業務期間,每當看到其它地方的肉牛育肥項目使周邊鄉村走上致富路時,就夢想自己有一天能親手在自己的家門口建起一座現代化的肉牛育肥基地,過一次“牛”老闆的癮,但終因資金短缺未能如願。去年4月,沁縣人行實施“百村百項”調產示範工程後,他如願以償,在人行領導的大力幫助下,由其本人籌資40萬元,人行支農貸款60萬元組建的“五星村肉牛育肥基地”正式掛牌成立。
一石激起千層浪。付建偉籌資辦廠的訊息不脛而走,民眾從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80%的養牛戶紛紛效仿,他們把準備蓋房子和給兒子結婚用的“壓箱錢”毫無保留拿出來買了牛,養牛熱再次席捲次村鄉。鄉親們高興地說:“俺們都跟著付建偉走,肯定錯不了”。
行政區劃
後底溝村,石科村,鈔溝村,魏家寨村,徐家莊村,盤道村,陡角村,東莊村,次村,泊立村,檀山村,五星村,南凹村,楊家莊村,上村,水凹村,小嶺底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