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區域
梁山調主要流行於鍾祥縣、荊門縣等縣,曾一度訛稱良善調,源出清初川東北梁山縣(治所在今梁平)一帶流行的燈戲曲調。但作為自成體系的劇種,則形成於湖北荊門、鍾祥一帶。清乾隆年間梁山調沿漢水傳入湖北荊門、鍾祥,與當地民歌和其他戲曲聲腔相融合後,形成了行當較為完整、獨具聲腔特色、自成體系的地方戲曲劇種,至今在當地及周邊傳承。截止至2009年底,梁山調腔系涉及川、湘、鄂、滇東、桂北、粵北、贛中、陝南、豫南、皖南、閩西等十二個省區的燈戲、花鼓戲、採茶戲中的梁山調、川調和燈調。據有關專家考證,梁山調在長江和漢水流域都有縮影,落地生根於荊門、鍾祥,並形成一種新型的地方戲曲劇種,這在我國中部地區的其他劇種和聲腔中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