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

根雕

根雕,是一種雕刻方法,是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之一,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根雕創作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從選材、造型、構思和製作,直到命名,需歷時一年半載,甚至更長時間方可完成。根雕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南齊書中有齊高祖贈予隱士僧紹竹根“如意”的記載,同時出現了一些根制實用品、陳設品和家具。唐代詩人韓愈的《題木居士》詩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宋元時期根雕作品在宮廷和民間發展,而且有些畫家也以根雕作品作為創作的素材。《百樂鼓琴圖》中畫的許多擺放就是根雕作品。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清代湧現出一大批根雕藝術家,使根雕創作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他們承繼了木雕藝術的傳統,創作了許多優秀根藝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及上海的豫園中,仍收藏著許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基本信息

簡介

根雕作品根雕作品
根雕,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所謂“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說在根雕創作中,大部分應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來表現藝術形象,少部分進行人工處理修飾,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的藝術”或“根藝”。

起源

根雕

根據考古發現,古人不僅採用木、、骨、石以及貝殼等物製作裝飾品,同時也採用樹根或竹根製作裝飾品。1982年,從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了戰國時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為鎮墓獸的這件根雕作品,虎頭龍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蟬等紋樣,富有動勢,顯示出兩千三百多年前我國古代根雕藝術品已達到了自然形態和人工雕琢巧妙結合的水平。西漢時期,孔子的後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彎曲的形態製作拐杖。南北朝時期,已出現了不少利用樹根製作的杖頭、筆筒、佛柄、抓背、菸斗等實用品和家具。隋、唐以後,根雕不僅在民間普遍流傳,同時也得到皇室貴族的青睞,據《新唐書·李泌傳》記載:“泌嘗取松樛枝隱背,名曰‘養和’,後得如龍形者,因以獻帝,四方爭效之。”說的是唐時鄴官李泌採用天然樹根,製作龍形抓背獻給皇帝一事。韓愈在《題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乾如身。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的詩句。詩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視作“神佛”形象的根藝作品。宋、元時期,根的藝術不僅在宮廷和民間流行發展,同時還出現在石窟、廟宇之中。在中國的一些石窟和廟宇內,仍然保存著根雕的佛像,這些樹根雕刻的佛像,可與泥塑、石雕的媲美。
明清兩代,根雕技藝已趨成熟。明代有以竹根雕著稱的濮仲謙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鶴為代表的嘉定派。根藝家們不僅利用木、竹根創作出供人欣賞的擺設,而且還雕刻具有實用價值的家具及其他實用品。從明代蘇州畫家仇英繪製的《金古圖》、《桃李園圖》、《賺蘭亭》等畫中,可觀賞到畫家細緻描繪的樹根太師椅、樹根拐杖等多種根雕藝術品。明代謝肇淛著的《五雜俎》中記載:“吳中以枯木根作禪椅,蓋本於此。”這證明吳地當時根藝製作的水平已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蘇州博物館內藏有清代早期的黃楊花幾、筆筒,是巧妙利用天然樹根形態創造的根雕作品。20世紀50年代初,蘇州文管會曾收集到數堂樹根家具,其中一堂樹根椅是明末四公子冒辟疆的遺物。蘇州崑曲專家顧篤璜先生家藏有一件“郎榆花瓶”,也是明代遺存的根雕精品。由此可見,根雕藝術在蘇州歷來受到人們的珍愛。
民國時期,根藝製作和生產日漸衰落,許多藝人改行或轉業,根雕技藝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
20世紀70年代末,根藝在中國復甦並蓬勃發展,從事根藝創作的人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1980年後,隨著蘇派盆景的發展繁榮,帶動了蘇州的“根藝熱”,出現了一批從事根藝創作的專家和能手,並相應建立了根藝研究和創作的學術團體——蘇州市根雕藝術研究會和蘇州市職工根藝研究會,積極開展各項根藝研究的學術、創作和展覽活動。近幾年,在根藝創作上發揚吳文化的優秀傳統,不斷推陳出新,藝術構思不落俗套,造型簡潔明快,傳神寓意,作品注重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和諧結合,產生了一批具有精、細、雅、奇為特色的優秀根雕藝術作品,如方建慶的《草枯鷹眼疾》、《寒塘弧影》、《寒梅古瓶》、《繡球》,王留根的《真正像》、《升騰》,張克儉的《頭像》、《風采》,王良的《婆娑弧影》、《臨寒獨放》等,都曾獲過全國和省級大獎。

