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莊村

全村13個村民小組,1330餘人。有耕地1250餘畝,可利用柞坡7500餘畝。

基本信息

東莊村

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城郊鄉東莊村

東莊村位於縣城東7公里處,S331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全村13個村民小組,1330餘人。有耕地1250餘畝,可利用柞坡7500餘畝。 硬體建設獲跨越式發展。一是投資200餘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硬化進村幹道3條6.5公里,副道9條4公里,建橋涵3座,植道旁綠化樹5000餘株。100%的民眾用上城鄉同價電,85.6%的民眾用上自來水,50%的農戶通電話,70%的農戶將用上沼氣。建成了占地2000餘平方米的文化廣場、100餘平方米的觀禮台、600餘平方米的村中花園。村部和學校的兩層14間歐式樓房成為村中的標誌性建築。二是“農家樂”旅遊設施基本配套。開通了長2100米、寬7.5米的從S331公路通往東莊解放軍武漢軍區地下通信指揮所景區的旅遊公路。建成了深3米、面積達5336平方米的魚塘,魚塘四周1600餘平方米池壁全部硬化;高2米、長300餘米的魚塘鋼筋護欄全部塗上裝飾油漆;建築面積達200餘平方米的旅遊飯店已啟用,內設空調雅間,裝飾古樸典雅,極具文化風情。三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獲得歷史性突破。全村的魚苗飼養、花卉苗木產業迅速發展,經濟效益逐步提高。全體村民家家有項目,人人有活乾,天天有收入,正以堅實的步伐整體向小康社會邁進。 柞蠶放養成為民眾發展生產的支柱產業。為叫響城郊鄉“一化柞蠶”品牌,充分發揮柞蠶飼養業的傳統優勢,加快新技術植入步伐,使柞蠶飼養業重現生機,鄉黨委政府依託東莊村柞坡面積廣和民眾養蠶的傳統優勢,以該村為核心建設了城郊鄉萬畝柞蠶放養示範區。該村與縣蠶業局合作,全面實施“三五成型,一次定型”、點橡補墩、留樁放拐、柞坡消毒等技術,使柞坡產葉量、柞蠶放養量、柞繭產量分別提高3.3倍、1.6倍、1.5倍,柞繭質量明顯提高,繭農收入顯著增加。區內年放養鏡選優質蠶種200餘斤,年產鮮繭近600擔,產值30餘萬元,區內60%以上的農戶從柞蠶飼養中受益,戶均增收1200餘元。

