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
羅池
遊人進入柳候公園,沿著林蔭前行,就見一泓碧水,澄澈明淨,水旁有碑,刻了“羅池”二字。每當月亮升到東台山上空,倒影羅池水面,便構成柳州八景之一的“羅池夜月”的絕美景致。羅池原來只是柳州城北的一泓野水,因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常在此散步,死後又託夢給生前部屬歐陽翼說要把自己的廟建在羅池旁而名聲大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來游柳州時,還專程訪問過羅池呢!
柳侯祠
繞過羅池花徑,便到了柳侯祠。該祠始建於宋代,重建於清朝,大門上的門聯是郭沫若的手筆,門聯是清代楊翰書寫的唐代韓愈的詩句:“山水來歸黃蕉丹荔,春秋報事福我壽民。”祠為紅柱丹梁的三進古屋。頭進薈集了明清以來的石刻三十餘塊,壁間懸掛柳宗元生平資料及後人的書畫作品,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中廳有一座元代雕刻的柳宋元石刻像碑,在刻像旁的石刻中以“荔子碑”最為著名。碑文是摘自韓愈《柳州羅池廟碑》的《享神詩》。此詩讚頌柳候,字為宋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蘇軾親筆。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韻凝
於一碑,所以人們稱之為“韓詩蘇書柳事碑”或“三絕碑”。此外廳里還陳列著一塊“龍城石刻”,碑上的字型是柳宗元的手跡。此碑出土於明代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當時一直被挖出來的還有一把短劍,所以人們又叫它“劍銘碑”。現存的“龍城石刻”,是1933年柳州周耀文根據民間流傳的拓本勾勒上石的。祠的第三進是正殿,中央端坐著柳宗元的塑像,他頭戴褐色幞頭,身著唐朝官服,正手執狼毫,在凝神攻讀。
柳宗元衣冠墓
在祠後東側,這裡松柏擁翠,肅穆雅靜。柳宗元逝世後,遺骸運回長安,柳州人於是便在柳宗元靈樞停放處,葬下他衣冠作墓來懷念他。
柑香亭
柳侯
左面隔著羅池,有一座六角長亭,這就是“柑香亭”。當年柳
宗元曾在這裡栽種黃柑,並寫有《種柑詩》廣為流傳,後人因此修建此亭。它碧瓦紅柱,脊吻飛翹,牖格精細,花飾俊美,掩映於桂花叢中,頗具特色。
旅遊路線
交通
:可在市內乘1路、2路、3路、4路、5路、6路、10路、11路、12路、14路、18路、19路、21路、24路、25路、26路、27路、28路、30路、31路、36路、38路、39路、50路、54路、57路、58路、59路、60路、69路、76路、78路、79路、80路、90路、92路等公車前往。還有新的雙層巴士路過。
門票
大門:免費
柳侯祠:兒童5元/人,成年人10元/人
中華園::30元/人 20元(團體票)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概述
柳侯公園始建於清代宣統元年(1909年)。2009年12月7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重點公園,柳侯公園榜上有名。
由此,柳侯公園也成為廣西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公園。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古典園林文化隨筆集《雨打芭蕉落閒庭·嶺南畫舫錄》中,對柳州的柳侯公園有詳盡記述。
歷史由來
紀念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所建的公園
柳侯公園位於柳州市中心的柳侯公園是為紀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所建的公園,占地15.52公頃。始建於1906年。公園內有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羅池、柑香亭等與柳宗元有關的古蹟。公園中有近7公頃的人工湖,碧水曲橋,相映成趣,湖邊林木蔥蘢,涼亭假山,景色怡人。園中還有盆景園、動物園和兒童樂園等多姿多彩的遊玩場所和設施。是廣西旅遊主要名勝之一。柳侯公園猶如鬧市中的一塊綠洲,是人們公休假日和茶餘飯後散步遊玩的好場所。
