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歷程
10多年前,他還是南京珠江路上一個騎著腳踏車送顯示器的送貨郎,今天,他獨闢蹊徑開創出的“3+3”服務今天已經成為我國IT界首屈一指的服務品牌,他所帶領的福中集團已經發展成以IT產業為主,同時涉足房地產、文化娛樂、戰略投資、醫療器械、酒店餐飲等多個領域的跨行業、跨地區的綜合性民營企業集團,擁有員工千人、資產達數億元…… 福中集團的“版圖”還在不斷擴張當中,楊宗義還在不斷求新求變當中。楊宗義用自己實幹、霸氣、創新、穩重和永不知足,成就了一個成熟的創業型企業家形象。
騎車上門的送貨郎
他騎著腳踏車一路狂奔,到了一個目的地停下來,很快又上路了,就這樣不知疲倦地重複著。
這是1992年,他的身份是新加坡一家電腦公司的業務員,負責南京市場的開拓。這是他第一次進入電腦行業,也是他第一次走上經商路。
此前,這個南大的高材生一畢業便走上了仕途。這次走上經商路有些偶然。一次他在飛機上碰到了一個新加坡老闆,他一口流利的英語和不錯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對方賞識,結果成了這家企業在南京的代理商。於是有了他近兩年的銷售顯示器的生涯。
南京珠江路上幾乎所有的電腦公司他都去過,所有的老闆他都見過。當時,沒有誰會把這個送貨郎當回事兒。有心的楊宗義把每天所看到的、聽到的,以及自己的心得都詳細記錄在了他的工作日記上。“厚積薄發,這些經驗,對我以後提出的‘3+3’服務理念至關重要。”
1995年12月,畢業9年的楊宗義有了自己的公司——“福中”,他覺得自己乾什麼都能幹好,開公司一定能“福澤百姓中意萬家”。
“3+3服務”成就輝煌
沒有任何出奇之處。怎么才能把公司做大?怎樣才能讓人們在珠江路上數以百計的電腦公司中,一下就看到福中,一次就記住福中?
這是公司成立以來,最困擾楊宗義的問題。
經過多少個日夜的思索,他終於找到了“七寸點”——服務先行。並且,一次就把服務做到極至,推出了“3+3服務”,即前3年包換,後3年保修。“福中就這樣邁出了搏擊的一小步。就是這極小的一步,打破了消費者微妙的心理平衡,引發市場雪崩式的反應,給了福中大發展的一個最寶貴機會。
此後,福中迅速從眾多同類公司中脫穎而出。
2005年,福中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3C連鎖賣場——福中3+3全國連鎖,並把“3+3服務”由電腦延伸到筆記本、數位相機、攝像機等產品。之後,“3+3”全國連鎖店就像雨後春筍般在全國開設,從南京、上海等城市開設到馬鞍山、滁州、蕪湖、靖江等城市。
2007年5月,福中在新街口開設了南京最大最全最專業的筆記本賣場——福中電腦商城。
“3+3服務”已經不折不扣地執行了12年,當初的質疑聲早已銷聲匿跡,留下的只是無數的驚嘆。如今,“3+3服務”品牌價值超過10億元。“3+3服務”已是中國電腦最佳服務品牌之一,並成為中國商業的成功案例。
“多條腿走路”
2001年,中國進入了電腦的冬天,整個行業利潤開始下滑。從最初的幾百個點、到幾十、到十幾,到2003年,就只有3~5個點的毛利潤。幾年下來,珠江路上“屍橫遍野”。此時,房地產業正蒸蒸向榮,很多大資本家紛紛進入房地產業。在內因與外因的雙重作用下,楊宗義決定,“多條腿走路”。
2003年開始,福中進入商業地產,斥資億元買下新街口原金都大酒店,改造為福中數碼港。此後,福中相繼進入醫療器械、工業園區、房地產、酒店連鎖、文化傳播等領域。這些領域的投資與IT領域相輔相成,並對IT行業起到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使IT產業的發展進入快車道。
楊宗義說,“一下子涉足這么多行業,在旁人看來或許很複雜,但是,‘無實業不穩,無貿易不活,無房地產不富’。對於我來說,這些投資的本該只有兩點:現金流量和利潤。”比如房地產,可以帶來豐厚的利潤。比如連鎖賣場、酒店,可以帶來大量的現金流。
事實證明,楊宗義這一步走得非常及時。2000年之前,珠江路上數得上來的地方品牌有12家,經過幾年的大浪淘沙,活下來的只有3家。這3家不約而同走的都是多元化道路。
“2003年以前,我沒有跟銀行貸過一分錢款。”楊宗義說:“那時候的我想法真是很簡單,一門心思地搞產品、打品牌,根本沒有考慮過資本市場的事。現在回頭想想,或許這並不是壞事,雖然前進的步伐慢了些,但就是因為當時的簡單和執著,才成就了福中3+3品牌。”
“做企業的,產品是最低層次,品牌是較高層次,而資本運作才是最高層次。”楊宗義說:“2003年,公司多元化後,接觸資本的機會多了,他才慢慢領悟到資本經營的妙處。”2004年以來,楊宗義開始了一連串的資本運作。
通過與外來資本的合作,福中在加拿大投資的一個基金於今年6月成功在加拿大上市,不僅使整個福中集團在資金流方面得到充分保障,也使福中正式進入了境外的資本市場。
上市謀劃,去“裸奔”
“現在金融證券市場風雲迭起,是企業發展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我幾乎天天都在談資本市場、公司上市。”福中集團自身經過五六年的發展,到了一個需要通過融資實現大發展的階段。2005年底,集團就已開始上市前的準備工作。
