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山一村

成山一村

成山一村是中國的一處村落,位於山東省榮成市成山鎮。

成山一村位於山東省榮成市成山鎮中部,成山衛古城東南方,東依古衛城東牆,西與成山四村接界,南與成山五村毗鄰,北與成山二村、三村接壤,全村289戶,783人,耕地1240畝。
今成山一村曾是古榮成縣老縣衙、監獄、成山書院、城隍廟、宴公廟、魁星閣、宴公牌坊等的所在地。1930年城區劃為五村,成山一村命名為永安村。1950年後,按序號改稱城廂一村。1981年經縣政府批准,更名為成山一村。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置成山衛,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築石城,設四門,今成山一村就處在城內南北與東西大街交匯處的南門與東門之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撤衛置縣。乾隆二年(1737年)第一任榮成縣知縣羅克昌在村西部南北大街東側建榮成縣衙署,此衙署一直使用到1894年,“甲午之戰”時被在榮成灣落鳳港筏子窩登入的日軍燒毀。後在其址修建監獄。嘉慶十四年(1809年),知縣張畲在今書院街與下崖街交匯處建成山書院。清代170年間,榮成縣考中的10名進士,50名舉人,463名貢生,大部分都出自成山書院。光緒三十年(1904年)成山書院改為榮成官立高等國小堂,1913年改名縣立第一高等國小堂,1931年改為縣立第一國小。
明清以來,成山一村人才輩出。明代有袁氏袁瑤父子保衛朝廷,清末民初有鞠正色父子從教為民,當代有李耀文父子將軍為國做貢獻。
明成化年間,村中袁氏六世祖袁瑤任江西高安知縣時,在平亂中陣亡,欽賜在成山衛給袁瑤建忠孝坊,並賜隨父平亂的袁瑤子袁鳳翔為藍城知縣。清光緒元年(1875年),成山一村吉市胡同鞠正色,字華秋,考中舉人,其父鞠方升是秀才。其子鞠承穎(1872-1944年),字思敏,清庠生,後畢業於北京大學。是民國初期山東四大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於明信、范明樞)之首,時有“南蔡(元培)北鞠(思敏)”之稱。辛亥革命時,他在濟南參與謀劃山東反清獨立。事後又回榮成與同道劉培源、曲璜一起,推翻了清朝最後一任知縣劉文炳在榮成的統治,建立了榮成縣革命軍政府。後來他在濟南主持創辦了正誼中學,任校長,著名學者季羨林、鄧廣銘、著名詩人臧克家、作家李廣田、電影表演藝術家項堃都曾是他的學生。當年濟南市民為紀念這位教育家、辛亥革命先驅,曾命名有思敏街,正誼中學有思敏紀念亭。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鞠思敏被委託續修《榮成縣誌》,任總編,續志與道光《榮成縣誌》比,總綱由10增加到16,要目由70增到123。完成了沿革、人物、政治、建設、教育、物產等六卷。後因“七七”事變爆發,續志被迫停頓,後未再繼續。此志現稱為民國志《榮成縣續志》,共六卷(二卷丟失),藏於市檔案局。
清末成山書院改為縣立第一高等國小堂,是榮成最早的近代學堂,這裡培養出了大量著名人才。
原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谷牧(原名劉家語),今寧津鎮東墩村人,在這裡讀高小時就走上了革命道路,畢業後被黨組織保送到文登鄉師。1978年6月20日,谷牧副總理在任期間,還專程探望他在榮成第一高小求學時的校長唐樹堯(今成山一村人)先生。
1930年,榮成縣第一個共產黨員、革命火種傳播者孫繼周從煙臺返回榮成,在石島開闢工作,身份暴露後,返回城廂,以縣立第一高小為重點,先後發展了曹漫之、谷牧、劉佩忠等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春,曹漫之又介紹了李耀文(原名張錫紳,今成山一村人,原海軍政委,上將)、李光熺(原名王駿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1月18日,曹漫之、李耀文等領導了埠柳鄉校起義,把起義隊伍帶到文登大水泊,編入了天福山起義隊伍“山東抗日救國第三軍”。成山一村人劉國珩(1916~1939),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在北平讀書,回鄉創辦“民眾教育館”,天福山起義後,任膠東抗日辦事處主任兼東海警備大隊政委,1939年在文登“葛家慘案”中遇害。成山一村人胡保森,1935年與劉國珩先後創辦“民眾教育館”“文化事務局”,後到延安學習,結業後分配到部隊任團政委,1945年在河北犧牲。
在清代,成山一村不少人去北京開烤鴨店和餐館飯莊。北京東四隆福寺附近的“便宜齋”,是成山一村劉夕洪所創。據說,當時還是少女的慈禧,經常出入“便宜齋”,與掌柜的打趣說笑,日久熟了,她對掌柜說:“我一旦選進宮,必使你大發烤鴨之財。”慈禧進宮後,每晨冷葷小菜,必有鴨雜等,搭配八樣為一飯盒,由夥計送至御膳廚,每盒二兩銀子。宮廷大臣們摸了底,凡宴請、饋送,烤鴨非“便宜齋”莫取。這樣,“便宜齋”便大發了烤鴨之財。隨著“便宜齋”的發跡,榮成人絡繹不絕到北京經營烤鴨生意。清朝末年,北京大小烤鴨店多達四、五十家,遍布於大街小巷,其中有百分之九十是榮成成山、俚島人開的。
成山一村地上文物眾多。“沙寨子軍寨”位於村東北果園後,曾是明清抗倭和守城的軍事要地。據史料記載,曾從駐守濟南、文登營調來軍隊防守,現為榮成市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物較多是從京城流落來的,也有民間珍藏的,例如清乾隆、道光年間的文書,地契等。李耀文將軍結婚時的舊居,今仍保存完好,經常引來村民和海內外遊人參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