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概況
貴州省三穗縣人。一九二六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連指導員。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二十八團一營連長,井岡山留守處主任,紅四軍、紅十二軍副官長,紅軍大學校務部部長,紅軍總兵站站長,軍委總供給部部長兼政治委員,軍委先遣工作團主任,紅一方面軍後勤部部長,黃河兩延衛戍司令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一九三八年赴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一九四六年回國。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後勤部政治委員,東北人民解放軍軍需部部長,華中軍區軍需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輕工業部部長,中南軍區後勤部部長,中南軍區第一副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院務部部長,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大事年表
楊至成1903年出生在三穗縣城郊的一個侗族家庭。1919年在貴州甲種農業學校學習期間,曾參加過貴州學生聲援北平青年“五四”運動的愛國遊行活動。農校畢業後加入滇黔聯軍準備北伐。
1926年3月,在廣州考取黃埔軍官學校第五期,在軍校經周逸群介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3月轉人中國共產黨,接著在賀龍的二十軍任連指導員。8月1日,參加周恩來、朱德領導的“南昌起義”。
1928年1月參加湘南起義,在作戰中右腿受傷。同年4月隨朱德、陳毅到井岡山,任工農革命軍(後稱工農紅軍)第4軍28團連長,在反“進剿”作戰中腹部受傷。
1929年後,歷任紅4軍、紅12軍副官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務部部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經理部兼紅軍總兵站主任、總供給部部長兼政治委員,組織兵工、軍需、醫藥生產和物資供給,並創辦後勤學校,培養後勤幹部。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任軍委先遣工作團主任。到達陝北後,任紅一方面軍後勤部部長,軍委後勤部部長兼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兵站部部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中央軍委總供給部部長兼黃河兩延(延長、延川)衛戍司令員、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
1938年冬因病到蘇聯就醫,後入蘇共遠東局黨校、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1946年1月回國後,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後勤部政治委員,先後在佳木斯、哈爾濱、牡丹江、齊齊哈爾和雞西等地組織領導軍工生產。
1948年任東北野戰軍軍需部部長,大力組織擴建軍需工廠、兵站、醫院和倉庫,為部隊進行遼瀋、平津戰役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資保障。
1949年起任華中軍區、中南軍區軍需部部長,中南軍政委員會輕工業部部長,中南軍區第一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部長,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院務部部長,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等職,為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967年2月3日於北京病逝。
紅軍“大管家”
1929年4月,紅四軍在福建長汀進行整編,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楊至成被任命為紅四軍副官長,直接在毛澤東、朱德的領導下,開始了漫長的軍隊後勤領導工作,開始從事他為之奮鬥一生的軍隊後勤工作。