“柳侯祠”原叫羅池廟,位於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園內的西隅,是柳州人民為紀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衣冠墓。
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字子厚(公元773--819年),原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虞鄉鎮)人,曾任唐朝禮部員外郎,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被貶,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在柳州期間,做了許多有益於人民的事。他病死柳州之後三年,建有羅池廟祭祀他。北宋末年,宋徽宗追封他為“文惠侯”。因而紀念柳宗元的祠堂稱為“柳侯祠”。
重建的“柳侯祠”
“柳侯祠”是按照清代建築物重建的。柳侯祠古樸軒昂,塑有柳宗元及其部將的仿銅塑像,陳列有文物、圖表、書畫,詳盡介紹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歷史功績,祠內還有柳宗元書寫的“龍城石刻”和蘇軾書寫的“荔子碑”等啤刻40餘方,膾炙人口。
柳侯公園內還有人工湖、盆景園、假山涼亭、曲橋迴廊、兒童樂園等可供人們休閒遊玩。05年上半年,柳侯公園清除人工湖淤泥,對園中的景觀進行了改造。取柳州市名石之一的柳江縣百朋鎮的太湖石,改變了人工湖濱駁岸的人工痕跡,形成曲折有致的湖岸線;
將園中的道路統一為自然質樸的青石板路和青磚路,呼應柳侯祠古建築的古風古韻;原柳侯公園內的動物園,已於05年“六一”前搬遷至帽合公園,那裡有著寬敞、較為舒適的居住條件,適合動物們生活,將動物園搬遷出公園,搬至離市中心較遠的地方,改善了動物的生活環境,遊人的遊園質量。
著名理論學者陳劍暉說:“散文的文化本體性要求散文作家不僅要以獨到的眼光對歷史文化進行重新審視描繪,並在這種審視描繪中創造性地構建民族文化性格。”余秋雨正式用這種高度來度量歷史和古人,體現出超強大氣的美學震撼力。
評價
此文看似游柳侯祠,但作家的筆觸更多的觸擊著歷史與現實、觸擊著歷代文人內心深處的苦痛。從屈原到柳宗元、劉禹錫,再到蘇東坡等等,歷代文人有太多不為朝廷所理解甚至戕害的典型。他們的鴻圖大志在理想中破滅,面對被貶他們表現出苦悶或豁達。苦悶著渴望能有那么一天統治者的一道詔書從天而降,豁達則往往是反京無門表現出的一種倘然的心境。
文人的命運往往屬於後者,最終客死於荒涼淒清的異地他鄉。
文人是痛苦的,他們在當時的王朝下一事無成,即使有顯赫的政績同樣也得不到統治者的認可,但恰恰是當時不為認可的政績推動著歷史文化進程和構建著民族的文化性格,柳宗元當屬此類。
《柳侯祠》集文化散文大氣恢弘的氣魄,作家用精湛優美的筆墨道出了柳侯祠繼前啟後的深刻意義。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個像柳宗元式的文人書寫著中國的歷史。柳侯祠不僅僅是用來觀賞的旅遊景點。“幾個少年抬起頭看了一會石碑,他們讀不懂那些碑文。石碑固執地愴然肅立,少年們放輕腳步,離它們而去。”這是作家留給我們青年人的思考。我們必須認識到柳侯祠對我們現代人的深刻意義
歷史沿革
柳侯公園的百年歷史,可分為五個階段:
1、清末時期——1906-1911 趙屏藩、楊道霖
2、民國前段時期——1912—1936 廖磊、覃連芳
3、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 在抗日救亡大潮中(3.7公頃)
4、新中國成立——70年代 公園大擴展第一波
5、改革開放以來——公園大擴展第二波(15.52)
篳路藍縷,首創其功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趙屏藩從馬平縣典史任上退職後,於柳侯祠內外種花植樹,美化環境。金秋佳日,於羅池畔設萄花會,地方名流龍城求是學會會長鄧子恢等與會賦詩酬唱,與會者倡言將柳侯祠周邊闢為市民休閒的園林勝區,柳人聞而皆樂見其成,趙屏藩應聲 而起,率二子辟花圃,修花徑(桂花路),浚羅池。帶領兩個兒子舊羅池挑淤泥。其後還按期騎馬或坐轎到鹿寨中渡、雒容,柳城東泉等地收納各縣柳侯祠祭田租款。篳路藍縷,首創其功。
