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姓

梟姓,百家姓氏之一,源於嬴姓,出自戰國時期秦國刑吏梟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梟[梟,讀音作xiāo(ㄒㄧㄠ)]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嬴姓,出自戰國時期秦國刑吏梟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戰國時期,商鞅以變法之政使秦國迅速強大起來,他親自製定了五刑,其中的死刑中就有梟刑,就是砍頭。與斬刑不同的,是砍頭後要將死犯的頭顱掛在高竿上示眾,而斬刑中對死犯砍頭後,即連同頭顱和屍身一起予以掩埋。
梟首之刑後來演變為將頭顱懸掛在城門上方示眾,起先掛於西門,因西門氣衰,鬼魂不得造反,後改掛於南門,能使更多的人看到,以震懾不法。
執行梟刑的刑官,也就是劊子手,就稱作“梟人”或“劊梟”,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其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梟氏,取其厲氣,免得先祖砍別人的頭多了,其鬼魂會回來騷擾後代。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隋朝時期越國公楊素之子楊元感,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
在史籍《姓譜》中記載:“隋煬帝誅楊元感,改其姓為梟氏。”
梟,在古代指一種不孝、惡毒之鳥,其長大後,會將哺育自己的親鳥吃掉。在典籍《說文解字》中注釋:“梟,不孝鳥也。”在典籍《陸璣疏》中描述:“梟,自關而西,為梟為流離。其子適長大,還食其母。”後世人用“梟”來指責或斥罵那些大不孝、忘恩負義之人。
普六茹·那羅延,就是隋文帝楊堅的鮮卑姓氏,其實他的族系是漢族,楊堅成為大隋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後,立即恢復了自己的漢姓。在楊堅還是北周右丞相時,同鄉楊素即投靠之,楊素是著名的軍事家,楊堅對這位同鄉甚是重用。後由於楊素在孤獨皇后面前大講太子楊勇的壞話,激起了皇后廢太子的決心,楊素則藉機勸隋文帝改立楊廣為太子。
因擁立之功,楊素被後來的隋煬帝楊廣封為越國公,位居尚書令,拜太子太師,權傾朝野。楊元感,亦稱楊玄感,就是楊素之子,隋煬帝封賜其開府儀同三司,即給以與三公(司馬、司徒、司空)同等的待遇。
到了隋大業四年(公元608年),楊元感乘隋煬帝北伐遼東朝鮮之機,在黎陽(今河南濬縣)起兵反叛,進圍隋都洛陽。守護洛陽的隋兵頻戰不利,城中大駭,甚至大臣們都已經“議欲出降”。後隋煬帝急撤攻遼之兵,以大將宇文述領軍與楊元感大戰於今陝西潼關東南部,結果楊元感戰敗被俘。
因楊元感反叛,致使隋煬帝攻取朝鮮的戰略功敗垂成,故而厲斥楊元感“惡如梟流”,遂“梟之”,就是砍了楊元感的腦袋掛在洛陽城門上方示眾。之後,隋煬帝還不解氣,將其父楊素的墓冢掘開,拖出骸骨焚之,並賜楊素、楊元感一族皆為梟姓。此後,該支楊氏族人即稱梟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