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位於攀枝花市鹽邊縣西北角,景區景觀由天坑地漏、岩溶景觀、高山草甸和彝家風情等組成。這裡群山綿綿,峰 迴路轉間,時而黃土高坡,時而叢林密布,茶花萬朵,地質地貌變化極大。一位資深的地質學者曾說“此地山川地貌堪與九寨黃龍媲美”。高山草甸層巒起伏,低矮的盤松虬勁有力;在鹽邊岩口、窪落一帶30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擁有1000餘個直徑和深度不一的漏斗群,漏斗群中面積較大的約5000餘平方米,深度約30多米,小的面積約400餘平方米,深度不一。在這些溶洞中,一號天洞格外引人注目。在200多米的峭壁之下,向豎洞投石10秒後,方聽得訇然水聲,約有155米深,其周圍5個大小不等的溶洞富有彝族民族文化的色彩,如靈澤洞,洞中的岩溶景觀別致新穎,有“觀音殿”、“羅漢群”、“駱駝峰”、“獅子山”、“羅漢群”等。
2001年,此地已列入鹽邊縣旅遊發展規劃,作為生態旅遊區進行開發,2003年6月,作為全市旅遊重點開發項目,市旅遊局已與四川省旅遊規劃設計研究所簽訂規劃契約,預計於2004年開始高起點、高標準、大規模地開發建設。
區位優勢
彝語“格薩拉”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天堂”。俗稱:最好玩的地方。格薩拉生態旅遊區區位優勢明顯, 交通狀況較為便利,地處攀枝花鹽邊縣與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的交界處,省道216線由南向北經岩口鄉縱貫全區。從岩口鄉向西有一條通往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的機耕道。岩口鄉政府駐地向東南至攀枝花市118km,距二灘水庫湖面36km;北距瀘沽湖116km,較經西昌至瀘沽湖的距離縮短了近89km。從區位條件上看,格薩拉生態旅遊區不僅可成為攀西大裂谷風景區的旅遊支撐中心,而且還可成為攀枝花至瀘沽湖旅遊精品線上的重要旅遊支撐點。作為攀西大裂谷旅遊區重要的組成部分,格薩拉生態旅遊區擁有類型多樣、特色鮮明、品位極高的自然生態旅遊資源。同時該區域也是彝族聚集居區,具有濃郁的彝族風情。生態旅遊區內地形複雜,山高谷深,植被豐茂,生物多樣性明顯,野生動植物種類豐富,特別是萬畝杜鵑、盤松竹林、高山草甸和彝族風情等巧妙組合,構成了一幅幅奇異的大裂谷風光畫卷。再加上驚心動魄、千姿百態的地質奇觀和天坑地漏群,幽靜的原始森林以及彝族村寨、古老傳說等人文資源,充分顯現出格薩拉生態旅遊區獨具魅力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旅遊價值。演化過程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在大地構造上屬於攀西大裂谷的西緣。攀西大裂谷的地質構造演化基本過程是:晚古生代(志 留-泥盆紀)成穹隆起,伴隨基性、超基性層狀岩體和小型環狀鹼性雜岩體侵入;晚二疊世陸殼破裂伴隨大規模的峨眉山玄武岩噴溢,隨後為鹼(酸)性A型環狀雜岩侵入或噴發;晚三疊世裂谷帶兩側斷陷,堆積巨厚的類磨拉石紅色砂礫岩建造;侏羅-白堊紀全面坳陷,廣泛沉積河湖相紅色砂泥岩;晚白堊世至早第三紀裂谷萎縮,局限湖盆中沉積含膏鹽的砂泥岩和泥灰岩;早第三紀末,強大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自西向東擠壓,裂谷封閉消亡。由於第四紀新構造運動的差異升降活動,本區在岩口-哇落一線形成了一長數十公里突升的峭壁,將本區分為兩大地貌單元。以西岩上部分為高山及丘狀高原區,海拔2600-3300m,發育天坑、地漏及溶洞,有奇異的高原山地風光;以東岩下部分則為中山峽谷區,海拔1500-2600m,以峽谷、瀑布風光為主。
氣候特點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具有亞熱帶立體氣候特點,由於岩上和岩下地區相對高差較大,垂直地帶性氣候變化明顯。岩上地區為中溫帶和北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9.0-11.2℃,最熱月(6-7月)平均氣溫為15.0-17.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0.6-2.8℃。岩上地區是鹽邊縣的多雨地帶,年降雨量1600mm左右,年蒸發量為600-700mm,是夏季避暑、冬季賞雪的好去處。
岩下地區為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和南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1.8-17.3℃,最熱月(6-7月)平均氣溫為17.7-23.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3.3-8.6℃。年降雨量1480-1500mm左右,年蒸發量為800-1100mm。旅遊區內河流屬金沙江支流雅礱江水系。由於地處碳酸鹽岩地區,暗河發育,其中岩口暗河長約15km,形成了一個集水量達4000萬立方米的巨大地下水庫。
林區
格薩拉生態旅遊區是攀枝花市的重要林區之一,有林地面積為34430.7hm2,森林覆蓋率為68.68%。在500平方千米的範圍內,有成片的森林、灌叢、山地矮林和亞高山草甸。物種多樣,有雲南松、華山松、雲南紅豆杉、鐵杉、雲杉、冷杉、地盤松、杜鵑、山茶及櫟、柯、栲等,組成了結構多樣的針葉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林、灌叢及疏林草地。區內有萬畝杜鵑、地盤松林以及高山冷箭竹林、亞高山草甸等植物景觀,還有林麝、小熊貓、四川山鷓鴣、獼猴、白腹錦雞、大紫胸鸚鵡、灰頭鸚鵡、雀鷹等珍稀動物。格薩拉是綠色世界,動物樂園。2003年在格薩拉鄉舉辦了“首屆攀西(鹽邊)生態旅遊節”。主要景點
裂谷地貌
景區景觀由天坑地漏、岩溶景觀、高山草甸和彝家風情等組成。這裡群山綿綿,峰迴路轉間,時而黃土高坡,時而叢林密布,茶花萬朵,地質地貌變化極大。一位資深的地質學者曾說“此地山川地貌堪與九寨黃龍媲美”。天坑地漏
在鹽邊岩口、窪落一帶30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擁有1000餘個直徑和深度不一的漏斗群,漏斗群中面積較大的約5000餘平方米,深度約30多米,小的面積約400餘平方米,深度不一。
溶洞
一號天洞格外引人注目。在200多米的峭壁之下,向豎洞投石10秒後,方聽得訇然水聲,約有155米深,其周圍5個大小不等的溶洞,如靈澤洞,洞中的岩溶景觀別致新穎,有“觀音殿”、“羅漢群”、“駱駝峰”、“獅子山”、“羅漢群”等。
高山草甸
高山草甸層巒起伏,低矮的盤松虬勁有力。民俗風情
民俗風情富有彝族民族文化的色彩,這裡群山高聳入雲,居住著熱情、純樸、善良的彝族人民,原始的自然風貌遠離都市的喧囂而未受到人為的破壞,古樸的民俗民風一直延續而流傳至今,峰迴路轉間,綿延的草原和原始森林與深藍的天空連成一線。萬畝杜鵑花開的時節,這裡就是花的海洋,衣著艷麗的彝族阿咪子(年輕女子)在花眾中翩翩起舞,放聲高歌,是人與自然完美地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