創作工藝

根雕綠檀木根雕

根藝創作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從選材、造型、構思和製作,直到命名,需歷時一年半載,甚至更長時間方可完成。
選材是根雕製作的第一步。根雕用材必須選擇材質堅硬、木質細膩、木性穩定、不易龜裂變形、不蛀不朽能長久保存的樹種,如黃楊、檀木、櫸木、柏木、榆木等都是根藝造型的上好材質品種。被水淤泥淹沒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經數百年碳化形成的古老陰沉根木,其質堅幾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藝的佳材。
根材造型的選擇標準可概括為“稀、奇、古、怪”四種類型,此類素材在自然界極為難得。一般生長在平原或土層較厚山地的樹根,因水和養分充足,生長快,木質纖維也較松,難以形成奇特形態。只有生長在惡劣環境中的根材,如背陽生長或懸崖峭壁石縫中,並經雷劈、火燒、蟻蝕、石壓、人踩、刀砍而頑強生存下來的樹根,由於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養分,久長不大漸漸變形,年愈久,質愈堅,造型也愈奇崛遒勁,是根藝的理想用材。
根藝創作的構思,必須著眼於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之形,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為藝術的再創造的痕跡需藏於不露之中。構思中應對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觀察,反覆揣摩,依形度勢,深思熟慮後方能定型。如構思未成熟一時難以立斷的根材,可擱置一段時間,常有經過一年半載後方能發現意外的收穫。
根雕的製作一般可分脫脂處理、去皮清洗、脫水乾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命名等八個步驟。

根雕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現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戰國時期的“辟邪”和角形器,是20世紀80年代先後在湖北的古墓中發現的。這表明根雕在古代已具有一定的藝術水平,並形成為一個獨特的藝術門類,受到人們的珍愛。南齊書中有齊高祖贈予隱士僧紹竹根“如意”的記載,同時出現了一些根制實用品、陳設品和家具。唐代詩人韓愈的《題木居士》詩中,也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宋元時期根雕作品在宮廷和民間發展,而且有些畫家也以根雕作品作為創作的素材。《百樂鼓琴圖》中畫的許多擺放就是根雕作品。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清代湧現出一大批根雕藝術家,使根雕創作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他們承繼了木雕藝術的傳統,創作了許多優秀根藝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及上海的豫園中,仍收藏著許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愚人根雕愚人根雕(愚人根藝)

藝術歷經千年

根雕根雕

“早在戰國中晚期,根雕《辟邪》的出土,就表明根雕藝術在我國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到了明清兩代,根雕技藝已趨成熟。根藝家們不僅利用木、竹根創作出供人欣賞的擺設,而且還雕刻具有實用價值的家具及其他實用品,如樹根太師椅、樹根拐杖等多種根雕藝術品。”談起根雕,裕豐花鳥蟲魚市場裡的根雕收藏家胡紅兵可是一肚子的“收藏經”。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合肥和國內其他城市一樣,也興起過一陣根雕收藏熱,許多根藝作品作為相互饋贈的禮品,從幾千元賣到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不過,進入90年代,一大批在南方廠房批量生產出來的根雕擾亂了市場,使根雕藝術品身價大跌。好在近幾年來,根雕市場又重新走向旺盛。”
根雕製作“劍走偏鋒”
根雕,是以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藝術形象作品。
“選材是根雕製作的第一步。”在合肥樂兆藝術村根雕專區里,省收藏家協會專家指著一批黃楊、檀木等根雕珍品詳細介紹起製作過程。“用材必須選擇材質堅硬、木質細膩、木性穩定、不易龜裂變形、不蛀不朽能長久保存的樹種,如黃楊、檀木、櫸木等都是根藝造型的上好材質品種。被淤泥淹沒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經數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陰沉根木,其質堅幾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藝的佳材。”
“造型上的選擇標準則可概括為稀、奇、古、怪四種。一般生長在平原的樹根,因養分充足,生長快,木質纖維也較松,難以形成奇特形態。只有生長在惡劣環境中的根材,如背陽生長或懸崖峭壁石縫中,並經雷劈、火燒、蟻蝕、石壓、人踩、刀砍而頑強生存下來的樹根,由於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養分,久長不大漸漸變形,年愈久,質愈堅,造型也愈奇崛遒勁,是根藝的理想用材。製作根雕更不是簡單的事,分為脫脂處理、去皮清洗、脫水乾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命名等八個步驟。”

