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介紹
![楓林鎮[永嘉縣]](/img/e/ac7/nBnauM3X0cDM1MjN0UzNxQ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1c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楓林鎮轄4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0336戶,4.1萬人,總面積73.6平方公里(古城區3平方公里,1萬多人口),其中耕地面積12578畝,宜林地73607畝。200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203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突破4000元。
該鎮利用現有農業資源條件,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合理規劃、調整結構、提出了“小三帶”發展戰略,即平原地糧經畜漁高效農業經濟開發帶,重點發展大棚蔬菜和養殖業;低矮經濟林開發帶,重點發展楊梅,獼猴桃、水蜜桃等水果;高遠山藥材,高山蔬菜、林業開發帶,重點發展杜仲,厚朴、木香等藥材。
![楓林鎮[永嘉縣]](/img/7/09b/nBnauM3X4ATM5IjMwAzNxQ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wc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000年,該鎮發展了大棚蔬菜2700畝,高山蔬菜1200畝,存欄肉豬1.7萬頭、青蝦1800公斤、羅氏沼蝦900公斤、魚類5000公斤、長毛兔2300頭、肉兔500頭,經濟水果林累計1.3畝、用材林600畝。 該鎮農業已經全方位的開發,上規模、上檔次。
生態旅遊有所突破。楓林鎮的旅遊資源主要包括:飛瀑、怪石、灘林、文物古蹟、歷史名人、民俗傳說、武術文化及農家風情等,其主要特色為山水風光和人文資源,發展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生態旅遊已成為楓林鎮域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同時古鎮保護規劃力度加大,編制了“楓林古鎮總體保護規劃”。
行政區劃
楓林鎮:面積270.88平方千米,人口44256人,轄24個村委會,181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楓林街。(村民委員會):五合,月朗,竹畈,汪源,楊柳,長圳,湖田,水源,宋新,竹林,楊橋,漆坊,沿沖,南城,劉沖,大畈,坡山,下莊,白田,花塘,楊山,石塘,胡政,坳上。
歷史文化
![楓林鎮[永嘉縣]](/img/d/5d0/nBnauM3XyMzM4YDO3AzNxQ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wc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楓林古鎮,坐東朝西,前人描述這裡的地理形勢,有“前岩紗帽,後峰筆架,獅水瀠洄,象山聳立,左蟾躍,右鷹翔,龍盤虎踞,景無所匹。”之說。楓林是楠溪歷史上的經濟、政治、教育文化中心,素有“楠溪第一村”和“小溫州”之稱。
楓林古鎮的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東晉時期,就有中原士族遷入開發楓林這片土地。初唐時期,楓林村落已經初具規模,村西就是楠溪江中游重要的水運碼頭昭浦,航運的發達促成浦亭街的繁榮,進而吸引許多名門望族來此居住,共同開發這片肥沃的土地。根據有關史料表明,宋朝以前遷居楓林的姓氏就有30餘姓,永嘉學派學者中,就有丁昌期、劉安節、劉安上、徐自明等人的家族聚居於此,各姓進士共有20餘名。南宋孝宗癸未元年(1163)狀元、禮部尚書木待問故居舊址位於楓林古鎮東南角,占地7600平方米,其後裔至今還有木賢好一戶人家居住楓林。
![楓林鎮[永嘉縣]](/img/2/842/nBnauM3XxIjNyIjM4EzNxQ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xc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楓林因山水環繞,地勢險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近代史上的浙南軍政重鎮。明洪武二年(1369),設楓林鎮以防倭寇入侵。清雍正十三年(1735)設立永嘉縣丞署,管轄永嘉縣甌江北岸的十都二社,與甌江南岸的縣城鹿城相呼應。1930年5月,浙南紅軍游擊隊在楓林惠日寺整編為紅十三軍,已經記載於《中國紅軍發展史》、《中共浙江黨史》和《中共溫州黨史》等史冊。抗日期間,駐有浙江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浙江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浙甌日報》江北分社、國民黨浙江永嘉縣黨部、縣政府,並駐陸軍21師和暫編33師師部,兵員最多時達8000人。1945年10月,駐浙江省第二保全隊司令部。1946年,駐國民黨括蒼(浙南溫、台、處七縣)綏靖處。1949年4月1日,楓林提前解放。1949年9月,為永嘉縣人民政府駐地。
明清時期,徐氏宗族有各類生員400餘名,舉人11人,武舉人3人,進士1人。科舉廢除後,欽賜師範科舉人2人,辛亥科孝廉方正1人。科舉人士,或埋頭治學,或由儒生進而行醫,或棄儒從商,或積極參政,使楓林成為一個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生員社會,在培養人才、建設經濟、自治地方、興辦公益事業諸多方面做出突出的貢獻,受到朝廷的表彰和鄉間民眾的愛戴。晚清民國時期,楠溪高等國小、永嘉縣私立濟時中學和永嘉縣立簡易師範學校先後在這裡創辦。
基礎設施
![楓林鎮[永嘉縣]](/img/3/a57/nBnauM3X4QTO2kTO4UzNxQ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1c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供電方面也基本實現了農村電網的全面改造。
農田水利方面,新增造田面積1800畝,低產田改造3050畝,標準農田建設2430畝。
教育衛生文化方面,相繼新建了孤山中國小、沙崗國小和鎮衛生防保大樓,楓林中心國小已搬遷至新宿舍。29個村看上了有線電視。楓孤溪開發作為一號招商引資項目,詳規編制已完成。同時,大力實施移民脫貧工作,對2個高山村實行整村遷移,移民新村建設已初具規模。
特色農業
![楓林鎮[永嘉縣]](/img/1/50c/nBnauM3XyETM1YjM2YzNxQTOxITMyIjM0AjMwADMwAzMxAzL2c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一是大棚蔬菜發展迅速,產業化趨勢明顯,楓林已成為溫州市二線蔬菜基地,為全市蔬菜新樣板。2002年楓林蔬菜基地獲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同年,楓林“茄子”、“浦瓜”、“四季豆”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多年獲得溫州市菜籃子工程重點基地鎮稱號,楓林蔬菜基地被評為省“三新”技術推廣示範基地。
二是以臍橙、楊梅、獼猴桃為主打產品的經濟水果林已成為農業增收的新亮點。現已成功包裝推出了“楓林”牌臍橙,市場供不應求,在2004年的秋季農博會上獲得了優質獎。
三是藥材綜合開發如杜仲、厚朴、木青等藥材已初顯經濟效益。現已成功開發了“楓林牌”杜仲茶,並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稱號。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楓林“沙崗粉乾”遠銷省內外,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