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古墓遺址

東吳古墓遺址

坐落在江西省吉水縣郊的三碗齋,是1991年8月京九鐵路施工中發現的。考古專家們稱為“江南第一墓”。墓主為吉水縣城郊譚埠村人譚紹。譚紹系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夫人的姐夫,早年讀書中舉,外出做宮,官至騎都尉,也算是皇親國戚。

基本信息

三國東吳古墓遺址:

坐落在江西省吉水縣郊的三碗齋,是1991年8月京九鐵路施工中發現的。考古專家們稱為"江南第一墓"。

古墓呈凸字形, 墓室用灰色網線紋花紋磚於平地壘砌,由墓門、甬道、前室、左右耳室、左右藻井、後室及正方形迴廊組成,外圍封土高10餘米,整個墓占地900餘平方米。墓葬雖早年被盜,但仍出土了120餘件隨葬品,有銅、鐵、陶、瓷、石質器皿。 大都為死者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這些文物中,極為珍貴的有附有人物、神獸的青銅座燈,造型優美的青銅朱雀、青銅白虎,在江西均屬首次發現。青瓷茶具也屬全國發現最早的一套。經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實地考察後認定,此墓為"東漢大型藻井磚室土墩墓",建於三國東吳晚期,距今已1700餘年。

譚紹墓主

據考證,墓主為吉水縣城郊譚埠村人譚紹墓主為吉水縣城郊譚埠村人譚紹。譚紹系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夫人的姐夫,早年讀書中舉,外出做宮,官至騎都尉,也算是皇親國戚。。譚紹系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夫人的姐夫,早年讀書中舉,外出做宮,官至騎都尉,也算是皇親國戚。後因宮廷權位之爭失勢,譚紹便攜家人回到故鄉定居。死後葬於城郊張家屋下東側,共3家,品字形排列,封土高8至9米,狀似3碗大齋飯,人稱"三碗齋"。

古墓發掘後,為不影響 京九鐵路的建設,國家文物局發出《關於做好吉水縣大型漢墓保護工作的意見》的檔案,由當地政府妥善將其搬遷,並按原式重建,於1992年7月竣工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