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湖鄉](/img/6/6d0/nBnauM3XxczN0AjMxcTOwEDMzITM4gDM5cjMwADMwAzMxAzL3k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簡介
![林湖鄉](/img/a/ed9/nBnauM3X1gzMyYTNzIzMxADMzITM3YzNyUjMwADMwAzMxAzLyM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特色產業
![林湖鄉](/img/e/0f9/nBnauM3X3MzM5EzMycTOwEDMzITM4gDM5cjMwADMwAzMxAzL3k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為促進天鷹椒的大面積種植,使調味品之鄉的林湖成為天鷹椒的原料生產之鄉,該鄉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負責給種植戶協調流轉成片農田;鄉農技站成立了天鷹椒技術小組,負責種植戶的技術指導。同時,該鄉還將組建天鷹椒種植合作社,建設保鮮庫等設施。“根據天鷹椒的市場潛力、前景,以及全鄉種植形勢,可以預見未來三年內全鄉的種植規模可發展到1萬畝。”該鄉負責人斷言。
行政區劃
林湖鄉共12個行政村,19個自然村莊。2007年總人口37005人,總戶數13173戶,鄉鎮行政區域面積66平方公里。林湖鄉行政村一覽表
魏莊東村 | 戴家村 | 魏莊西村 |
鐵陸村 | 西丁村 | 強勝村 |
姚富村 | 朱陳莊村 | 馬家村 |
湖東村 | 灣朱村 | 朱胖村 |
林湖鉤沉
![林湖鄉](/img/1/533/nBnauM3XxEzMzgzM3cTOwEDMzITM4gDM5cjMwADMwAzMxAzL3k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戴家舍,初名上三灶、九里港,後稱湖南莊、戴家莊,清康熙年間易為現名。抗日戰戰初期,被人民政府命名為臨湖鄉。1948年底興化解放後一度更名為臨湖鎮。1950年6月恢復現名。戴家舍的莊址南瀕梓辛河,與“南盪古文化遺址”隔河相連,東近渭水河,北接得勝湖、車路河,西鄰垛田鎮蘆州、旗桿盪。距縣城9公里。
史載,“發生在距今5600年前的最後一次大海浸,使江淮海岸線向西推進到高郵湖西岸,現今的高寶湖及其以東的里下河地區處於海灣中。”“海潮退後,海岸線東移至阜寧——鹽城——如東拼茶一線,其時興化——東台成為泄水通道,興化城一帶已露出水面”經過黃河河水及雨水的漫長的淋洗過程,戴家舍周圍的土壤逐漸脫鹽,為植被所覆蓋,形成水草豐美的湖盪沼澤窪地。
距今4600——4000年間的龍山時代至夏初的新石器文化晚期,從黃河流域遷徙東夷的一支部落,渡澮水,越淮河,來到現今的戴家舍的南盪中生活。從此,興化境內有了人煙,先民們世世代代繁衍於此,生息於此。戴家舍境內的古南盪人是迄今為止世人所知曉的興化人文始祖。她的出現,拉開了興化人文歷史的帷幕。
歷史悠久的戴家舍,莊名通俗形象,流傳很廣,併名揚蘇中大地。她是村民們心中一座永恆的豐碑。戴家舍人喜歡稱自己是舍上人或垛上人,不願更改莊名,是因為這個地名的含義博大精深,具有比血緣更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能把舍上、垛上人的心聯結在一起,更能把他們團結拼搏的精神凝固成一塊。
戴家舍悠久的歷史,如同春天裡莊周圍數百條垛上一簇簇凋謝的油菜花,早已無法重生,只余些淡淡的濃香,待人去尋,去嗅……