從南昌起義開始到轉戰井岡山根據地,長期的對敵鬥爭使楊至成深深地體會到了軍隊後勤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當時,創建中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人口少,經濟落後,紅軍兵力薄弱,裝備差,紅軍為了打退國民黨蔣介石、各省軍閥和地方反動武裝的不斷封鎖和進剿而付出了血的代價。就在楊至成任井岡山留守處主任後,面對根據地內糧食緊缺、彈藥緊張、醫藥衛生用品貧乏的嚴峻形勢,他就已意識到了後勤物資保障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擔任紅四軍副官長後,他首先就籌款建立了一個臨時被服廠,帶領工人們夜以繼日地趕製了4000多套軍裝,這是紅四軍第一次穿上統一的軍裝。從1930年4月到1933年1月,楊至成擔任紅十二軍副官長、紅軍總兵站站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供給部部長兼政委,統管全軍的被服、糧秣、飲食、財務、武器彈藥、醫療衛生用品等後勤物資的採購、生產和供給。在這一時期,隨著革命根據地的不斷擴大,紅軍數量日漸增加,加之根據地的地方財政和人民民眾的生活十分困難,難以保障紅軍部隊的需求。對此,毛澤東十分重視軍隊後勤工作,指出:地方財政收入除了可以加重對剝削階級的徵收外,還應努力進行經濟建設,發展生產,打破封鎖,增加收入。楊至成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精神,依靠民眾,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因地制宜,興辦了一批後勤工廠,同時加強對工人的政治思想教育,調動其生產積極性,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使根據地的軍工企業蒸蒸日上。通過已經建成的幾條運輸補給系統,源源不斷地將後勤支援物資運往前線,將傷病員運送回後方進行治療。這些卓有成效的後勤保障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前線戰鬥,為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取得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34年10月,楊至成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遵義會議後,楊至成任軍委先遣工作團主任,擔負起打通前進道路和籌集糧食物資供給後續部隊的重任。他率工作團的同志,深入少數民族地區,調查研究,蒐集信息,耐心細緻地做當地人民民眾的思想工作,千方百計地籌集糧食、物資、彈藥、藥品等供給部隊,使紅軍能順利地通過少數民族地區,為紅軍四渡赤水、搶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提供了儘可能的物資保障。
長徵到達陝北後,楊至成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後勤部長、紅一方面軍後勤部長。後勤物資的保證使東征戰役和西征戰役取得了勝利。1937年6月,楊至成任黃河兩延衛戍司令員,擔負起了建設陝甘寧邊區與保衛黨中央的重擔。
1938年6月,根據黨中央的決定,長期帶病堅持工作的楊至成和一批同志到蘇聯治病、學習,先後在共產國際遠東局黨校、蘇聯陸軍大學(即伏龍芝軍事學院)進行理論上和軍事上的深造,系統地學習了《聯共(布)黨史》、《政治經濟學》、《西方近現代史》及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後方勤務學等,還參觀、考察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使他從內心感到要建設一支正規化的高素質的軍隊,就必須有高素質的人才,而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就必須要有正規化的高水平的培訓基地,軍事院校就是重要的基礎設施。他在筆記中寫道:我國是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家,革命勝利後要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沒有先進的、有規模的工業,是絕對不行的。這對長期從事後勤工作的他來說是一種理論上的升華,對他以後繼續從事後勤工作和軍事教育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增強了他對中國革命必勝的信心。
1946年1月,赴蘇學習達八年之久的楊至成回國,先後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後勤部政委、東北人民解放軍軍需部部長。為適應解放戰爭時期以運動戰、陣地戰、攻堅戰為主,戰爭規模大、後勤戰略物資消耗量大的特點,楊至成認為,沒有充足可靠的、源源不斷的後勤戰略物資作保障,就無法保證戰爭的勝利。他常常告誡下屬工作人員:“我們名為後勤,其實有些工作要做到前面去,只做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已經是不夠了。現在打仗,後勤有時還得起先鋒官的作用。”因此,他狠抓後勤建設和後方基地的發展,建立了一大批軍工企業。他還經常深入前線,進行調查研究,並把自己長期搞後勤工作的經驗及留蘇學習的理論同戰爭實際相結合,逐步向後勤工作的現代化、正規化目標邁進。充足的後勤戰略物資的保障為遼瀋戰役及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物質保證,為此,在參加1948年12月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的全軍後勤工作會議上,楊至成領導下的軍需生產工作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的高度評價。