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市新田鄉東莊村

侯馬市新田鄉東莊,西與南郭馬、北西莊相臨。東莊村名的來由尚無從考證。或因其相對南西莊(早稱西莊)的方位而來。 清光緒年間東莊屬曲沃縣南莊裡;民國十七年屬曲沃縣四區,東莊時有113戶,男304丁,女234口;2000年東莊有522戶,2201口人,耕238.47公頃,人均收入3080元。東莊村,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落實第二輪土地延續承包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搞節水工程。1999年以來,發展噴灌2000畝。帶領村民大力發展養殖業、各種門類的商業 、服務業,使農村民經濟不斷發展,村民收入逐年提高。 據當地人傳說,東莊古時是春秋晉國的花園所在地。民國十七年《新修曲沃縣誌》古蹟考·官府亭台中記載:晉國遺元,在縣西十五里東莊村。該村的西南門門額題曰:“古晉遺址”。明萬曆時,處士蘇嘉會詩題:“舊苑荒台楊柳新,滿徑花草盡芳芬。只因此處風光好,曾游晉王宮裡人”。 1972年9月中旬,楊辰秀同志進行文物調查時,在東莊學校看到該校西邊一排教室的東牆外黑板上鑲嵌著一方“晉國遺園”門額石刻,上面刻詩一首,詩的內容是說晉國花園的。因多種原因,此石刻未能保存下來。 據東莊蘇乃一先生和葉鐵玉同志講,東莊村過去有十景。其中五景是: “鯉魚跳龍門”。指的是東門外由村民傾倒爐渣堆積而成的形似魚狀的小山堆。哪裡是魚頭,哪裡是魚尾,說得維妙維肖。 “關公拴馬樁”。指村東南角關帝廟左側的一個土塔。土塔上長了一顆槐樹。 “五柏塔”。指的是村西門外火神廟左邊長的五棵大柏樹和修建的一座塔。 “檜抱棗”。指村西門內寺院一棵幾百年的大檜樹與一棵棗樹相擁相抱長在一起,令人讚嘆不已。 “褲檔吊枝槐”。指村西南門外,一條路向北西莊去,一條路向南西莊去。兩條路相交處有一眼水井,井旁長有一棵藏盛的大槐樹。 口述者對其五景已經說不清了。他們小時候還在村東南土塔上玩耍過,見過村西南門外的水井,水井在六十年代才廢棄的。 元朝末年,東莊村王霖,貢生,任長沙縣丞。因陳友諒叛千百萬,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流居湘潭,世代為湘潭。其後代子孫,或為嘉靖年進士,或為天啟年、崇禎年舉人,或任提學,或官教授,或有死於明末農民起義者,湖廣省志均有記載。 蘇州俊:字虞廷,明朝年間東莊人。明萬曆辛卯年鄉試中舉,任許州喻訓士,又改任南召令,後調地鄭,署理命陽,再暑韓城,後升任漢中同知。老年歸家,常與曹真予、馮少墟講學。他一生為官清廉,潛心思想修養,人們尊稱為“蘇夫子”。東莊村有漢中府同知蘇州俊墓。 清代東莊王門之後,湖南湘潭人王恪,字元少,曾回侯馬賦詩《隘口早行》: 早瞻桑梓地,恭敬故鄉情。 殘月依山暗,疏星向客明。 露濃衣帶濕,沙潤馬蹄輕。 烏鳥還原谷,同心喚友聲。 王仰星:字子南,清末東莊人。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他在東莊村福勝寺創辦了女子學校。對打破封建思想,促進婦女解放,產生了積極影響。他辦學有功,治校有方,民國十年後,村里人為他立了一座石碑,以示對其尊敬和表彰。 關於王仰星,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故: 相傳,當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太后偕同光緒皇帝出逃,南下西安。途經侯馬時,王子南參加接待。隨行保駕的朝臣董福祥問王叫什麼名子,王子南如實回答。董問王:是孔子的“子”?王回答說:不敢。是小孩子的“子”。一句回話,表現出王子南謙恭有禮,素有教養。董福祥甚為嘗識,王子南得到嘉獎。此事傳開,王子南名聲大振,後成為侯馬的大紳士。 李安逸:小名財娃,東莊人,1917年生,1937從鳳城隨營學校參加革命,參加過解放曲沃、運城等戰役。解放運城時任旅參謀長,曾參加赴朝作戰,後任濟南軍校校長,離休後居於濟南。 王化經:東莊人,1924年生,1937年參加革命,曾任北京軍區六十三軍一八九師副政委。 六十、七十年代,東莊是曲沃、侯馬的先進村之一。

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連江鎮東莊村

東莊村位於定遠縣南大門,鎮中心位於合蚌公路,交通便利,農業發達。全村15村民小組,包括合併的郭巷村等,現已規劃至東莊。連江全鎮境內種植安農水密桃近1000畝,其中東莊村郭巷村民組規模成片種植約500畝果樹林,有郭巷水密桃村美譽,安農水密桃有色美、味甜、汁多、個大、爽口諸多優點,深受歡迎,市場前景可觀,開發價值極高。傳統農作物主要盛產水稻、小麥、油菜、花生、玉米,以麥、油種植為主,少量種植棉花、山芋、豆類雜糧等。畜禽、漁業養殖較為普遍,水產品產量約50噸,年出欄生豬約1萬頭,年出欄生豬百頭以上養殖大戶有20多戶。境內林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較好,林業經濟效益逐步顯現。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050元。

雲南省大理州劍川縣彌沙鄉東莊村

基本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劍川縣彌沙鄉,地處鄉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鄉道路為公路,交通方便,距縣76公里。東鄰沙溪鎮,南鄰彌新村,西鄰西莊村,北鄰大邑村。轄長檐門、夫場、舊井等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18 戶,有鄉村人口1008人,其中農業人口958 人,勞動力51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47 人。 全村國土面積30.01平方公里,海拔2400 米,年平均氣溫11 ℃,年降水量 680 毫米,適合種植大麥、蠶豆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497畝,人均耕地2.54 畝,林地33618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4.3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55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80 戶通自來水,有 0 戶飲用井水,有138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213戶通電,有 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211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110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68 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5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3.5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3 輛,拖拉機 0 輛,機車 0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650 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13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0 戶;建有小水窖 159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3 戶。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1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6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144.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82.2萬元,占總收入的57.3%;畜牧業收入 45.7萬元,占總收入的 31.7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745 頭,肉牛 80 頭,肉羊 857 頭);林業收入 2.4 萬元,占總收入的 1.7%;第二、三產業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 9.7%;工資性收入 23.4萬元,占總收入的 16.2%。農民人均純收入 1155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19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37人,在省內務工18 人,到省外務工19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18 戶,人口1008 人,其中男514 人,女性494人。其中農業人口(958 人,勞動力 519 人。該村以白族為主(是白族、漢族、彝族混居地),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34人,參合率92.7%;享受低保 161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48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4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13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65人,距離鄉中學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2人,其中小學生65 人,中學生57 人。

