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楊木,男,漢族。原名楊振昆,又名楊穆俊。祖籍昆明,1928年生於廣東省潮安縣。中共黨員。1966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任記歷者、編輯,雲南大學中文系講師,系主任,雲南大學東南亞文化暨華文文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會理事,雲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昆明作家協會副主席,雲南省政協特邀委員,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屆秘書長。曾隨雲南省作家代表團赴緬甸訪問,到新加坡、泰國進行學術交流,並應邀到香港中文大學、台灣中文大學講學。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成長背景
楊木出生後不久,即逢南昌起義失敗後賀龍率部撤退到潮汕,國民黨反動派在潮汕實行“白色恐怖”的“清鄉”。楊木隨母親逃亡去泰國同父親兄姐團聚。後又隨母親回家鄉長期居住並上學。1944年從鄉間國中畢業後轉到汕頭讀高中,先後就學於嶺梅、聿懷中學。1946年轉學至廣州廣雅中學,在地下黨員影響下接受革命啟蒙教育。
學生時代
1947年9月考入中山大學英文系,後參加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愛國民主協會(即地下學聯),成為英文系進步學生組織的骨幹,任中山大學各院系聯合會聯絡股負責人和中山大學外文系學生會副主席。曾被推舉為中大3個學生代表之一向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請願,要求增加中大"師範生一伙食補助費"及貧困教工薪貼。地下黨還組織他參加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著作學習,夜間張貼反蔣反美標語、文章。他還利用假期去香港讀“南方夜校”,聽郭沫若、茅盾、鄧初民、翦伯贊等人講課並與他們一起郊遊聯歡。
1949年解放軍渡江後,廣州出現“白色恐怖”,國民黨出動大批軍警包圍中山大學,楊木奉地下黨之命帶領地下學聯一個小組經香港偷渡至惠陽縣大鵬灣加入東江縱隊的後身--粵贛湘邊區縱隊並參加了解放惠州的戰鬥。爾後在東江文工團、東江地委宣傳部、粵東區黨委、粵東《工農兵》雜誌社工作,屢次獲得獎勵:1952年評為紫金縣土改工作模範,1950年獲廣東省民眾文藝創作二等獎,1953年獲粵東區黨委直屬機關優秀工作者稱號。1954年初入黨。
1954年被機關選送,作為"調乾學生"考入北京俄語學院,在校期間曾被評為“三好學生”,出席全國高等學校優秀學生代表大會。
新聞生涯
1957年被分配到新華總社國際部,這成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從一個“萬金油幹部”變成“新聞工作者”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為此,他訂立三項原則:①樹立強烈的革命新聞事業心;②工作需要什麼就乾什麼,學什麼;③鍛鍊自己的身體及作風去適應新聞工作,特別是駐外記者的需要。近40年來,他已形成“嚴、苦、細、闖”的有自己特色的作風。
他開始到新華社國際部工作時熟練掌握的是俄文,1960年後,工作需要他用英文,他就刻苦學習新聞英文寫作,自編字典,以積累辭彙。領導分配他搞國際體育、科技報導。他不懂也不感性趣,就跑去體委請教桌球教練付其芳、男團冠軍容國團。他參加了1964年在南斯拉夫舉辦的第28屆世界桌球賽,在保加利亞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伊朗和泰國舉行的亞洲第七、八屆運動會乃至在漢城舉行的奧運會。他不但自己采寫新聞,後來又成為新華社記者團領導成員之一。大型運動會往往要工作16天。每晚開完記者會安排翌日工作之後,他還要寫每日賽情述評,凌晨3點才睡,7點起床,然後又投入新一天的工作。
1964年起,他經常被派去參加國際會議或隨中央領導人出國訪問,先後去過36個國家。使他受到深刻教育的是隨周恩來總理訪問過羅馬尼亞。
1980至1986年,他任新華社曼谷分社首席記者,除負責泰國、高棉報導外還兼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報導。這6年半,他`突擊抓採訪,認為只有深入採訪並親臨第一線才能發揮新華社特色,加速報導時效,加強調研並廣交朋友。他還致力於新華社中英文稿在泰國“落地”,爭取多被當地報紙採用。他在分社訂立了採訪率、當天新聞率、報紙採用率,即採訪、時效、落地的“三率”標準。從1980年4月起,天天登記、逐月檢查總結並向總社報告,受到表揚。他規定,每天午夜零點前,凡有重要外賓到泰國訪問,分社記者必須有人到機場採訪,回分社後立刻寫稿發回總社,這才符合“當天新聞當天發”的要求。重視採訪的做法也得到新華社記者。新華社記者是“無所不在先生”。
楊木曾深入高棉戰地採訪,前後達二三十次,參加過在新、馬、巴黎召開的高棉問題國際會議。1990年,聯合國在紐約召開“亞洲熱點問題專家圓桌會議”,他應邀參加。因此,他在高棉、東協問題的寫作研究上頗有知名度,也廣交了一批這些國家的上層人物及華人。他於1986年離泰國回國時,設宴餞行達40天,許多單位還派人(例如西哈奴克的辦公廳主任)到機場送別。
楊木在記者生涯中,最值得回憶的是幾次冒險性採訪。1981年起,他先後率領5個新華社文字、攝影記者組採訪高棉戰場,經歷過騎大象採訪,旱季喝石頭縫裡的狀似陰溝的髒水,雨季任憑大雨淋身等等。1982年底,記者組3人深入高棉腹地吳哥--6號公路採訪,來回步行37天。到了荔枝山碰到越軍的追席,連夜急行軍,楊木患了重感冒,後轉為惡性瘧疾,高燒不退,無藥可治。抗越部隊派了80多人救護隊伍把他護送到泰柬邊境的軍醫診療所。一路上歷盡艱險,6天才到達診療所,體質受到嚴重損傷。病癒後他還堅持採訪西哈努克等人。
主要成果
由於成績顯著,報1983年獲新華社社長給予的晉升一級獎勵並通嘉獎。1984年獲全國一級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全國共150名)。1987年,全國新聞專業職稱評審委員會評他為高級記者。1989年獲國務院授予的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成為全國新聞界12個參加大會者之一。
他在新華社國際部期間,曾任中英文編輯、部主任發稿助理,1986年起任部副主任,1994年1月離休。楊木已出版的文集有《高棉抗越風雲錄》、《來自高棉叢林的報告》(英文及法文版)、《神秘的金三角》(內部發行暢銷書)、《上海桂林--楊木散文通訊選集之一》。1995年夏去美國途徑東經探親旅遊後寫了一批遊記,現正在寫一些外國名人傳記,從事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