東北解放後,東北野戰軍(四野)入關,先後進行了平津戰役和進軍中南的戰鬥。楊至成先後任華中軍區軍需生產部部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委員、輕工業部部長、中南軍區後勤部部長等職,建立了幾十個軍需工廠、倉庫、醫院和學校,幫助地方接收、鞏固和籌建了幾十家工廠企業,保證了軍隊的後勤供應,支援了全國的解放戰爭,為中南六省後來的剿匪建政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後勤供給創造了物質條件。在抗美援朝的三年中,僅中南軍區後勤部就先後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抽調組建後勤保障機構50多個、50000多人,同時調運各種軍需物資27萬多噸,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毛澤東與楊至成的將帥情
毛澤東對楊至成說:你這個供給部長管了我好多年的飯,今天就讓我管你一頓飯。
毛岸英、毛岸青對楊至成說:決不要忘記我們在莫斯科的同居。
毛新宇說:在我軍優秀的高級幹部中,與我們家關係這么密切的,楊至成同志是一位特殊的人物。
毛澤東作為偉大的革命領袖和人民軍隊的統帥,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與不少高級將領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與被稱為紅軍大管家的楊至成將軍幾十年的將帥情,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
當時,山上的傷病員達800多人,占全體人員的六分之一,困難巨大。不僅醫療院所設施簡陋,而且醫生極度缺乏,更困難的是缺少醫療器械和藥品。許多紅軍傷員因為得不到起碼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小傷拖成了大傷,大傷導致殘廢,甚至失去生命。
為了挽救戰友的生命,楊至成和醫院、醫療所的同志一起,千方百計想辦法,上山採挖中草藥,用來為紅軍戰士醫傷治病。井岡山的竹子多,他們便用比較粗的竹筒製成消毒盆、便盆、膿血盆,把竹片削薄用火烤彎後,製成一把把鑷子;擔架和手術床等,也都是用竹子做成。最困難時,醫院連消毒用的鹽都找不到一點了,為傷員洗傷口只能用白開水。
醫院的艱難困苦,傷病員同志的呻吟,使楊至成感到揪心的痛。他召開會議研究解決的辦法。同志們提出:到永新去找黨代表毛澤東吧!請他想想辦法。
7月底的一天,楊至成顧不得自己尚未痊癒的傷口,動身去永新找毛澤東。毛澤東聽完楊至成的匯報後,極為關切地說:“是呀,我們好人沒有吃,沒有穿,是不大成問題的。但傷員就不一樣了,他們為革命流了血,我們一定要照顧周到,不然會影響戰鬥情緒。這不單是個傷病員的問題,而要看作是一個戰鬥問題。如果不醫治好傷病員,傳到部隊去,就會在戰士中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說對傷病員的醫療看護工作,非常重要,是一個政治任務!”毛澤東接著問:“具體要我解決什麼問題?”楊至成回答說:“解決錢和藥的問題。”毛澤東說:“好吧,你到31團去,到軍醫處去分點藥帶回去,要經理處想辦法分一些錢給傷病員用。你看需要多少錢呢?”楊至成不好意思地張張口說:“200塊大洋吧!”毛澤東說:“好,就這樣!”他隨手寫了一張條子,要他交給31團團長朱雲卿去辦。隨後,他又向楊至成講了一下革命鬥爭的形勢,指出當前困難是很多,但革命一定會勝利的。要楊至成回去轉告傷員,安心治療,爭取早日重返前線。
朱雲卿見到毛澤東的條子,找來兩位處長落實。軍醫處長給他分了一些碘片和酒精;經理處長楊立三卻手頭無錢,但答應馬上籌措。兩天后才籌到160塊大洋。楊至成已經很滿足了。
楊至成回到井岡山後,向傷病員傳達了毛澤東的關懷和指示,使大家深受感動。大家表示一定要咬緊牙關,克服困難,爭取早日康復,趕回前線殺敵。
帶回的160元,楊至成將其分成兩份,60元用作補助傷病員的一伙食費,100元交給王佐,要他利用老關係,到吉安市去買急需的藥品。王佐避過敵人的檢查,為井岡山買回了一批急需藥品,使紅軍傷病員的治療條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時,毛澤東已被剝奪了在黨內軍內的領導權。徒有虛名的蘇維埃共和國主席毛澤東住在雲石山上的一座古寺里,面對嚴峻的形勢,心情十分鬱悶。
1934年8月中旬一個悶熱的下午,已被降職的楊至成從駐地梅坑趕向幾公里地外的雲石山,去看望毛澤東。為了走捷徑,他從一片稻田裡斜插了過去。當他帶著兩腳爛泥,滿頭大汗,爬上近百米高的雲石山,來到雲山寺時,第一個看到的是賀子珍。賀子珍遞給他一碗涼開水,說毛澤東正在後面的樹林裡乘涼、和人聊天。
楊至成趕到那裡一看,只見在一棵大樟樹下,毛澤東正和一個和尚模樣的人,面對面地坐在石頭上,一邊搖扇子一邊談古論今。看見楊至成,毛澤東略略一愣:“噢,至成同志,你看我來了?”隨後指著那位和尚模樣的人介紹道:“他叫駱能和,比我小4歲,原先是雲山寺的住持,他供的是福祖菩薩,據說是管天下太平、人間平安大事的。我們來後,占領了駱大師的地盤,他就搬到村里去住了。我勸他乾脆還俗,娶妻生子算了,他正在考慮呢!”駱和尚笑笑說:“毛先生是個有學問的人,經常和毛先生聊聊天,能受到許多教益呢!”駱和尚走後,毛澤東引楊至成回到屋裡,問道:“至成同志,我的朋友現在不多了,你還敢來看我!”
楊至成看看臉色有點憔悴的毛澤東,心頭一熱,差點掉下淚來,說:“毛主席,您比過去可瘦多了,要注意身體呀!”