人文地理

在東莊村,白族姑娘嫁妝里少不了一張雪白的牡羊皮。要用純白的綿羊皮鞣製而成,不得有一點雜毛。 羊皮上必須完整地保留羊的四肢和尾皮,不得有任何殘缺。為此,認家有姑娘要出嫁,早早就得養好一隻白羯羊,假如沒養羊,到時候即使出高價購買也在所不惜。這種習俗的形成,與白族婦女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所處的地位是分不開的。千百年來,劍川白族婦女在社會分工中擔負的不只是輔助性的家務勞動,四季農活也無所不乾,在終年的辛勤勞動中,既能禦寒又可作勞動保護和羊皮,成了他們的親密夥伴。特別是婦女習慣於背背子,且有 羊皮作墊背,一張羊皮對女子來說,就好比彝族人的披氈和藏族人的靴子一樣,是須臾離不開的東西,父母在姑娘出嫁時送給她一張潔白的羊皮作嫁妝,不公是送給女兒一件生活用品,也是希望她能把勤勞樸素的美德帶到丈夫家去。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羊皮的使用價值已漸漸消失,但作為一個古老的習俗,至今仍然在東莊村沿襲下來。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產業結構上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第二、三產業基本空白,只有少量家庭作坊進行飼料加工。經濟結構單一,以種植包穀、小麥等旱地作物和芸豆與少量烤菸為主,輔以牲畜出售,少量經濟林果和林木資源收入,農副產品商品化率低,仍屬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重點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拓寬民眾的經濟門路,抓好勞動力轉移工作。[1]

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博南鎮東莊村

東莊村隸屬永平縣博南鎮,地處博南鎮西邊,距博南鎮政府所在地32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32公里。東與廠街鄉岔路村接壤,南與杉陽鎮抱龍村仁壽村杉陽村接壤 ,西鄰博南鎮花橋村 ,北與博南鎮花橋村、桃新村相鄰,轄背陰坡、桃子樹等5個自然村。現有農戶742戶,有鄉村人口3117人,其中農業人口3039人,勞動力170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41人。 全村國土面積47平方公里,海拔1730米,年平均氣溫15.7℃,年降水量972.5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488畝,人均耕地1.15畝,林地37596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9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烤菸、種植業、泡核桃為主。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李家鄉東莊村

東莊村位於李家鄉政府駐地東北1.5公里。 地處雁門寨腳下,地勢北高南低。設一村民委員會。共73戶,292人。耕地377畝。主產小麥、玉米。林業發展較快。經濟樹有柿子、軟棗等。 《李氏族譜》載:“始祖藍庭公,自明初由棗強縣徙居山東青州府益都縣孝婦鄉李家窯。十五世祖大州,字錫九,移居東莊。”據此,清初已有此村。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已有“東莊”村名記載。該村自清代前期相繼有各姓氏大量遷未定居,在東山溜建立村落,故命名為“東莊”。[2]

山東省日照市萊西市姜山鎮東莊村

村名由來

明末馬氏、李氏由石城村遷此建村,因村東有嶺,取名埠西。後為祈求興旺,借姜山大商號“太和”取名太和莊。因有兩村同名,該村處東,故名東太和莊。後簡稱為東莊。隨有于氏、初氏、宮氏、王氏等先後遷入定居。

政區人口

位於煙青一級公路東側,北靠萬紫花卉莊園,南與西莊相接,共有89戶,296人,385畝耕地。

經濟狀況

2004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75元,先後榮獲萊西市文明村莊、先進黨支部、模範村委會等稱號。

優勢產業

近幾年來,該村搶抓機遇,充分發揮近靠一級公路的區位優勢,依託花卉莊園和外資企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走上了科技致富路。該村在農業結構調整上積極發展畜牧養殖業和蔬菜種植。建有奶牛養殖小區1處,奶牛存欄50頭,生豬養殖小區1處,生豬存欄200頭。發展胡蘿蔔、大白菜等大田訂單蔬菜300畝,年增收30萬元。閒余季節,村民到就近萬紫花卉莊園和太農等花生加工企業不工,吸納勞動力50人,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渠道。

