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
廣西壯族自治區
柳侯祠碑刻VI-850
簡介
柳侯祠碑刻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城中區柳侯公園內。祠內有唐代文學家、政治家柳宗元(773-819)手書的“龍城”石刻,唐代韓愈著文、宋代蘇軾書寫的“荔枝碑”,以及元代石刻柳宗元畫像等歷代碑刻四十多件。祠旁另有清代修建的柳侯衣冠冢。祠分前、中、大殿三進,內有柳宗元石刻像、柳宗元塑像以及“荔子碑”等歷代珍貴石刻40餘方。“荔子碑”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書法,寫的是韓愈《柳州羅池廟碑》中供祭祀柳宗元吟唱的《迎頌享神詩》,因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韻凝於一碑,故有“三絕碑”之稱。東側有紀念與柳宗元同稱為唐二賢的政治家、柳州司戶參軍事劉蕡的賢良祠,並有柑香亭、羅池、講堂、山長住房、齋房、迴廊、院門等附屬建築。柳侯祠
位於柳侯公園南隅,原名羅池廟(因建於羅池西畔得名),是柳州市最著名的名勝古蹟,為紀念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而建。柳侯祠從唐代建成至今,歷朝都對其進行過修葺及擴建。現址為明代柳侯祠廟址,清代宣統元年(1909年)在原址上重建。解放後,柳侯祠幾經修葺,現存的柳侯祠建築結構為清代三進制木磚結構,面積約2000平方米。柳侯祠的附屬建築有羅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等。祠堂為清代風格,分前殿、中殿、後殿,磚木結構建築。祠廟坐北朝南,青瓦白牆,飛檐紅欞,莊嚴古樸。祠堂大門上高懸的“柳侯祠”金字匾額系當代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的手跡,豪邁奔放,蒼勁挺秀。門聯為韓愈詩句集結而成,書曰:“山水來歸黃蕉丹荔;春秋報事福我壽民”,為清末永州知府楊翰所書。頭進保存有自宋至今的歷代碑刻20餘塊,其中的兩塊“荔子碑”嵌座在中殿最為引人注目處。右側為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所刻原件,左側為仿宋的清代複製品,碑文摘自韓愈《柳州羅池廟碑》的《享神詩》。因其句首雲“荔子丹兮蕉黃”,後人便稱“荔子碑”。詩讚柳侯,作者韓愈,字為蘇軾親筆,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韻凝於一碑,故後人亦稱之為《韓文蘇書柳事碑》或“三絕碑”,此碑為柳侯祠的鎮祠之寶,其刻石技藝刀法恣肆狂放、深淺奇正、隨筆賦形,與蘇東坡雄奇、深厚的書法相得益彰,被人推為蘇東坡書法碑中第一。碑刻中還包括《柳州羅池廟碑》、兩方元代刻的柳宗元石刻像,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壁間懸掛柳宗元生平資料及後人的書畫作品。二進為中廳,有石井兩口,古色斑駁。柳宗元到柳州後,為解決百姓吃水問題,派員勘地尋源,挖井引水,這兩口石井是紀念柳宗元為民掘井而設的,是柳侯“有德於民”的見證。第三進的正殿中央,有一尊柳宗元三彩陶塑像,頭戴褐色幞頭、身著唐朝官服、手執狼毫,凝神攻讀,是1996年柳州市博物館為了增加柳侯祠內的景觀,投資15萬元從西安引進的。與柳宗元塑像同時引進的還有19尊唐代著名詩人三彩陶塑像,其中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劉禹錫等人。殿堂正中的玻璃櫃裡,金絲絨襯著一塊殘碑,為“龍城石刻”文曰:“龍城柳,神所守;驅厲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醜。元和十二年。柳宗元。”原碑出土於明天啟三年(1623年),因碑文首有“龍城柳”而得名,據說一同出土的短劍上有與其相同的銘文,故又稱“劍銘碑”。傳為柳宗元所書,其真偽引發數百年的爭論,古代趕考的士子、涉水的商賈常將“劍銘碑”的拓本帶在身,祈求平安。後殿安放有一尊柳宗元及三部將的銅塑像。此外,柳侯祠內還有兩口清代大鐘,一銅一鐵。祠內最主要的文物收藏為歷代碑刻,至2000年柳侯詞共收藏自宋至今珍貴碑刻45方。另外,現代著名的碑刻有郭沫若先生1961年2月10日的題詩、楊成武將軍1993年春的題詞、江澤民總書記1996年到柳侯祠留下的題字等。
柳侯祠恢復明清碑刻群
柳侯祠歷史悠久,目前祠記憶體有明清歷代碑刻40多件,其中“荔子碑”被學術界評價為“天下蘇書第一碑”。這些保存的石刻等文物,具有重要的文物、史料和藝術價值。可是近年來工業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酸雨腐蝕,都成為了是石刻最大的敵人,它們風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再加上人為的因素,也增加了對石刻的破壞。在柳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柳侯祠開展文物古蹟的保護,整合文物資源,積極發展公益文物事業,對這些石刻進行了保護性清理。把那些字跡模糊,石面殘損的碑刻進行修復,再現石刻原本清晰的面貌,10月中旬,該項明清碑刻群恢復工程已全部竣工,讓人們有機會能夠再度了解歷史,見證歷史。
在漢字走向世界的今天,石刻的文化意義自然非比尋常。一是帶給人們的是高雅的美的享受。二是石刻的題材和內容,具有歷史學的價值。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柳侯祠碑刻恢復工程具有文化傳承的意義。這種文化傳承在現代人與文化傳統精神之間建立了一種超越時空的對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