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泉鄉地處甘肅省漳縣縣城東南部,地勢西高東低,東接武山縣,南連岷縣,北靠新寺鎮,西鄰草灘鄉,全鄉總面積239.8平方公里,有林地21.1萬畝,草場8.6萬畝,境內海拔1720米,至3500米,平均氣溫4.9℃,年積溫2400℃,年降雨量450至700毫米左右,無霜期130天左右,屬高寒二陰氣候。全鄉共轄9個行政村,46個生產合作社,1847戶8715人,有勞動力6674個,其中女勞動力3216個,總耕地面積25538.2畝,人均耕地2.93畝。大家畜存欄2610頭(匹),生豬2453頭,羊存欄2606隻,雞6462隻。種植業以蠶豆、小麥、油菜、藥材為主。境內有金礦、紅柱石、螢石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到2005年底,東泉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20元。設施建設
甘肅省漳縣東泉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解決該鄉民眾出行難、產品銷售難和運輸難的“三難”問題,廣大幹部民眾通過踴躍築路,村村、村社、社社公路變通途,使得羊腸小道已成為東泉鄉民眾發家致富的“通天”大道。這項“民心工程”,全長約60餘公里,其中新修道路一條,長7.5公里,整修村公路一條,長約9公里,養護縣鄉道路10公里,維修村村、村社道路,全長33.5公里。籌措資金達51.5萬元,鄉村籌資籌勞折合人民幣4萬餘元。築路期間,全鄉共投入挖掘機26台次,推土,鏟車40輛次,翻斗車104輛次,三農車18輛次,機動車輛88輛次,投入勞動力3710多工日,路面鋪砂430立方米,拉運土石60225立方米,修建涵洞17處(個),清挖邊溝500多米。東泉鄉林泉村自然條件艱苦在當地出了名。東泉鄉把解決林泉村人畜吃水列入該鄉為民興辦實事之一,多方籌措資金2.4萬餘元,積極動員民眾投工投勞,利用8天時間,投入勞動力480工日,保質保量完成了此項工程,解決了全村36戶200多人的飲水困難。
教育
東泉鄉燕子村只有一所國小——木林國小,原來屬於木林村,但後來木林村與燕子村合併為燕子村,木林村從此消失了,木林國小便成為燕子村所有。全村有幾千人口,就共享著這一個國小,共享國小里僅有的四名教師。燕子村有六個社,地域分散。但孩子無論家在多遠,都要來到這裡上學。地處偏遠的燕子村只有國小,當地孩子上國中,要經過馬力鎮(馬力鎮屬岷縣管轄,東泉鄉則屬漳縣管轄),再到新寺二中才行。這個行程我和宏蘭用雙腳親自走過,一天無法一個來回。以至於我聽到有些人說,這裡的孩子家裡也還過得去,但卻因為路途太遠而輟學。這又是一種多么可悲的情況!因為遠離縣城,平等的意識還無法澤被這裡,多數家長的第一選擇還是讓男孩子上學,女孩子上完國小就輟學的現象普遍存在。對於東泉鄉的教育落後問題,鄉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要加強東泉鄉教育事業的發展。
自然資源
紅柱石礦位於東泉鄉馬路里村,礦區地理位置座標為:東徑104°35′——104°37′,北緯34°32′—34°33′,礦區內出露地層主要為上、下二疊統,其間為整合接觸。含礦層為下二疊統下部斑狀紅柱石角岩,細粒狀紅柱石角岩夾炭質、鈣質板岩及大理石透鏡體。含礦層規模大,沿走向延伸長度大於1400米,沿傾向延伸深度大於200米,平均厚度134.5米,礦體一級位於含礦層中部,由粗中斑狀紅柱石角岩和中斑狀紅柱石角岩組成。全礦體共分為2個礦體,1號礦體為主礦體,呈似層狀體,其走向長度1257米,平均厚度41.07米;2號礦體位於1號礦體下部,呈透鏡體狀,厚度最大42.77米,全礦區粗斑狀紅柱石角岩型礦石平均品位為18.22—25.41%,中斑狀紅柱石角岩型礦石平均品位為16.07—25.80%,現生產加工的礦石品位為20%。早在1992年,中國建材工業地勘中心甘肅總隊對該礦區進行地質普查,提交了《甘肅省漳縣馬路里礦區紅柱礦石普查點—詳查地質報告》,探明該礦床紅柱石總儲量逾億噸,屬世界第四、國內第一的特大型紅柱石礦床。根據提交的地質報告,僅在13—21線探明可采紅柱石礦物量C+D級1929.55萬噸,其中紅柱石礦物量C+D級392.45萬噸,礦石平均品位20.34%。經多次選礦試驗和半工業試驗,紅柱石精礦品位可達56%,耐火度可達1830℃,符合國家二級產品標準。漳縣的紅柱石角岩呈深灰墨色,切割拋光後,光澤度好,花色優雅厚重,板面嵌有紅柱石晶體熠熠生輝,結構緻密,粒度均勻,質地堅硬,耐酸鹼,加工性能好,可與國內著名的黑色花崗岩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