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醫醇剩義》卷三。組成
黑山梔6克 瓜蔞果1個(切) 連翹6克 薄荷3克 葛根6克 蘇梗4.5克 豆鼓10克 鬱金6克 淡竹葉20張 白茅根15克用法
水煎服。主治
風熱內郁,胸脘煩悶,心神焦躁。中藥方劑之梔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梔子解郁湯,主治風熱內郁,胸脘煩悶,心神焦躁。方出《醫醇剩義》卷三。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香附梔子粥,舒肝理氣,清熱瀉火。主治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止瀉痢。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香附中藥名,主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概述 主要品種 藥品簡述 炮製方法 用藥禁忌清肝解郁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樞要》卷四。具有清肝解郁,涼血散結之功效。主治肝經血虛風熱,或肝經鬱火傷血,乳內結核,或為腫潰不愈。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附方山梔子,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是中藥名。主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重瓣大花梔子為常綠灌木,又名黃梔子、山枝子、大紅梔,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常綠灌木,高達2m。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片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5~...
基本資料 習性與分布 形態特徵 繁殖培育 病蟲防害解郁調胃湯用於郁證。因怒、憂、思、慮、勞心而致胃脘血液耗損,痰火內郁,水漿易下而食物難消,若噎膈之症;或氣分之火壅遏於中而時作刺痛者。
解郁調胃湯--《回春》卷二宣清解郁湯用於清熱利濕,化痰開竅。主濕熱內蘊,痰熱互結,蒙蔽心竅。
處方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製作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用主治】清熱除濕,健脾解郁。 【資料來源】馬蒲梅.光明中醫,2003;18(4):26
解郁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是人參、白朮等。具有解郁健脾,養血柔肝之功效。主治氣鬱化火,迫血妄行而致衄血者。
解郁湯1 正文 來源 組成 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