社會事業

該村還注重加強村容村貌建設,三條文明大街全部進行了綠化、亮化。村民素質進一步提高,連續多年未發生治安刑事案件,保持了村莊穩定。

青海省格爾木市格爾木市東莊村

東莊村地處柴達木盆地東部烏蘭縣希里溝鎮綠洲農業區,是一個以漢、回、藏、蒙古族等八個民族聚居的村之一,全村現有農戶320戶、總人口1451人,耕地面積2327畝,人均擁有耕地1.6畝。各類牲畜存欄達到10000頭(只)。多年來,由於東莊村地處都蘭河流域下游,地表水位較高,土壤次生鹽漬化現象嚴重,農作物品種結構單一,產量低而不穩,到2008年底,主要農作物小麥平均畝產僅為300公斤;油菜平均畝產70公斤;農牧業收入占全村各類收入的85%以上。 為提高東莊村的整體發展水平,從2006年開始,東莊村黨支部、村委會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後,研究確立了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農區畜牧業和培育二、三產業為目標的經濟發展思路,動員各族民眾在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豐富的退耕資源,發展農區畜牧業,加快畜用暖棚建設,並多方協調和組織,讓更多的剩餘勞動轉移到二、三產業和行業中就業,逐漸改變東莊村目前民眾收入水平低,生活較為困難的現象。[3]

安徽省六安市壽縣安豐鎮東莊村

東莊村位於安豐鎮東部,東臨瓦埠湖,西與石集街道接壤,南與谷貝村為鄰,北與關廟村相連。全村總面積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89畝,轄38個村民小組、925戶、3996人。 東莊村黨總支下設三個黨支部委員會、七個黨小組、85名黨員,其中外流黨員14人。民事調解、治安保衛、文教衛生、共青團、婦聯等配套組織健全。利用沿湖邊的東大圩、西河圩內的低洼地,廢水荒灘,爭取省以工貸 項目資金100餘萬元,開發成精養魚塘,從事水產養殖業及多種養殖。目前,主要養殖蟹、蝦,年產值1300餘萬元,純收入30餘萬元。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葭芷街道東莊村

東莊村現有7個村民小組,農村住戶242戶,總人口718人,其中勞動力475人,耕地面積為557畝,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為7.3萬元,2007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8837.5萬元,人均收入達8721元。[4]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新灣鎮東莊村

東莊村位於新灣鎮東北,東臨蕭東村,南至臨江村,西至三豐村。於1980年從河莊公社遷戶到前進公社。1981年6月成立東莊大隊,於1984年改名為東莊村村民委員會。 我村區域面積2.18平方公里,地貌屬沙地平原,地形平坦,區域內大小河流縱橫密布,排灌暢通,耕地面積1658畝,農業主要以種植水稻、大豆、蔬菜等作物為主。村內現有企業四家,以蔬菜加工、鉛合金門窗、五金鑄造等,經濟較益年年提增。 該村下設15個村民小組,2008年常住人口1457人,總戶數408戶。工農業總產值5428萬元,人均收入12828元。 我們東莊村於2006年通過了整治村驗收。村內設老年活動室、閱覽室、圖書室、健身室、衛生室;村級道路硬化、路燈亮化、路邊綠化、河道淨化,如今的東莊村已經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善、居住環境優美、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村民安居樂業,文明和諧,正朝著有圍墾沙地特色的新農村建設目標繼續邁步前進。[5]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鎮東莊村

東莊村位於千島湖鎮城郊,05、06兩條省道經過。現有常住人口932人,共272戶。山林面積10193畝,耕地365畝,轄區內有學校4個。其中,初級中學一個,中心國小一個,兩個技校。有幼稚園一個,主要經濟來源以蔬菜、水果為主,2007年人均收入7600元。[6]

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白楊鎮東莊村

東莊村位於白楊鎮2.5公里處,東與白楊街相連,西至漫流,南至血子山,北接香潭溝。白趙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土地面積2999畝,耕地面積2442畝,全村居住集中,8個村民組,514戶,人口2195人,村兩委幹部6人,44名黨員。農作物小麥、西瓜、玉米、紅薯為主。國小1所,占地面積4768平方米,建築面積1671平方米,教學樓1幢,學生350名,教師11名。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重坊鎮東莊村

東莊村位於重坊鎮東北部,縣鄉公路從村北穿過,明嘉靖年間李姓由江蘇東海縣龍門遷來,建村於沂河的西岸,在孫出口村的東北邊,始稱為東莊村,由於1950年沂河發洪水,國家整修河道,村莊整體西遷1公里於沂河西岸。現總面積2108畝,耕地1343畝,其中蔬菜種植面積800畝。大銀杏樹120多棵,是聞名魯南蘇北的"鐮刀把"加工村,年加工鐮刀把達100多萬把。413戶,1709人。中共黨員24名,泔宮支部成員3人,1946年李汝分成為第一個共產黨員。該村是縣級文明示範村,2縱3橫5條主要街道,村辦公室座落村莊中心,學,衛生室各一處。1977年通電。2001年被鎮黨委,政府命名為"兩個文明建設先進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