“上市是一種‘裸奔’。所謂‘裸’,就是你很透明,無論是資產,還是管理結構全都暴露在全體股民的眼中;所謂‘奔’,就是你要不停地奔跑,公司必須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給股民帶來真正的收益。”楊宗義希望將IT和醫療設備兩個子公司合併成“福中高科”,在國內創業板上市,同時也會考慮買殼上市或者在境外上市。“最快2008年,最遲在2009年10月之前,福中高科將上。”
楊宗義認為,中國現在是在超常規發展,經濟的騰飛與證券市場緊密相連。中國的民營企業正在面臨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能抓住證券市場的大好形勢,將出現很多奇蹟。
慈善事業
華商韜略報導:福中集團在高速發展、不斷創新突破的同時也積極支持慈善公益事業。
楊宗義幼年喪父,本該歡樂無憂的童年,卻被生活的辛酸取代,幸運地是,幼年的楊宗義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也許正是這段特殊的人生經歷,使楊宗義比常人更加懂得弱勢群體的心境以及他們對獲取幫助的渴望。在後來的創業人生中,楊宗義和福中集團對那些身處困境的人總是懷有深深的同情和關愛,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福中集團在創業之初,楊宗義就開始不斷回饋社會,只要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他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隨著公司漸漸做大,他始終心懷感恩,在慈善和公益事業上也更加慷慨。
教育是楊宗義矢志不渝地支持的事業。在南大求學時,母校每個月20元的助學金就讓楊宗義當時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刻苦攻讀,等有出息了一定要報答母校,幫助更多渴望得到教育的學生。”懷著這樣一顆感恩之心,以及對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認識和體會,10餘年來,楊宗義矢志不渝地支持教育事業。1996年8月,福中集團剛剛成立不到一年,就在東南大學設立50萬元的“福中獎教金”,在成賢街國小設立“福中獎學金”。在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專科學校,每年都要資助50多名大學生完成學業,同時還為南京大學在校生提供社會調查、實習和勤工儉學的機會。2005年,福中集團向江蘇省希望工程捐款和電腦總額數百萬元,向河南、山西、陝西和貴州捐贈電腦520多台,為貧苦地區的教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2010年12月,福中集團15周年慶典,楊宗義拿出慶典費用,現場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用於教育事業、光彩事業、文化事業等。
作為母校南京大學的學子,楊宗義對母校南京大學格外關注,2010年他給母系化學系戴安邦、高濟宇基金不記名捐贈100萬元人民幣。2012年5月16日,適逢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楊宗義再次捐資1100萬元助建南京大學文學院教學樓——“楊宗義樓”, 為母校110周年華誕獻禮。除了設立獎學金和大手筆捐贈以外,他還無數次應邀到大學開展講座,與在校學子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傳授創業經驗,樂此不疲,為支援教育事業執著奉獻著。
面對災難,福中集團也總是慷慨解囊。2003年4月,“非典”暴發,南京還未出現非典疑似病例時福中集團就捐資117萬元為玄武區抗擊“非典”的醫護人員每人投了20萬元的高額保險,成為南京市第一個為抗擊“非典”捐款的企業。當在電視上看到日夜工作在抗擊“非典”一線的公安幹警和非典防治人員時,5月5日,福中集團再次給玄武區政府捐贈了10萬元。兩次共給315人投保,總保額高達7000萬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楊宗義說,關鍵時候公安幹警、白衣天使和非典防治人員給了我們安全和健康,我們理所當然要為他們的健康和安全盡一份力。2008年5月12日下午,正在北京參加會議的楊宗義得知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後,當即啟動企業社會責任應急預案。他親自通過電話部署賑災,並召開會議,動員黨員幹部帶頭獻愛心。5月13日下午,集團各子公司1000多名員工紛紛解囊,總計捐款20萬元。13日傍晚,福中集團將首批捐贈的價值100萬元的醫療器械和20萬元現金送到南京市紅十字會。南京市紅十字會領導說:“福中集團是南京市賑災行動反應最快的企業之一,不愧是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
無論是2010年的青海玉樹地震,還是2013年的四川雅安地震,福中集團總是第一時間慷慨解囊,分別捐贈100萬元的醫療器械,全力支援災區抗震救災,同時緊急動員發起捐助,每一位員工都向災區伸出援手……