水滸港
水滸港,現名避風港。在興化市林湖鄉湖東村境內。其西口源自得勝湖水,東口位於“縣東三十一里”《重修興化縣續志》(梁志)的得勝湖與車路河入口處,為“車路河自湖東出經湖東口的分支”。《續修興化縣誌》(李志)相傳,邑人施耐庵晚年重歸故里後,曾在此“課耕“並遍搜張榮義軍遺事,撰著粉飾《水滸傳》書稿。水滸港為施耐庵的創作提供了歷史依據和現實場景。《水滸傳》書名得名於水滸港名。
得勝湖邊的水滸港本可以隨《水滸傳》一起名揚海內外,因大明太祖聽信僚幕的施公在興化寫妖書蠱惑窮人造反的誘說,派人到興化追繳書稿,使其累禍。施公從落葉之地的施家橋趕往淮安,將書稿交與門人羅貫中,托他粉飾書稿並續寫108將座次後的故事,臨終前囑其設法保護水滸港及其周圍村莊中梁山好漢的後代。羅貫中遵師遺囑,特派人到水滸港囑當地漁民永不用水滸港名。從此,水滸港改叫“避風港”。
生鐵垛
生鐵垛,原名陳家舍,曾用名生鐵砣。北近魏家莊,南瀕白塗河,與喊陳舍隔河相望,西接西丁莊,東毗劉陸舍,與昌榮鎮東丁莊沿河相對。距縣城22公里。
生鐵垛的先民面對貧窮落後的命運,不是落草為寇,逃避實,也不是欺世媚俗,難得糊塗,而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頑強抗爭。他們不依附上蒼,沒有選擇“逃亡”“橫索”之路,不甘於成為“插草標”“填溝壑”之物,實乃傲然明智之舉也。
帶有傳奇色彩的“生鐵垛”這個歷史地名,凝固著生鐵垛莊的整部興衰史,凝固著生鐵垛人頑強不屈的精神。她是封建社會勞動人民與貧窮落後命運頑強抗爭的物化見證人。
魏莊與東林庵
魏莊,俗名魏家莊。在市境的中部,鄉境的東北端。距縣城22.5公里。南接白塗河,與生鐵、劉陸村毗連,西接糧種場,北與海南鎮接壤,東與昌榮鎮草馮莊相鄰。現有二千多戶,萬餘人口,糧田萬餘畝,荒田3000多畝,為興化市的第一大莊。
東林庵,位於魏莊東北角觀音泊邊,其“身世”鮮為人知,傳為明天啟年間逃落到此的蘇州聲援東林黨人的後代和廂里“江北南社”的參與者發起所建。莊名(鄉名)曾得緣於東林庵。歷史上莊名(鄉名)演變的過程大致為:魏家莊、村、都(1368——1560);魏家裡、村(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為全縣62里之一);魏家圖(1560——1851);東林圖(1851——1861清鹹豐年間行政區調整為全縣農村28圖之一);魏莊鄉(1912年市鄉制為全縣12鄉之一,後一度為東林圖,為民國初年全縣66圖之一。);魏莊鄉、東林鄉(1924年重新劃分為全縣自治10區之一);鎮林鄉、東林鎮(1929年保甲制屬4區的31個小鄉鎮之一。因東林庵、鎮溝廟而得名鎮林鄉。);東林鎮(1943年新鄉制屬草馮區);林湖鄉(1957年撤區變鄉。因東林庵、得勝湖而得名林湖鄉。);林湖人民公社(1958年);林湖鄉(1979年)。
企業簡介
![林湖鄉](/img/5/d32/nBnauM3XwMDM0YjMyYTOyEDMzITM4gDM5cjMwADMwAzMxAzL2k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泰州市可達鋅業有限公司是林湖鄉規模工業企業。
3、 興化市鑫興鋅業有限公司是林湖鄉規模工業企業。
4、興化市富強鋅品廠是林湖鄉規模工業企業。
5、興化市東華鍍鋅管件公司是林湖鄉規模工業企業。
6、興化市天綸化纖紡織有公司是林湖鄉規模工業企業。
7、興化市匯通精細化工廠是林湖鄉規模工業企業。
參考資料:
[1] 興化市政府 http://218.90.216.90/lh/ReadNews.asp?NewsID=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