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發展
丁氏枯痔療法時代相傳,沿用於臨床數百年。解放後,丁老在使用枯痔釘治療的時候,發現使用含砒的枯痔釘治療後,部分患者有類似枯痔散術後的砒反應,甚至還有人因使用枯痔釘不當而引起砒中毒。因此對枯痔釘又有了改進,先是將含砒量降低,後來又探索使用無砒的枯痔釘及異物枯痔釘,這就使傳統的枯痔療法有了新發展。
原理
是將枯痔釘插入痔塊中心引起“異物刺激炎症反應”,使痔組織液化、壞死,逐漸癒合而纖維化。適用於二、三期內痔或混合痔內痔部分。但在肛管直腸在急性炎症時,不宜用此療法。枯痔釘分有砒和無砒兩種,目前多採用黃柏、大黃製成的“二黃枯痔釘”,既有枯痔釘療效,但無砒中毒之弊。
適應範圍
1、適應症:Ⅰ、Ⅱ期內痔與混合痔的內痔部分;
2、禁忌症:外痔,肛門直腸感染,腹瀉,惡性腫瘤,嚴重肝腎疾病。
配方製法
有砒枯痔釘
①配方:明礬和砒的混合物8g、沒藥6g、雄黃4g、硃砂3g、糯米粉40g。
②製法:將明礬和白砒(2.4:1)共研碾為末,入瓦罐內。置文火上燒至黑煙消失、白煙出現為度,陰涼後即成雪白的砒、明礬混合物。再以此混合物8g與沒藥6g、雄黃4g、硃砂3g共碾成極粉末,入糯米粉40g,水煮為糊,將糊狀物製成每根長3cm、中央直徑約3mm的兩頭尖的藥條,即成枯痔釘。經紫外線消毒使用。
無砒枯痔釘
①配方:黃柏粉、大黃粉歌30g,白芨粉9g。
②製法:上三藥加入適當的開水,攪勻成藥團,抱藥團放在消毒後的玻璃板上,搓成頭尖底大釘狀藥條。長約3~4cm,底面直徑約2mm,陰乾或烘乾後裝密封瓶,高壓消毒使用。
使用方法
取側臥位,按常規消毒、鋪巾,用吸肛器將內痔緩慢吸出。術者用左手食、中二指固定痔塊,再消毒內痔表面黏膜。右手拇、食二指捏住枯痔釘後段,與肛管平行或不超過15°,稍用力將枯痔釘刺入內痔黏膜後,輕輕鏇轉插入,一般深約1cm,以不超過痔塊的直徑為宜。將剩餘在內痔黏膜外的枯痔釘剪去,使剩餘的釘高出黏膜0.1cm。釘與釘的間隔約0.2~0.4cm,釘與齒線的距離約0.2cm。插釘多少按痔塊大小而定,一般每個痔一次插4~6根,先插小的內痔,後插大的內痔。插畢將內痔送回肛內。術後24h內禁止大便,以防藥釘脫落出血和內痔脫出,引起水腫、嵌頓及疼痛。每次大便後需行熱高猛酸鉀溶液坐浴。在治療過程中,根據病情給予止血、消炎、通便的中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