扶貧幫困也是楊宗義熱心的事業,他認為,給錢給物僅僅是“輸血”,只能解一時之需。送知識、送科技,讓貧苦地區、貧困群體儘快具備脫貧致富“造血”功能,才是扶貧幫困的根本。因此,福中集團特別重視提高貧困地區“自救”的能力,為他們鋪就脫貧致富的道路。集團先後為西藏墨竹工卡縣援建“福中電腦網路中心”,向伊寧市對口援助學校捐贈價值數萬元的電腦設備,用於教育基礎建設,同時也積極支持南京市委統戰部倡導的同心為民工程支持郊縣公益活動,通過為特困家庭捐贈慰問資金,與貧困村建立企村結對幫扶對子,出資鋪路,該神環境,興建園區,扶持產業,讓更多的農民走上自主致富的道路……
個人感悟
禪機:捨得
——“老天爺對人是公平的,有舍必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楊宗義非常信奉佛教,他認為生活中處處有禪機。對於家庭和事業的關係,他用“捨得”二字詮釋:舍家庭得事業。
對於家庭,他是一個深情、專情的人,但是他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卻很難得。“在我心目中最美的畫面就是:我把老母親、妻子和女兒一起帶到野外,讓她們開心地玩耍,我躺在草地上休息。但是,這幅美麗的畫面只實現過一次!那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說到家人時,他非常動情,眼神中充滿虧欠。
對此,雖然有遺憾,他卻不後悔。付出多少回報就有多少,在家庭上有“舍”,在事業上有“得”。他個人感覺生活非常充實,每天做著自己愛做的事情,享受勞作過程中的快樂。他心中始終有這樣的信念:“我要把公司做得更大、更強,我要保護我的家人!”楊宗義很熱衷於光彩事業,“做慈善是幸運、能力和快樂。幸運的是在我想為社會盡一份力的時候,我有能力做,在捐贈的同時,我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我很快樂。”
50年只有18000多張紙
——“人生很短暫,有時覺得睡覺都是在犯罪。”
人的一生真的很短,工作的時間更短。一個人從工作到退休最多40年,民營企業算50年,一年有365天,50年只有18000多天,連2萬天都不到。“你擺18000多張紙在桌上,每過一天就撕下一張,看著這疊紙在一天天變薄,你會很心慌的!”楊宗義說。每個人都想給世界留下些什麼,讓世人記住你,這樣生命就會永恆。“生命就是一個過程,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個角色,每個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作好自己,不管順境還是逆境,充實地作好每天該做的事情,平和地對待失與得。”
成功之前必有磨難
——“成功之前必有磨難,小成功之前有小磨難,大成功之前有大磨難”。
2003年之前,楊宗義在生意上的道路非常平穩,在長達8年的經商時間內,沒有經歷過任何失敗。2003年時曾經有媒體採訪他,“你的公司一路走來非常順利,沒有經歷什麼失敗,為什麼?”他當時是這樣回答的:“我在7歲的時候,父親就逝世了,幼年喪父已經讓我經歷了很大的磨難。所以現在很順利。”“現在想想看,不是這樣的,生活上的磨難歸生活,事業歸事業。”楊宗義認為,每一次成功之前,都有一次磨難。小成功之前有小磨難,大成功之前有大磨難。
把工作當最大樂趣
——“小富靠勤,大富靠運”。“企業做好在於才智,企業做大在於胸懷”。“工作是我人生最大的樂趣。”
楊所追求的是,在創造財富過程中得到的樂趣。他認為成功要具備的條件有:勤奮、性格、運氣、情商和智商。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定有很強的責任心。首先體現在對家庭的責任,然後是企業,再到整個社會。企業做大了就不再是自己的企業了,而是成為一個利益的共同體,只要企業還在運營中,就不能說企業是任何人的。“員工在企業做事拿工資,我也一樣。”楊認為,他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把工作當成人生中最大的樂趣。此外,他是一個“慎終如始”的人,不會頭腦發昏,能夠平和地對待每次順境與逆境。
感恩惜福,努力造福
楊宗義是個懂得感恩的人,他也時常要求自己的員工要知恩圖報,做一個知福、惜福、造福的人。他用三個“不能忘”詮釋著自己的感恩之情:生我的人我和生的人不能忘;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不能忘;培養提拔我的人和我提拔培養的人不能忘。在楊宗義讀大學的日子,因家裡困難,母校南京大學給了他每月20元的生活補貼,讓他始終銘記於心,因此立下”回報母校“的志向。
2012年5月16日,適逢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楊宗義捐資1100萬元建設南京大學文學院教學樓,為母校110周年華誕獻禮,實現了自己多年來的一個夙願。南大為紀念和表彰他的捐助,特將該樓命名為“楊宗義樓”。
據不完全統計,楊宗義在自創業以來,積極捐資助學、扶貧濟困,大力支持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公益事業,總計為社會捐款捐物超過2億元人民幣。楊宗義於2005年、2006年兩度榮登福布斯中國慈善榜,並於2005年榮獲國家民政部頒發的首屆中華慈善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