柳州柳侯公園始建於是1906年,同年,外地建成公園的有北京農事試驗場附設公園、瀋陽萬泉公園、無錫城中公園(都是當地最早的公園)。
比較早的上海(1868)、天津(1887)、黑龍江齊濟哈爾(1897),柳州早一兩年的天津、濟南、丹東。廣州最早的黃埔公園(1910)在華南、華中、西南、西北各地城市,柳州的柳侯公園是最早的。
(始建時間-的一場筆墨官司)
(二)百年前新城市建設的一個坐標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11月,新調來的柳州知府楊道霖到任,楊道霖曾於05年隨五大臣出洋考察(半年多),考察日、英、法、德、俄、美等9國,參觀過義大利、奧地利、日本的公園。到柳州任上,
宣稱:“知府與各紳會議,仿照日本公園之例,建立柳侯公園,為合郡士民休沐游觀之所。”(楊道霖在當時清王朝中是個開明派,出國開了眼界。才那么熱心搞公園,柳州在全國能排上比較早有公園,天時合乎世界潮流,地利柳侯祠周邊,人和柳州人開通不保守、楊道霖)提出8條措施:
一、起一座望台。二、護理好果樹。三、開浚羅池,養魚、建橋。四、通兩池,種蓮花。五、修復柑香亭。六、南部建三間樓房。七、周圍多種木槿和竹子,以形成藩籬。八、築道路,堆土山。
此外,清理原各縣應交納柳侯祠田租收入。實得銀400多元。全撥入公園使用,另有府署庫存柳侯祠春秋祭祀專款。又發動官紳商士民捐款贊助、市民紛紛自動參加義務勞動,還“助送竹卉樹種,絡繹不絕。”楊道霖更挑選能幹兵士到公園助工。並撥給原擬於羅池南城 牆外建中學堂所存部份建材投入。
楊道霖訂出《柳侯公園規則十四條》第一條開宗明義:
公園宗旨,在與民同樂,無論男女老少,皆可入園遊覽。亭屋樹陰,多設坐處,以便憩息。應男讓女、少者讓老、前坐讓後至,不得喧譁爭雜,以存禮俗。
柳宗元和柳侯公園
1909年(宣統元年)柳侯公園正式命名。楊道霖說:“(柳侯)祠旁立公園,即以‘柳侯’名之,從民望也”。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刺史,為柳州做了許多好事,1100年來,柳州人民春秋祭祀,永記不忘。(應韓愈語“我民報事兮無怠其始,自今兮欽於世世。”)
羅池是柳宗元生前很喜歡的風景勝地,他的部將說,柳侯託夢千知,“館我於羅池。”柳州人按此說,就在羅池旁邊起了座羅池廟,也就是現在的柳侯祠。(停棺材的地方起衣冠墓,墓前建祠)園內有柳侯衣冠墓(819年逝世,820年立墓)、柳侯祠(822)、羅池、柑香亭、思柳軒等柳宗元人文景觀建築以及三絕碑、羅池廟碑、龍城石刻、元刻柳宗元像碑等珍貴文物。還有唐代開元寺遺址、明代劉賢良祠、柳州八賢祠、觀音閣遺址、清代柳江書院等古代附屬建築和遺存。(三絕碑西北大學拓片,廟碑從日本《書道大全》拓片複製,石刻的真假:假勝真,清道台宋思仁移入道台衙門,原件帶回浙江老家,退回的後移學院衙門民國大火燒毀,周某摩刻,62年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王冶秋告訴冼光位,巴黎博物館藏有)
柳州人和柳侯公園
船廳、思柳軒、六角亭、護花樓等,均建於清末民初。
民國六年(1917),督軍陳炳焜夫人郭氏捐款於羅池建新月橋。
陳炳焜於公園南城外沿開闢大馬路(今文惠路)。
民國七年(1918),兩廣巡閱使陸榮廷捐款於羅池建蓉鏡亭。
民國十五年(1926),將原西南向(今新辟柳侯祠臨街大門)公園大門東移今南大門處。
民國十九年(1930),第四軍進駐柳州,張發奎軍長派出士兵平整公園地面,修築園內道路。
民國二十年(1931)第七軍軍長廖磊沒收工商業大戶兼大地主秦選齋現公園南大門東側到灣塘路十多間房屋,拆併入公園。
民國二十一年(1932),
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白崇禧撥款修整經戰亂被損壞的柳侯公園所有扁牌、楹聯,由本地朱子垣、莫樾樓、莫萍舟、嚴正衡等書家名流執筆。
民國二十四年(1935),柳州地方建設委員會委員長覃連芳對柳侯公園進行大修。一、 東面拓張。二、園周圍泥牆改建石牆,上段磚砌通格。三、園內道路水泥鋪設。四、原磚木結構平房大門拆掉,另參照廣東佛山祖廟重建(今南大門,1984仿重建)。五、府黌廟(今市二中)門前兩石獅移來公園大門兩側;大成殿前雲階移來大門前鋪設。六、用大型方塊料石,重修柳侯墓。七、增建第七軍北伐陣亡將士紀念塔、音樂亭等。
