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學派

樂學派創始人制氏,不詳其名,西漢初魯(今山東南部),地人。傳說黃帝時祭天神用《雲門》。周朝存有“六樂”:《雲門》、《鹹池》、《大韶》、《大夏》、《大□》、《大武》。周公制禮作樂。

概述

〖樂學派〗創始人制氏,不詳其名,西漢初魯(今山東南部),地人。音樂由來已久,初,用來祭神。傳說黃帝時祭天神用《雲門》。周朝存有“六樂”:《雲門》、《鹹池》、《大韶》、《大夏》、《大□》、《大武》。周公制禮作樂。禮,用來整飭言表而體現尊卑差別,樂,用來感化內心而同善時政。春秋末期以來,禮崩樂壞,至秦禮樂消滅。漢朝建立以後,因為制氏通曉雅樂聲律世世任樂官。制氏雖然很熟悉節奏、鏇律,但是不能說明音樂蘊含的意義。漢孝文帝時魏國樂人室公獻上《周官大宗伯》的《大司樂》章。武帝時,河間獻王好儒,、竇公與毛生等人共采《周官》及譜子書中談樂的篇章,作《樂記》,其內容與制氏所傳相近。後有趙定、師中、龍德,都善《雅琴》。河間獻王內史丞王定傳授《樂記》給王禹。成帝時,王禹為謁者,多次談論《樂記》。河間獻王劉德作《樂無語》一卷,談及四夷的音樂:東夷的音樂,名為《朝離》,萬物微萌,離地而生;南夷的音樂,名為《南》,“南”即任,保養的意思,保養萬物;西夷的音樂,名為《味》,“味”,昧的意思,萬物衰老,取義晦昧;北夷的音樂,名為《禁》,意指萬物避藏。東夷的音樂伴以持矛舞,取義促進萬物生長;南夷的音樂伴以持羽舞,取義促進萬物養成;西夷的音樂伴以持戟舞,取義促進收刈;北夷的音樂伴以持干戈舞,取義促進避藏。合歡的樂舞在庭堂,四夷的樂舞列於右。漢初,有《文始》舞,它本於《大韶》,證明《大韶》樂漢初尚存。至三國時期,尚存《鹿鳴》四詩之樂。但王定所傳音樂,不及於後漢,因為後漢儒生熱心傳授孔門經學,卻不知傳音樂,於是樂末逸而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