藝術的特點

巧雕巧雕

巧藉天然要貫穿於創作的始終。當選到一塊具有自然形態美和創作價值的根材時,有的可以一目了然,確定創作主題,但這種情況極少。大多數是第一印象覺得其形態美,可以利用來創作點什麼,但究竟創作什麼並不清楚。對於一個七枝八杈、形態複雜的根體。經過作者推敲確定主題後,下一步就是製作階段。在製作時要貫徹“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製作原則,圍繞著主題思想的要求,巧用心計,合理而慎重地取捨。除對局部作少量的修飾和必要的雕琢外,重點應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態上,如枝、須、洞、節、疤、紋理、色澤、態勢等,儘量使這些天然特點和神韻,在已確定的藝術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體現。在這種創作思想指導下,因材施藝,進行取捨、雕琢、磨製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與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結合起來,實現原定的創作構想。由於根雕要巧藉天然,雖經施藝但不留明顯痕跡,使整個作品的藝術風格渾然一體。

根雕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的。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會雕刻木像做裝飾品。在1982年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清理馬山一號楚墓時發現了我國戰國時期的根雕藝術作品《辟邪》。據國家文物部門考證,該文物製作於戰國晚期,約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間,距今2300年。其形為虎頭、龍身、兔尾的四足怪獸,極富動勢態神韻,色彩古樸典雅。到了隋唐時期,根藝的發展已經趨於繁榮。

清代時期的根藝作品《玉玲瓏麒麟》、《鳳凰》等等更是在上海豫圓陳列至今。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藝作品的神韻表現得一覽無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根藝也到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而且已在全國各地發展了四十多個根藝團體。福建浙江安徽江蘇等省的根雕藝術廠家不斷增加,根藝生產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根藝的創作水平更是達到一個新的頂峰。並且,它以其獨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藝術感染力,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藝術品的保養

根雕藝術保養,是使根雕作品長期流傳的措施,必不可少,須注意以下幾點:
1、防止根雕作品陽光下直接照射更忌陽光長期照射,過強的光照會使作品顏色褪化, 表面蠟層熔化,漆膜老化而脫落,甚至出現材質開裂等現象。
2、防止根雕作品在過陰暗潮濕環境中存放,濕度過高,易滋生黴菌和病蟲害,造成霉變、蟲蛀、產生腐爛空洞現象。根雕作品一般不宜水洗,更忌水中浸泡,注意空氣流通。
3、防止化學物質腐蝕性的東西接觸根雕作品,以免發生化學反應,引起根雕表面保護膜毀壞或起殼等現象。

根雕茶具保養知識:

根雕茶具應儘量不要放戶外,經不起風吹日曬,放室內要儘量放在靠陽光,靠暖氣口地方。
冬天用暖氣,夏天開空調,會引起室內濕度大幅度下降,特別頭一年買回根雕茶几,由於工藝品不是很乾燥,含有一定的水分,木頭水分蒸發快,最容易出現開裂,最好給空氣加濕(加濕器或者l綠色盆栽),對人對木製品都有好處。
根雕茶具,由於要經常開水沖泡在上面,所以上面有噴塗聚酯透明油漆,如果有條件的話,過兩三年,可以用砂紙砂完表面噴漆,桌子閃亮一新,雕刻工藝品類,可以上蠟上油保養。
如果根雕茶具工藝品油開裂,不要緊張,請及時修補,修補方法如下:
步驟一:在裂縫裡填上專用的填補木粉,注意填補平整,木粉填完跟木頭表面平,清理完木頭表面上的多餘的木粉。
步驟二:用專用的502澆水慢慢滴在填補木粉的地方,不要太快,準備一塊廢布,如果有滴到表面上請及時用廢布擦拭乾淨。
步驟三:如果表面油明顯的凹凸不平,手感粗超,可以用砂紙打磨光滑。

原材料

荔枝木

荔枝木,常綠喬木,屬無患子科植物。是一種硬木,是上乘木材,它的抗酸性很強。材質硬重,堅韌耐用,不怕水的浸泡,是木雕、家具良材。凡百年以上的老荔枝木,其樹根盤纏樹結造型好,比一般紅木更具觀賞價值。