這一年,柳侯公園設招待處中國工程師學會、化學、地理、科學社、動物、植物學會到柳州和公園參觀。
抗戰中的柳侯公園
1938年,廣西第二保育院設柳侯祠(戰區難童160人)。廣西學生軍代表在柳侯公園展出一批戰利晶和抗敵照片。東三省地圖石桌。
抗戰時,曾改名中山公園。
1939年,大韓民國光復陣線青年工作隊經常在公園柳侯祠、柑香亭、思柳軒等處開展活動。
1942年,柳江中正鐵橋工程籌備處成立,在羅池旁蓉鏡亭辦公。
劇宣五隊在柳侯祠舉辦戰地畫展。
飛虎隊日光浴。
1943年,籃球華隊(四戰區軍人)郵隊(柳郵局)在公園籃球場比賽。
畫家沈千逸在柳侯公園舉辦戰地寫生畫展。
1944年,“一切為了前方詩歌朗誦晚會”在柳侯公園舉辦,小提琴家馬思聰參加演出。
1946年,園內建抗日陣亡空軍紀念碑。
新中國的柳侯公園
1964年,柳州市成立柳侯公園擴建工程指揮部,市長孫芸生任 指揮長。市政
府發動八萬多人擴建成柳侯公園,建立柳州解放紀念碑(1950),開湖堆山,建成橋築亭,完善道路和供電系統,進行經常化配置。開出人工湖4.6 公頃,堆成坭山一座,人工島兩個,建成兒童樂園,完成新大門漢白玉橋、曲橋、長廊、水榭等各項園林建築。
公園面積擴大到15.4公頃。
文化大革命初期,柳宗元衣冠墓、古代碑刻、公園設施、供給卉盆景遭受破壞,荔子碑獲保存。69年,曾改名人民公園。1971年,柑香亭拆除。1974年年重建柳侯祠,1975 年恢復柳侯公園名稱。1976年,重建成柑香亭。
1987年,南大門內立柳宗元花崗岩雕像。1987—1988年。重建柳侯祠。1992年柳侯公園面積達15.52公頃。
柳侯公園與和諧社會
今日的柳侯公園不僅具有園林休閒功能,還有民眾文休活動、歷史紀念、傳統文化傳播等多方面社會教化功能。以柳宗元文化為主線的傳統文化與優美自然景觀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城市園林,深受人們喜愛。這個百年名園必將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盤點廣西旅遊景點
柳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柳州又稱龍城,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是南方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早在5萬年前就有“柳江人”生活在這裡了,從建城至今已有兩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柳州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良好的人文歷史景觀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是國家甲級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和經濟中心。柳州市轄有4個城區、1個郊區和柳江縣、柳城縣,總面積5280多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50多平方公里,總人口170多萬,市區人口是84萬,有20多個民族。 |
景點 | 三江侗鄉 | 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 | 柳州東門城樓 | 都樂公園 | 箭盤山奇石園 | 江濱公園 | 柳侯公園 | 龍潭公園 | 蟠龍山 | 雀山公園 |魚峰公園 | 鵝山公園 | 馬鞍山公園 | 象州溫泉療養旅遊區 | 融水苗寨 | 金秀大瑤山 | 九萬山 | 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 | 都樂岩風景區 | 立魚峰風景區 | 柳州捲菸廠 | 程陽永濟橋 | 程陽八寨 | 西來寺 | 柳侯祠 | 侗族八寨 | 鹿寨香橋風景名勝區 | 柳州奇石城 | 魚峰山 |大龍潭風景區 | 都樂岩 | 聖堂山 | 風雨橋 | 三江鼓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