毛澤東點了支煙,擺擺手說:“沒事,沒事,我的身體很好。”楊至成本想說一句安慰的話,但卻沒有說出口。毛澤東似乎看出了楊至成的心情,反而安慰起他來:“至成同志,你被降職的事我聽說了,你有什麼想法?”“我的工作沒做好,但是我盡力了……”毛澤東沉思著說:“是呀,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後方工作基本保障了前線的需要,是很有成績的。”“可是,仗沒有打好……”“仗沒有打好,有實力的問題,但主要的是戰略戰術指導思想不對頭。什麼‘堡壘對堡壘’,什麼‘禦敵於國門之外’,他們忘了與敵人比起來,紅軍還處於弱小階段。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們這是叫化子與龍王比寶嘛!”楊至成見毛澤東一下把問題點透了,忙問:“主席,毛澤東回答說:“我們要做工作,要等待。至成同志,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革命總會成功的,對於這一點,我們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在中國這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裡,要取得革命的勝利,絕沒有平坦的道路可走。至於我們個人嘛,受些委屈不要緊。中國不是有句老話,叫‘宰相肚裡能撐船嘛’,我們是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不但肚裡要能撐船,還要能放得下飛機大炮才行呢!你說是不是?”
毛澤東的一席話,掃去了楊至成胸中的鬱氣,他感到心頭亮堂多了。聊了一會,楊至成看看時間不早了,起身告辭。毛澤東說“不忙”,又領他去旁邊的屋子裡看望住在那裡的人民委員會主席張聞天。張聞天很高興地握著楊至成的手,關心地勸慰了他幾句。患難見真情。在雲山古寺門口,毛澤東和楊至成緊握雙手告別,互道“保重”。
1957年12月下旬的北京,人們都忙著準備歡度新年,到處是一片節前的繁忙景象。下午,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的楊至成上將突然接到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的電話:毛主席想要見見你,請你帶上夫人和孩子,晚上10點鐘到中南海去。”
放下電話,楊至成好久沒有挪動身子,心中好一陣激動。
楊至成急忙把這個喜訊告訴夫人唐慧文,叫她快準備準備。唐慧文聽後更是激動得手忙腳亂,不知該準備什麼。彭德懷在電話里通知說帶著孩子去,可是他們怕幾個孩子調皮,打擾毛澤東,最後決定不帶孩子去。
晚上9時半,楊至成夫婦乘車從西長安街的新華門進入中南海,來到豐澤園門前停住。他們進門後經過古色古香的“頤年堂”,來到“菊香書屋”。
一見面,毛澤東就問:“怎么沒帶孩子來?”
楊至成回答:“他們……都睡覺了。”
毛澤東看了看唐慧文,笑眯眯地問:
“這是楊夫人了?”
唐慧文的臉“騰”一下紅了,自己才30歲,可毛主席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這么稱呼多不好意思啊!
坐下後,衛士獻上茶,毛澤東便和他們聊起了家常。他問唐慧文是哪裡人、有幾個孩子了等等,又和楊至成聊起了他們走過的道路,話題有井岡山、瑞金、長征、延安等。
不知不覺,已到深夜11點,毛澤東邀請楊至成夫婦共同進餐。楊至成說已吃過晚飯了,但毛澤東執意要請他們吃一頓飯。
在旁邊過廳的一張圓形飯桌上,擺上了四菜一湯和一盆米飯。
毛澤東說:“家常便飯,隨便嘗嘗。你這個供給部長,管了我好多年的飯,今天就讓我管你一頓飯!”
帶有辣味的菜,對貴州人楊至成來說不成問題,但對遼寧人唐慧文來說就有點火辣辣的。毛澤東幽默地說:“我主張女同志要多吃點辣味,不辣不革命嘛!”
席間,毛澤東又問起楊至成的病情,關心地對他說:“我們現在的工作任務更重了,你要把身體養好,還有更多的工作等著我們去做呢!”
餐畢,已近凌晨。楊至成夫婦向毛澤東告辭。
毛澤東親自送他們出了“菊香書屋”小院,送出了“豐澤園”。在“豐澤園”門外,毛澤東目送他們上了車。
車開動了。楊至成夫婦回首望去,毛澤東還在燈影里向他們揮手。
個人榮譽
上將軍銜 | 一級八一勳章 | 一級獨立自由章 | 一級解放勳章 |
視頻
相關詞條
中國共產黨 革命 開國大將 紅軍 長征 毛澤東 貴州參考文獻
(1)《楊至成將軍》 作者:竇孝鵬著 出版項: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星火燎原》 作者:張雲逸、楊至成等 版項:解放軍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