雞翅木

即“鸂鶒木”,又寫作“杞梓木”,是木材心材的弦切面上有雞翅(“V”字形)花紋的一類紅木。雞翅木以顯著、獨特的紋理著稱,歷來深受文人雅士和廣大消費者喜愛。福祿源的雞翅木作品注重呈現雞翅的紋理及自然色澤,既名貴又情真意切,不失為送禮、收藏之佳品。

樟木

別名香樟木,全株具香氣。產於中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廣大地區,處處山谷有之。樹皮黃褐色略暗灰,心材紅褐色。質重而硬,木大者數抱,肌理細而錯綜有紋。切面光滑有澤,油漆後色澤美麗,乾燥後不易變形,耐久性強,易於雕刻。福祿源香樟木雕,均選用百年以上整塊良材,無任何拼接,作品乾淨美觀,大方動人、栩栩如生。並散發出淡淡香樟氣味,具有驅蟲殺菌,淨化空氣的效果,是家居擺設,饋贈親友的上乘之選。

黃楊木

千年難長黃楊木,黃楊木生長緩慢,一般要40-50年才能長到3-5料高,直徑不足10厘料,因其難長固無大料,所以只適合雕刻小型人物。但它質地堅韌,紋理細膩,硬度適中,色由艷麗,有的呈蛋黃色,經精雕刻細磨光之後能與象牙媲美。隨著年代久遠,其顏色由淺入深,古樸美觀。在中國民間黃楊木一直被奉為百毒不侵,鎮惡辟邪,平安吉祥上品。

榧木

又稱香榧木,乃千年成材之名木,豆杉科。產於日韓及中國雲南四川橫斷山脈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之顛,材質堅實牢固,紋理細密通直,色澤金黃悅目,氣味芳香怡人,實為製造根雕工藝品珍稀良材。

花梨木

其木紋有若虎皮紋,亦類狸斑,又名“花狸”,霸氣十足。老者紋拳曲,嫩者紋直。木結花紋圓暈如錢,色彩鮮艷,紋理清晰美麗,可做家具及文房諸器。

緬甸黃金樟

緬甸三大國寶:黃金樟、玉石、柚木。緬甸黃金樟從生長到成材最少經50年,生長緩慢,硬度高,不易磨損。同時,它還含有極重的油質和鐵質,這種油質和鐵質使之保持不變型、防酸鹼,防潮耐腐,更為神奇的是它打磨刨光後的顏色經過光合作用而氧化成金黃色,且顏色隨時間流長而越加高貴,是極品雕刻材料。也正因緬甸黃金樟具有如此優良特性,而成為高檔木材中的首選極品。

紅豆杉

又稱紫杉赤柏松,是第四紀冰期孑遺的古老樹種。紅豆杉中含有的紫杉醇,具有獨特的抗癌機制和較高的抗癌活性,能阻止癌細胞的繁殖、抑制腫瘤細胞的遷移,被公認是當今天然藥物領域中最重要的抗癌活性物質。紅豆杉一般成樹要生長100∽250年,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珍貴植物,我國已將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各種材料的特點

紅豆杉

紅豆杉經過細心打磨,呈現出自然的木紋及色澤,日久色深,造型古樸,含有厚重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是收藏愛好者不可多得的選擇。

檀香木

檀香木質細緻,甜而帶異國情調,余香裊繞。自古以來便深受歡迎,許多古代的廟宇或家俱,都是由檀香木所做。檀香不僅具有防蟻的功能、而且還具有清血抗炎的功效。它獨特催情的特性,可驅散焦慮的情緒,有助於增加浪漫情調。檀香對身體也有抗痙攣和補強的功用,能帶來放鬆和幸福的感覺。

紫檀質地堅硬,色澤從深黑到紅色,變幻多樣,紋理細密。紫檀奇重,比重幾乎是水的兩倍。生長速度緩慢,5年才一年輪,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硬度為木材之首,系稱“帝王之木”,非一般木材所能比。

中國人酷愛紫檀木,商周以來,即為車轅及宮廷上好家具材料,為世上頂級家具材料。據史料記載,紫檀先從安南(今越南)進口,明後期,明皇朝為顯示宮廷尊貴,曾從南洋進口大量紫檀藏入皇宮。到清朝開始,用紫檀製作各類家具。明代紫檀家具傳世極少,進入清代紫檀逐漸成為宮廷新寵,紫檀家具幾乎為宮廷所壟斷。它代表了中國古典家具的最高製作水準,集能工巧匠智慧之大成。

