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紅砒、明礬、硃砂、雄黃、沒藥。
【處方來源】《中醫外科學》。
【方劑主治】痔瘡。
【製備方法】第一步:取紅砒0.3g,明礬0.6g(搗碎),混合均勻後,置瓦壺內,四面用炭火烘,火力須猛,約燒2~3小時(黑煙消逝,白煙出現即可)將瓦壺取出,待冷卻後,即可得雪白的明礬與砒的化合物。第二步:①明礬與砒的化合物4份,硃砂1份,雄黃2份,沒藥半份。②米飯(乾米計算)8份(煮成糊狀)。把①項的四種成分先混合,搗碎,研成均勻粉末,並取出一成,與②項的米糊二成混合調勻,如太乾可和開水,至可能搓成鐵釘狀的藥錠,經過陰乾或烘乾,即可使用。
【用法用量】在距齒線上0.3-0.5厘米處,沿腸壁縱軸成25°-35°方向鏇轉插入黏膜下痔核中心,1般深約1厘米,插釘多少,按痔核大小而定,1般每痔1次插4-6根,間距0.3-0.5厘米,應使釘外露1毫米,才能保持固定和防止插口出血。
中藥方劑之K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