海南黃花黎

海南黃花黎屬於國家一級珍稀植物,別名降香黃檀,僅產於中國海南島海拔350米以下的山坡。據史料記載,海南花黎在唐朝時就已經是海南貢御皇宮的特產。從明至清的幾百年間,海南花黎以行雲流水的木紋紋理、如玉般圓潤剔透的質感,引發了文人士大夫們的狂熱追逐,繼而征服了北京紫禁城的主人。明朝天啟皇帝甚至為此放棄管理國家的天職,躲在後宮裡當起木匠,史稱“木匠皇帝”。在明清兩代,用花黎木製作出的家具,不僅成了皇家專享的貢品,也成為封建統治等級制度的象徵。

識別與選擇

根雕作為民間藝術品,逐漸被人熟知,也逐漸走進了收藏愛好者的眼中。然而並非所有的根雕都具有投資價值,應該如何選擇適合投資收藏的根雕作品呢?本期,根雕收藏家龐國星就為大家支上一招,講述如何鑑別根雕。
“選材是根雕製作的第一步。用材必須選擇材質堅硬、木質細膩、木性穩定、不易龜裂變形、不蛀不朽能長久保存的樹種,如黃楊、檀木、櫸木等都是根藝造型的上好材質品種。被淤泥淹沒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經數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陰沉根木,其質堅幾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藝的佳材。”龐國星介紹說,由於根雕比較注重渾然天成的感覺,因此在根雕作品造型的選擇上,可以尋找一些稀有、奇特的作品,總的說來,選擇標準可概括為稀、奇、古、怪四種。
一般生長在平原的樹根,因養分充足,生長快,木質纖維也較松,難以形成奇特形態。只有生長在惡劣環境中的根材,如背陽生長或懸崖峭壁石縫中,並經雷劈、火燒、蟻蝕、石壓、人踩、刀砍而頑強生存下來的樹根,由於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養分,久長不大漸漸變形,年愈久,質愈堅,造型也愈奇崛遒勁,是根藝的理想用材。製作根雕更不是簡單的事,分為脫脂處理、去皮清洗、脫水乾燥、定型、精加工、配淬、著色上漆、命名共八個步驟。
此外,龐國星總結了其多年的收藏經驗。他表示,收藏根雕的花費一般都比較高,因此收藏者最好根據自己的家庭環境和經濟條件量力而行。

藝術小結

原始社會的根雕:根的藝術,其歷史源遠流長,它在中國是一門既年輕又古老的藝術。說它年輕,是因為近些年才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起來;說它古老,則因為這門藝術在我國幾經興衰,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我國勞動人民利用樹根、竹根創造藝術形象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實踐活動,在原始社會用木鋤鬆土,古帝少昊時期雕刻木像,商周時期造木人等木雕作品出現的同時就開始了。我們的祖先不僅採用木、玉、骨、石以及貝殼等物製作裝飾品,同時也採用樹根或竹根製作裝飾品。著名史學家常任俠先生曾說過:這種根制裝飾品與日本古代叫作“根付”的東西相似,我們民俗端午節小兒佩帶蒼朮根也的原始的遺風。可見利用根材製作藝術和實用品,在原始社會已有萌芽。根的藝術同其他工藝美術一樣,從原始人的勞動中逐漸產生了。

市場價值

中國的根雕藝術品曾在1993年前後紅極一時,價格步步高升。爾後,由於種種原因,“根雕熱”漸漸冷卻,投資根雕者紛紛落馬。根雕是否仍有收藏價值,是否仍有升值獲利的潛力呢?這是業內人士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
根雕藝術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現在我國最大的根雕市場在桂林,全國各大城市都有根雕交易市場。目前,在東南亞各國尤其是新加坡,也形成了巨大的根雕收藏投資市場,每年,通過交易都有數以千計的根雕作品流向海外。據說在德國,一件國內標價1萬元左右的根雕塑甚至可以賣到2—3萬馬克,幾乎是國內售價的10倍。
根雕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存在贗品。天然的根、修飾越少,質樸、根型奇特空靈玲瓏,投資價值越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根都可以成為根雕藝術品,據說,精品在幾萬件中才可以挑出一件幾。有人認為根雕市場有回暖跡象,現在是投資根雕的時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